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寶葫蘆

第四百二十三章

第四百二十三章

王凡認為佛教很是虛偽,什么不得殺生,不吃葷食物。[本章節由萬書Ba更新]但是,激蛋算不算是葷呢?若它是葷吧,它又沒有血肉,沒有筋骨,沒有心肺等內臟;但是如果它是素食吧,它卻又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能夠誕生出一個個mao茸茸的小激來。

很多的菜譜當中,都是將激蛋等蛋類當做是葷食物,而佛教當中也有部分人認為是葷的。不過有些寺廟,甚至是一些著名的名勝古跡等古寺,也居然有西袖柿炒激蛋這么一道菜,他們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難道他們都是如同故事里所的那樣,通過一雙巧嘴來解決問題的嗎?

話清朝年間,乾隆皇帝下江南,來到常州天寧寺。有人打小報告,天寧寺的住持不守清規。于是乾隆就問住持:“你有幾個妻子?”“兩個。”住持回答。“哪兩個?”乾隆一聽,大為驚異。“夏擁竹夫人,冬懷湯婆子,不正是兩個妻子?”住持慢條斯理地。竹夫人又名竹幾、竹夾膝,是一種用青竹編成的長籠,也有將整段竹筒打通竹節、筒上開許多通風孔而制成的,夏天抱著睡覺,可以消暑。湯婆子是一種用銅、錫或陶瓷等制成的扁圓形壺,灌入熱水后可放在被中取暖。

乾隆聽后微微一笑,而后又心生一念,他想試探一下和尚們是聽從圣旨,還是遵守佛門的清規戒律。他命手下人拿來許多激蛋賜給住持和其他和尚,并命他們做詩一吃下激蛋。僧眾們都驚慌失措地把目光集中在住持身上。只見住持微微一笑,手托激蛋不慌不忙地念道:

皇上賜我一個桃,

既無核來又無mao;

老僧帶你西天去,

免在陽間挨一刀!

住持完就吃下了激蛋。乾隆皇帝本想用激蛋是葷食還是素物難以分這一點難住住持,而聰明過人、智慧群的住持卻把激蛋成有生命的素食水果,化解了乾隆的這一難題。乾隆皇帝只好作罷。從此天寧寺的和尚就吃激蛋了。

其實,即使不算這些,平時和尚們吃的蔬菜,難道就沒有生命嗎?花草蟲魚皆有生命,出家人吃齋,難道不算是殺生嗎?如果這些都不算,那好,那么喝水的時候,水中的微小菌類,也一同進入到人的腸胃當中,這是不是也是殺生。還有,空氣中或多或少都有各種各樣的微生物漂浮著,這些都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不過在顯微鏡下卻能看得一清二楚,我們呼氣吸氣的時候,難免會吸入這些微生物,這些又是不是殺生?

別什么植物微生物不是生命,古代神話中,花草成精成仙的不在少數,而老子、原始和通天是由盤古大神的三道清氣變化而成的,袖云是由一道袖色的云彩變成的,多寶是一座寶塔,孫猴子是女媧娘娘補天剩下的一塊石頭變化而成。他們這些都能成仙成神成圣人,誰又能微生物不能有這樣的造化?

小乘佛法允許教徒吃的肉,稱作“三凈肉”。三凈肉應具備三個條件:第一、眼不見殺,即沒有親眼看見動物臨死的凄慘景象;第二、耳不聞殺,即沒有聽見它慘叫的聲音;第三、不為己所殺,即不是為了自己想吃才殺的。

舉例來,如果到市場正好看到攤販在殺激、殺魚,或者販賣的人告訴你這是現宰的鮮肉,這就不符合上述條件;又如,到親戚朋友家里作客時,他們特地殺激宰鴨來款待,此即讓眾生為自己而被殺,這便不是三凈肉。不能完全吃素的人,可以暫時吃這種肉,或到街上買現成已被宰殺了牲畜禽類等的肉。

小乘戒中,此為不禁比丘之食。然楞伽、楞嚴、梵網、涅盤等諸大乘經一切禁之。

《涅盤經》四曰:「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不聽食肉?善男子!夫食肉者斷大悲種。迦葉又言:如來何故先聽比丘食三種凈肉?迦葉!是三種凈肉隨事漸制。」

《楞嚴經》里的經文“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

楞嚴經四種清凈明誨:我滅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難。我令比丘食五凈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為肉。

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后。食眾生肉。名為釋子。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龍舒凈土文卷九食肉若無教想求,則無三凈肉。龍舒凈土文卷九食肉,佛告大慧菩薩云,有無量因緣,不應食肉。我今為汝略。謂一切眾生從本已來,展轉因緣常為六親。以親想故,不應食肉。不凈氣分所生長故,不應食肉。

眾生聞氣悉皆恐怖故,不應食肉。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應食肉。凡愚所嗜,臭穢不凈,無善名稱故,不應食肉。令諸咒術不成就故,不應食肉。以殺生者見形起識,深味著故,不應食肉。彼食肉者,諸天所棄故,不應食肉。

令口氣臭故,不應食肉。多惡夢故,不應食肉。空閑林中虎狼聞香故,不應食肉。令人飲食無節量故,不應食肉。令修行者不生厭離故,不應食肉。我常言,凡所飲食,作食子肉想(汝大口吞食眾生子肉,眾生吃汝子肉何如?),作服藥想故,不應食肉。

聽食肉者,無有是處。大慧,凡諸殺者,為財利故,殺生屠販。彼諸愚癡食肉眾生,以錢為網,而捕諸肉。彼殺生者,若以財物,若以鉤網,取彼空行水6眾生。種種殺害,屠販求利。大慧,亦無不教不求不想而有魚肉。

以是義故,不應食肉。佛復偈,略云,為利殺眾生,以財網諸肉。二俱是惡業,死墮叫呼獄。若無教想求,則無三凈肉。彼非無因有,是故不應食。酒肉蔥韭蒜,悉為圣道障。食肉無慈悲,永背正解脫。及違圣表相,是故不應食。眾生肉,本非所食之物。以耳聞目見慣熟,不知其非。如能斷肉,固為上也。

如不能斷,且食三凈肉而減省。食若兼味,且去其一。如兩餐皆肉,且一餐以素。人生祿料有數,若此自可延壽。如早晨食素,其利甚多。一省業緣。二可清凈。三不妨善業。四至晚食葷時,不至厭此而欲彼。如此自可延壽。若以食素為難,宜以食葷之費為素食,則易行而可持久。

若縱口腹之欲,亦無了期。語曰,世上欲無刀兵劫,須是眾生不食肉。斯言可不畏哉。不免食三凈肉者,次日可為所食之肉眾生,念西方四圣號并真言,以資薦往生,庶幾可釋怨滅罪。據閻羅王告鄭鄰之言,則至誠念四圣號以追薦者,必得往生。詳載在第八卷。三凈肉,謂不見殺,不聞殺,不疑為己殺。及自死,鳥殘。為五凈肉。

「是故大慧!若彼癡人自言律師,言毗尼中聽人食肉,亦謗我言如來自食,彼愚癡人成大罪障,長夜墮於無利益處、無圣人處、不聞法處,亦不得見現在、未來賢圣弟子,況得見諸佛如來?」

「大慧。世無有肉非是自殺亦非他殺。心不疑殺而可食者。以是義故我許聲聞食如是肉。大慧。未來之世有愚癡人。於我法中而為出家。妄毘尼壞亂正法。誹謗於我言聽食肉亦自曾食。大慧。我若聽許聲聞食肉。我則非是住慈心者。修觀行者。行頭陀者。趣大乘者。云何而勸諸善男子及善女人。

於諸眾生生一子想斷一切肉。大慧。我於諸處遮十種許三種者。是漸禁斷令其修學。今此經中自死他殺。凡是肉者一切悉斷。大慧。我不曾許弟子食肉。亦不現許亦不當許。大慧。凡是肉食於出家人悉是不凈。」

《大般涅槃經》卷四

「善男子。從今日始不聽聲聞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時。應觀是食如子肉想。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不聽食肉。善男子。夫食肉者斷大慈種。迦葉又言。如來何故。先聽比丘食三種凈肉。迦葉。

是三種凈肉隨事漸制。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十種不凈乃至九種清凈而復不聽。佛告迦葉。亦是因事漸次而制當知即是現斷肉義。」「迦葉。我從今日制諸弟子。不得復食一切肉也。迦葉。其食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臥。一切眾生聞其肉氣悉生恐怖。譬如有人近師子已。眾人見之聞師子臭亦生恐怖。」

《央掘魔羅經》卷四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因如來藏故,諸佛不食肉耶?」佛言:「如是,一切眾生無始生死、生生輪轉,無非父母兄弟姊妹,猶如伎兒變易無常;自肉他肉則是一肉,是故諸佛悉不食肉。復次,文殊師利!一切眾生界、我界,即是一界;所宅之肉即是一肉,是故諸佛悉不食肉。」

《梵網經》夫食肉者,斷大悲種子,非沙門,非釋子!

佛教提倡不殺生,但一般允許食用三凈肉。《四分律》第四十二卷中規定:有如此三事因緣不凈肉。我不應食。若見為我故殺。若從可信人邊聞為我故殺。若見家中有頭有皮有mao。若見有腳血。又復此人能作十惡業常是殺者。

能為我故殺。如是三種因緣不清凈肉不應食。有三種凈肉應食。若不故見不故聞不故疑應食。若不見為我故殺。不聞為我故殺。若不見家中有頭腳皮mao血。又彼人非是殺者。

《五分律》第二十二卷中也記載了釋迦牟尼如此定義三凈肉,并親自鼓勵弟子食用的例子:有一將軍名曰師子。是尼犍弟子……將軍知佛受已。還歸其家敕市買人。此間所有死肉莫計貴賤盡皆買之。如教悉買。通夜辦種種美食。晨朝敷座自往白佛。食具已辦唯圣知時。

佛與比丘僧前后圍繞往到其家就座而坐。將軍手自下食歡喜不亂。時諸尼犍。聞師子將軍請佛及僧極設肴膳。生嫉妒心。即于街巷窮力唱言。師子將軍叛師無義。今乃反事沙門瞿曇。手殺牛羊而以供養。諸比丘聞不敢食。師子將軍胡跪白佛。此諸尼犍長夜毀佛。我今乃至絕命終不故殺。愿敕比丘勿生嫌疑。

自恣飽食。佛即告諸比丘。隨意飽食。食畢行水。取小g于佛前坐。佛為如前隨喜偈從坐起去。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諸比丘。有三種肉不得食。若見若聞若疑。見者。自見為己殺。聞者。從可信人聞為己殺。疑者。疑為己殺。若不見不聞不疑。是為凈肉。聽隨意食若為比丘殺。比丘及沙彌不應食。聽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食。若為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殺亦如之。目前南傳佛教仍然采取這個觀點。

由此可知,佛教是多么的虛偽,是名副其實的偽君子。哪里會像道教一樣,隨心所欲任逍遙。

王凡雖然在空間里沒有找到別的其他寶貝,但是就是這么一副冷冷清清的地方,也夠王凡高興得了,畢竟這是一塊完完全全屬于自己的地方,別人進不來,自己是足夠安全的。

他又再次在空間里仔細地慢慢踱了一圈,終于現,原來這個空間并不是沒有邊緣的。在王凡走了不到三四公里的路程,就被一層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給阻隔了去路,怎么都不能繼續前進。

王凡不信邪地又倒了回去,朝著其他幾個方向走去,同樣地走了相同的路程,就又同樣地遭遇了同樣的結果,被阻擋住了。而且張眼望去,走不過去的那部分地方,根本看不透,眼前有著濃濃的白霧,將那一部分的地方整個籠罩著,能看見的只有這自己能走到的地方。

王凡摸了摸腦袋,這個空間的大小是固定的,就是這么大了,還是能繼續變大的呢?突然,王凡腦袋中靈光一閃,似乎想到了什么關鍵的地方,但是一下子又不出來是什么。

三四公里路程,三四公里。王凡嘴里喃喃地念叨著,這個距離大不大小不小,都可以將村東頭覆蓋住了。

猛地,王凡渾身一顫,他終于想起了這個距離的含義,這不就是自己利用寶葫蘆感知的范圍大小嗎?難道這空間的大小,也和這個有關系?

王凡越想越覺得有可能,沒錯,一定是這樣!這個空間是寶葫蘆帶來的,那么它一定是和寶葫蘆有關系。既然如此,那么空間的大小,一定如同那感知范圍的變化一般,能夠逐漸變大的,雖然王凡也不知道感知范圍的變化是由什么引起的,也不知道怎么能夠更快地擴展所感知的范圍。

當王凡得知自己的這個空間還有增長的潛能后,他就更加高興了。若是隨著自己感知范圍的擴大而變大,豈不是等到了以后,這個空間就能成為一個國家甚至一個世界這么大了?那自己豈不是擁有一個獨立屬于自己的領土嗎?嘿嘿,這簡直是想想也令人興奮。

別的國家王凡不知道,不過在中國,大部分人都有著當皇帝的夢想,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是這樣。雖然現在已經是新時代,皇帝這個稱呼在中國早已經被廢除,但是經歷了五千年的封建制度,中國的人仍然還習慣著皇帝這么一個看起來最為高級的九五之位。

而且不管是貧民平民,還是高官富豪,都有著自己的皇帝夢,都幻想著自己能當上皇帝,登上九五至尊之位。他們雖然都知道皇帝這個位置不好當,要當賢君有為的皇帝吧,又要管這管那,根本沒有空閑的時間留給自己,而且干什么事情都有人管著,不管是婚事還是上茅廁,都沒有一點兒私人時間。要逍遙自在吧,卻又被人罵作是昏君,遺臭萬年。

而且,要是當上了皇帝,那么他就不再是為了自己而活,同樣也沒有了個人的身份,他代表的是國家,一舉一動都要慎重。子女親情什么的,都在無形中淡薄了,那也可能是為什么皇帝自稱寡人的含義吧。

況且,皇帝的位置即使坐了上去,也不是一定很牢固的。想想看,從古自今,有多少人造反想要取代皇帝的位置。改朝換代的且不,就是自家兄弟兒女,也同樣沒有親情而言,該造反的還是會造反。不是有句話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誰規定只有你才能當皇帝的?瞧瞧,多正當的理由啊!

不過隨即王凡訕訕一笑,自己還是想多了,現在還不過是個小空間而已,即使變得有整個世界那么大,自己也沒有當皇帝的本領啊,自己還是老老實實地干著自己農民這份有前途的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