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茶言觀色

第七十二章 一心一意來泡茶

劉青先叫小二又拿了一個茗壺過來,待水燒開后,讓小二將火爐撤掉,自己將湯瓶里的沸水注入一個茗壺里,并不蓋上蓋子,以便將水晾涼。

趁著晾湯的功夫,劉青拿起茶盒里的茶,細細的觀賞。只見此茶茁壯挺直,白毫如羽,芽身金黃灼爍,果然是好茶,不枉她花了二錢銀子。

賞干茶后,劉青提起湯瓶里的熱水,把另一個茗壺溫了一遍,再把水控干拭凈;然后把適量的君山銀針放入茗壺,蓋上蓋子燜了一會兒,掀開蓋時,一股幽香撲鼻而來。她看水晾得差不多了,便高高地快速旋轉注水到茗壺里,再蓋上壺蓋。

看著細白的茗壺,劉青心里極為惋惜。如果有玻璃杯,此時欣賞茶舞最是時候,可現在被條件所限,不能看到銀針茶簇立的綻放與沉浮。沒奈何,她趁此空閑把茶杯也溫了一遍。

一會兒她掀開蓋子,只見芽尖都沖向了水面,懸空豎立著,形如群筍出土,又像銀刀直立。待它們都徐徐下沉,劉青才把茶湯斟到茶杯里,茶湯淺黃,幽香撲鼻,細細品啜一口,味道極為甜爽。

那位道士性格甚是外向,見了劉青的一系列動作如行云流水,煞是好看,便開口問道:“請問這位小哥兒,你這樣沏泡君山銀針,可有講究?”

其他人也早被劉青的動作所吸引,見道士出面問了,都點點頭,豎耳細聽。

“……”劉青從專注中被驚醒過來,看到茶館里的人都注視著自己,不禁大窘。泡茶人的心態,便是好茶在握,所有的雜念便會摒棄云外,一心一意來泡茶。這是她一向教導學生的,自己更是一向這么做的。今天看到這好茶,她早已忘卻了身外的喧囂,只將自己對茶的敬重,一一表現出來。這樣的做法使得她前世無論參加多大多重要的比賽,都能心態平和、鎮定自若,讓她取得了不少好成績。但這會兒,卻讓她聚光在了這眾目睽睽之下,成為了大家矚目的焦點。

與其讓人好奇,不如為人解惑。劉青也不愿藏著掩著,便開口侃侃道:“君山銀針是一種觀賞性很強的茶,大家剛才那樣泡法,其實也很有道理,更能促使君山銀針的上下浮動,增加它的觀賞性。但因為受這白瓷所限,我們不能更好的欣賞茶舞,小子便舍眼福而取味道了。”

她輕輕啜一口茶,繼續道:“這銀針茶采摘的時候極為講究,要在茶樹剛冒出一個芽頭時采。一斤銀針茶,大約需要十萬五千個茶芽,可見原料極為柔嫩。這樣嬌嫩的茶,沖泡時如果使用沸水,便會將茶燙傷燙熟,使茶湯的鮮爽度大為降低。所以小子剛才用的是溫熱之水來沏泡,蓋上蓋子燜上一燜,其實也一樣能達到讓茶上下浮動的效果,同時又不影響茶湯的滋味。”

“剛才看小哥的手法,似乎還有講究處,不知能否請小哥賜教賜教?”一直沒露面的茶館掌柜從后面出來,笑容真誠地對劉青作了個揖。

劉青也拱拱手笑道:“賜教不敢,同是愛茶人,小子的一點心得,與大家共享而已。大家剛才看我用沸水洗壺和杯,那是提升壺和杯的溫度,不致沖入熱水時冷熱懸殊,影響茶湯的味道;沖泡時高高提壺向同一方向旋轉注入熱水,是使茶葉與水能充分接觸,激發茶葉的滋味,并使茶葉能整齊豎立。”

在座的人都是愛茶之人,于茶之一道頗為懂上一些,否則也不會花上二錢銀子來喝這君山銀針了。所以聽畢劉青的話,大家都若有所思,似有所悟。

良久,道人先“哈哈”笑起來:“說得好,此法甚妙。”

掌柜這才似醒過來一般,深深一揖,歡喜道:“謝謝這位公子不吝賜教。”又從懷里摸出一錠足有二兩的銀子,道:“公子賜教良多,不敢收公子茶錢。”

而那位叫又安的書生,則拿來自己的茶杯:“這位兄臺,陸某冒昧,不知能否嘗嘗兄臺沏泡的茶?”

劉青笑道:“請。”親手為他斟了一杯。

這明初因散茶的興起,茗壺成為泡茶的主泡器,不過此時的茗壺較大,一壺茶倒適合四五個人同飲。所以劉青一個人便是牛飲也喝不完這壺茶,且與愛茶人共賞更比喝上好茶要來得開心,她便把自己那壺茶一杯杯倒給其他人品賞。

掌柜團團作揖道:“今日同聽這位公子高論,便是有緣。阿根,用公子剛才說的方法沏一壺銀針茶,請各位同賞。”

于是在座的人都得到了一杯贈送的茶。大家細細比較兩種方法沏泡出來的茶湯味道,對劉青的泡茶法大加贊賞。

劉青此時倒有些赧然,把掌柜放在桌上的銀子推去:“只是一點心得,能得掌柜贊同,是小子的榮幸,這茶錢還請掌柜收回。”又拱手道,“各位,‘為愛清香同入座;欣與知己細談心’,今日能與諸位同賞此茶之妙,小子甚是高興。小子還有事要辦,就此告辭,后會有期。”遂轉身離開茶館,直奔洞庭湖碼頭而去。

走到碼頭,看到一艘船正向岸邊行來。劉青大喜,等船到岸,講了價錢,跳上去后正要喊開船,忽聽遠處有人大呼:“兄臺,請等一等。”

卻見剛才茶館里的那兩位書生,一邊喊著,一邊朝這邊跑來。因上面看著近,卻要繞道才能下得來。待跑到岸邊,那穿寶藍直裰的書生,因身材稍胖,此刻早已氣喘吁吁。另一位穿青色直裰的瘦高個書生好些,喘息片刻問道:“這位兄臺,可是要去君山?”

“正是。”

“可否能與兄臺一同前往?船資三人攤付,也經濟些。”

劉青笑道:“請上船吧。”

兩人上得船來,那位穿寶藍直裰的書生拱手笑道:“在下陸寶成,字又安。這位是我的同窗李植李林森,不知兄臺高姓大名。”

劉青笑道:“我叫劉青。”

李植問道:“此去君山要一個時辰,不知劉兄今日可要返回。如是,不如再共乘一條船。”

劉青說:“今日風平浪靜,我已與船家說好,在島上吃晚飯,待戌時明月升起,即起程回航。”

李植點點頭:“那便一起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