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翼鷹揚

14章 命運變壞

14章命運變壞

在科技的競爭層面,絕望的情緒往往并不能起到任何的作用。(_泡&書&吧)在海灘上大量輕武器的阻攔,并沒有能夠真正擋住密集的飛彈攻擊。畢竟這些東西此刻都在進行超低空飛行,而20米的高度相對于1公里多的海灘,那幾乎是一掠而過的。就算步兵們進行了他們最大努力的抵抗,但對于這些飛彈而言,贊成的損害并不太多。

飛彈一掠而過之后,拋下了發動機的灼熱氣流以及盟軍士兵們的詛咒。所有人都明白,在這樣的攻擊下,海軍艦隊將會承受最大的損失。如果說損失的是戰艦也就罷了,但倘若是運兵船又或者是物資運輸船,那就是件要命的事情了。滿載的運輸船上,要么裝載著大量的生命,要么裝載著大量維系生命的必須品。如果它們被攻擊了,就會立即損失大量的生活,又或者說在不久的將來損失大量的生命。那對于盟軍而言,就將是巨大的災難。

就在飛彈警告,剛剛被手機傳遞到戰艦上的時候,那些低飛的飛彈已經映入到了水兵們驚恐的眼簾里。那種恐怖絕對不是僅僅在這場戰爭之中形成的,那是長期面臨飛彈才會形成的擔憂。

就好比第二次世界大戰里,萊特灣海戰里,日本戰機瘋狂的自殺式攻擊,讓幾乎所有美國海軍戰艦上的軍人們緊張。甚至在面對自殺機攻擊的時候,一些戰機的機槍手會回到甲板上自己的戰機里,操縱機槍加入到抵抗之中。

那么現在的這種VIS以及“蜂鳥反艦飛彈”,使用的是電視攝像頭。而且這一次的攻擊,不得不說德國的工程師永遠是世界最強的人群之一。這一次的攻擊之中,他們使用了他們最新的“發明”——使用手機來代替原本的電視制導。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中華聯邦的手機信號任何國家或者武裝集團不得干擾和竊聽。相對于各國裝備的無線最設計,在大家都擁有無線電干擾的時候,手機無疑成了唯一的不受干擾的無線電設備。

這讓德國的工程師們看到了機會,雖然他們的行動電話還都是一個個的“大磚頭”,但這并不妨礙把這些東西稍回改造,就能夠傳遞回來視頻信號。更重要的是,“中華聯邦移動通訊”的基站是那種在同溫層上的巨型飛碟。所以信號傳遞的迅速而又清晰,甚至超過德國國防軍原有的系統。

而這才是德國人的不會輕易告訴任何人的王牌機密,甚至在第一道防線的反擊時,他們都沒有使用這些被加裝上新導引頭的飛彈。它們就是被放在反擊時才會應用的武器裝備,好讓不知道這件事的盟軍大吃一驚。唯一德國人擔心的是,老式手機作為民用商品,中華聯邦一向是對外敞開供應的。那么此刻被挪為軍用的時候,會不會被中華聯邦切斷貨源呢?

其實這樣的擔心有些多余,畢竟就仿佛德國人濫用降雨火箭彈一樣,難道中華聯邦能夠禁止這種,在幫助干旱國家的慈善事業上有重大作用的產品出口嗎?這當然不可能,只不過德國人不能使用那種保密性更好的,那種向全世界軍隊服務的軍用手機及其網絡來做這件事。

解釋清楚這一點,大家或許會明白,這一次的攻擊與前面第一道防線攻擊時使用的飛彈有多大的不同。這就好比火槍與步槍同屬于管形火器,但它的威力那是有本質區別的。

“蜂鳥反艦飛彈”與型對地飛彈在越過海灘之后,立即就升高了高度。這是給隨后的俯沖加速的掠海飛行提供更多的加速性能。在這里還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駕駛這些飛彈的人,都是德國空軍的傷殘人員。這表明德國軍方會淘盡每一個軍人的價值。

也正是由于這樣,這些飛彈飛行起來機動動作嫻熟準確,以于盟軍的防空炮應該是一個極為嚴重的挑戰。只不過德國人顯然低估了盟軍的作戰能力,隨著飛彈越過海灘,盟軍防空艦以及海軍的所有防空武器幾乎同一時間開火。那些“干將III”級防空戰艦上,成串的麻雀對空飛彈升空。

相對來說,德國人在海上的紅外干擾并不算是強烈,而且那些飛彈發動機紅外特征非常明顯。唯一讓麻雀對空飛彈不那么得力的因素在天,它的彈頭重要輕,而且是一種近程飛彈。尤其它不過是用來對付噴氣式戰機的飛彈,用來反飛彈,就稍稍有些力不從心了。

盡管如此,盟軍的海軍還是傾其所有的向天空里發射出數量巨大的飛彈。幾乎與此同時,戰艦上所有的防空武器一起響了起來。相對于步兵,戰艦上防空武器的射擊,幾乎一瞬間就照亮了整個海空。大家該記得美國工程師的杰作,“壁掛式防空機槍”。雙12.7毫米的機槍,加裝了攝像機之后,可以固定在戰艦的任何平面上。

雖然它不過僅僅只有兩個500發子彈的彈箱,但在有人補充的情況下,卻能夠發揮出如同“金屬風暴”一樣的作用。畢竟,數百挺機槍的射擊,那絕對是讓人驚心的。天空里一瞬間就幾乎被曳光彈所遮蓋。

“見鬼,那些機槍子彈太過于密集,讓目標變得難以尋找!”

操縱著25毫米機關炮的炮手們大聲抱怨著,他們的大視場瞄準裝置上,到處都閃爍著曳光彈的身影。而那些正在襲來的飛彈,則因為各種炮彈、子彈、飛彈掀起來的海水被遮擋起來。這讓許多炮手只好朝著大致的方向射擊,希望自己射出的炮彈與子彈能夠運氣好些,把那些正在掠海買來的飛彈擊落。

諾曼底的戰斗對于德軍與盟軍,都帶有一種近乎終結式的威脅。相對來說,德軍的情形比起盟軍要好一些。因為諾曼底登陸倘若失敗的話,盟軍還需要更多的力量來對付“中華聯邦”。要知道他們可不是德國,他們是“中華聯邦”這世界上第一號的軍事強國。打敗他們對于軍人來說,那絕對是一種無上的光榮。

可是“中華聯邦國防軍”那么容易被打敗嗎?就算他們不使用核彈,想要打敗他們也會是非常、非常、非常困難的。畢竟那是一個8億人口的大國,如果想撒旦之鷹隨時可以擁有比全世界軍隊加在一起還多的軍隊。而且那是一個“世界戰爭博彩”用巨量的金錢來表示,絕對不允許被打敗的國家。加上這一條的話,那么剛剛的“非常”這個詞,就得多加好幾個。

“好在,我們并不需要打敗中華聯邦,我們只需要他們和我們談判,如此而已!”

這就是盟軍的目標,他們需要“中華聯邦”愿意與他們談判。而在這之前,“中華聯邦”一般所謂的談判,多數時候都是締結城下之盟的時候才談。顯然他們信奉的是,戰場上能夠打出滅的結果,就絕對不談判。如果說在科技實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這樣的前提就有些荒謬。但在武器裝備之間的差距,是以“代”來論的時候,那么就是一種可行的策略。

所以,此刻的戰爭,德軍與盟軍都已經發揮到了最強的地步,他們需要勝利,需要勝利來決定自己的命運。

曳光彈原本的作用是指示目標,但此刻因為數量龐大的機槍射擊,讓分辯來襲的飛彈變得困難了。而且操縱飛彈的德國戰機的駕駛員們,他們都有著非常熟練的駕駛技術。他們根據目標,要么選擇從低空空防。要么爬到高空來個近乎垂直的攻擊。更狡猾的人,往往會繞到防空時較少注意的船頭方向發動攻擊。

之所以選擇這個方向,原因在于只有這個方向在防空作戰時最不容易被選擇成攻擊的方向。因為從空中看的話,目標會變得非常小。如果不是盟軍此刻的機槍火力太過于密集的話,在夜里根本幾乎就無法分辯。而且從船頭或者船尾方向發動的攻擊,最容易錯過目標。

畢竟他們“駕駛”的不是什么戰機,他們駕駛的是因為速度而變得極難操縱的飛彈。從船頭、船尾處的攻擊,很容易就錯失目標。好在此刻盟軍戰艦的部署,對于戰機攻擊來說,相互之間的距離那是夠了,但對于飛彈來說那距離就太過于近了些。這也就贊成了眼下發生的,日后被稱為“諾曼底海軍災難”的形成。

幾十公里的距離,對于飛彈來說不過僅僅只有幾秒鐘的時間,隨著幾秒鐘過去盟軍艦隊的命運變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