第二季凋謝的郁金香57章披上羊皮
升空血戰,比起陸戰多了浪漫,同時也多了殘酷。
空中的戰機劃過優美的航線,仿佛空中最美的華爾茲,然而翩翩起舞的即不是舞伴也不是情侶。他們向對方送出的即不是迷人的“秋波”,也不是優雅的微笑。
一簇簇噴射著火舌的機槍子彈,就是他們送給對方的最好禮物。這就是“空中騎士”宿命,也是空中騎士們不得不面對的生活。
在澳大利亞與伊里安島接近的約克角附近,天空里速度較快的“軍刀ABZ”與雙翼的“雄貓重型制空戰機”、“駱駝”在進行著殘酷的空戰。
當澳大利亞空軍方面從英國搞到的“軍刀”機在與德國皇家飛行隊護航機的“隊形沖撞”里,損失貽盡的時候,空戰立刻就進入到機動性比拼的階段。這時,轉變半徑較小的“雄貓重型制空戰機”、“駱駝”戰機,在某種程度上發揮了他們的長處。
然而,在“隊形沖撞”中,因為射程與射速的差別。澳大利亞空軍的隊形已經被完全打散,陷入“狗斗”的他們,則沒有多少機會去打擊他們的重要目標――“流星式中型轟炸機”。
“軍刀ABZ”戰機,卻因為保護“流星式轟炸機”的任務,而仿佛牧羊犬一樣,不能夠離開它所保護的“羊群”。因此,他們的空中格斗,逐漸陷入苦戰。
數量比護航機多得多的澳大利亞戰斗機終于得到了機會,一些“雄貓”與“駱駝”突破了“軍刀ABZ”戰機的防衛,撲向仿佛羔羊一樣的“流星式中型轟炸機”的圓圈隊形。
“圓圈隊形”這是德國皇家飛行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進行轟炸時常用的隊形,雖然由于當時機槍的發展,而不能完全發揮這種隊形的威力。
那么現在,皮糙肉厚的“流星式中型轟炸機”排起這種被過去的“協約國”飛行員笑稱的“挨打隊形”卻完全是一種陰險的招數。
畢竟,飛機上的4管旋轉機槍的能力,并不是過去那種7.63毫米步槍的威力可以比擬得了的武器。3000發/分的射速更使這些排好了隊形的家伙并不是什么溫順的小羊羊,倘若一個不小心靠近前去,他們就會如同羊群中的惡狼一樣,使進攻一方認識到,這一次他們完全錯了。
一個由“駱駝”飛機組成了的,按照英國人的習慣,3機編隊的攻擊小隊飛臨“流星式轟炸機”的隊形側面。“駱駝”飛機的駕駛員并不懂得,這種飛機的防護力到底有多強。固然,從資料上他們也知道,這是一處可以堪稱為“刺猬”的轟炸機。
然而澳大利亞飛行隊戰機的駕駛員并不知道,這些看起來笨拙、柔順的面孔下到底隱藏著什么樣的危險。
一些仿佛是幸運或者說僥幸,溜過“軍刀ABZ”的澳大利亞空軍戰斗機的飛行員心中沾沾自喜。眼前大批隊整齊的轟炸機,就仿佛是他們“王牌飛行員”的戰果一樣。
“流星式中型轟炸機”的身影在瞄準具里迅速擴大,“駱駝”攻擊小隊的領航機的駕駛員自信滿滿的把手指放在了扳機上,他相信在他的三機小隊的攻擊下,這樣的轟炸機是沒什么機會的。
然而,一切都仿佛一場剛剛開始的噩夢。
3架一小組的轟炸機編隊在天空里排成不同高度,不同層次的隊形。當“駱駝”按照資料里的介紹,由轟炸機兩側防御較弱的方向靠近的時候,立即就受到了轟炸機小組的停火攻擊。
包括6挺雙聯裝12.7機槍,6挺4管旋轉機槍的同時攻擊。射程比起7.62毫米子彈遠得多的12.7毫米機槍的子彈,立即就在天空里形成了一道仿佛流星一樣的“彈束”數千發子彈幾乎在同一時刻,掠過了正在攻過來的“駱駝”攻擊小隊的身側。
眼見突然發生的巨變,“駱駝”攻擊小組的領航機的飛行員,仿佛本能一樣立即帶桿回舵。他的飛機仿佛一只雨燕,側著身子在彈雨之中險險的脫身而出。
被嚇了一身冷汗的領航機回頭看他的隊友時,顯然他的隊友并沒有如同他那么好的直覺。他們在密集的彈雨打擊下,雙雙成為兩團火炬,拖著黑煙向下面的大海下栽了下去。
“這些混蛋……混蛋,他們可不是什么羔羊!上帝啊,用你的神力毀滅中華聯邦吧,他們一定與撒旦簽署了不可等價的秘約,否則他們的轟炸機怎么會全都成了殺手!”
這位飛行員的話沒有錯,無論突破了防衛圈的“雄貓”或者說“駱駝”,并沒有任何一架飛機能夠真正突破“流星式中型轟炸機”在不同高度與方位上組合而成的,仿佛圓球一樣的立體防御隊形。
被“軍刀ABZ”放過來的,仿佛是幸運的澳大利亞飛機在與轟炸機的近距離接觸下,紛紛掉下去。
飛機上的機槍里,并沒有仿佛戰艦上一樣,相對于“密集陣”幾乎是無限的載重量。當第一批進攻的澳大利亞戰斗機因為大意,吃了大虧變成太平洋上最明亮的火炬后,它們立即偃旗息鼓的停止了射擊。
吃了虧的澳大利亞戰斗機飛行員,并沒有辦法把這些消息傳送到自己友機的耳機里。在他們的耳機里,這時盡是無線電干擾的噪音。這是與所有與中華聯邦作戰的飛行隊最深的感觸。
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當飛機一旦上天,就沒有辦法把消息傳給他們。雖然,這些飛機學習中華聯邦,早已經安裝上了無線電通訊系統,然而在功率強大的“鷹眼II”飛艇的干擾下,這些無線電設備早就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
那么大家一定會有疑問,怎么中華聯邦就可以干擾別人的通訊設施,而別人不能干擾他們呢?
原因很簡單,相信大家沒有忘記那個唐云揚自美國帶回來的密碼破譯大師。由于他的存在與中華聯邦對于密碼破譯方面的“愛好”加之足夠的資金與足夠的數學家,外加軍情5處的作用。
這時,世界各國的軍用密碼,對于中華聯邦來說,并沒有什么太多的秘密。
另外,“鷹眼II”飛艇上,重達40噸的有效載荷除過一些人員及物資之外,其余的全部是電子設備。試問,在中華聯邦傾注如此多“心血”之后,在這方面獲得一些優勢,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不久之后,在“軍刀ABZ”戰機的保護下,成群結隊的“流星式中型轟炸機”蒞臨澳大利亞約克角海空軍基地的上空。這時由于地面猛烈的高射炮火,飛行在團團炮彈爆炸產生的黑煙里的轟炸機有了一些損失。
然而,當負責解決地面防空的轟炸機完成了任務之后,一門門向天空“張開大口”的防空炮,已經完全沒有了炮手的時候,最后的時刻來臨了。
掠海飛行的“流星式中型轟炸機”投下一枚枚150公斤、200公斤級的航彈。與海軍航空兵不同的是,陸軍航空兵并沒有訓練過投入魚雷,雖然“流星式中型轟炸機”可以完成同樣的任務。
就“雷霆國際”而言,陸軍方面的轟炸手段來源于“紅色伯爵”――里希特霍芬的設計。水平投放的,經過特殊設計的特許,會在海面上產生所謂的跳彈,從而可以攻擊軍艦上層建筑。
這一攻擊方法,還是唐云揚在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時看到的手段。
相對于魚雷攻擊,這種攻擊更有其特殊的效果。軍艦的裝甲主要是舷側與炮塔頂部,側面的裝甲卻薄得出奇。航空炸彈倘若可以準確攻擊戰艦上層建筑的側面,那么對于軍艦船員與指揮系統的打擊是難以估量的。
至于“紅色伯爵”里希特霍芬本就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物,固然他就是中華聯邦所有飛行員中,“教父”一般的人物。但他一直堅持海軍航空兵與陸軍航空兵一定要有各自的特色。結果,陸軍航空兵的攻艦技術,就變成了這個模樣。
這種攻艦技術,用在澳大利亞海軍方面,卻可以收到奇效,使這次“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戰爭完成的更好。畢竟,修理軍艦的上層建筑,比之重新制造艦體,花費的代價要小得多。
這樣英國人總會滿意了吧,不過死了些士兵,但卻沒有嚴重毀損澳大利亞的艦隊,總算給他們交待的過去了。
當然,盧克納爾的海軍攻擊集群可不會遵守這樣的規矩,比起約克角來,他們的行動則更加犀利狠辣。
畢竟,英國人惹到了中華聯邦,就算他們知道錯了,屁股依然還是要重重打幾下的,不然怕他們記不得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