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臣

第37章 愚公移山的假象,愚公移山的真相

搜索第37章愚公移山的假象,愚公移山的真相第37章愚公移山的假象,愚公移山的真相→:

兩千難民盡數入城后,身后的城門,帶著沉重又刺耳的嘎吱聲響,重重地關上了。

城內,衙役們落上了門鎖,城外,府兵們全副武裝神色肅穆,將攔路的尖木柵欄擺在了城墻門口,靜候第二批難民們的到來。

夜色,濃了。

難民們進了城,也不好意思住人家的屋里,就在定點發送粥米的粥棚附近打個地鋪,等著官府下發賑濟糧后,他們就去城外找片可以開荒的土地,試試能不能種出糧食。

他們村里的地,因為干旱到結塊,實在是種不了糧了,只能等來年春季降雨,再回家翻整土地重新種糧。

在地上鋪好鋪蓋安頓好家人,待快到酉時了,便有人朝著府衙門口出發,去瞧瞧饅頭和開山劈江到底是怎么個回事兒。

江都縣百姓們也朝著府衙方向而去,他們也想聽聽,這尋常人該如何開山劈江。

等到了府衙,便發現門口不知何時擺起了一個大臺子,臺子上站著一個年輕的胖村民,身后堆放著不少米面饅頭,兩旁坐著幾位會敲鑼打鼓的村民,正在叮叮當當地試著手里的銅鑼銅鼓。

有難民朝著那胖村民沙啞喊道,“嘿,小哥,聽說這邊來聽故事就能領饅頭,真的假的啊?”

臺上那年輕的胖村民輕咳兩聲,微微整理了一下身上略顯樸素的麻衣,對著那人回答道,“這位老鄉,你說得沒錯,不過還差了一點,你得聽明白我的故事講了什么,才能領到饅頭。”

眾人不禁面面相覷。

一個故事,還能有什么聽不懂的?

“小哥,那你快講吧!”眾人催促道,都想趕緊聽完了故事去領饅頭。

“行嘞!”那胖小哥一拍掌,身后的村民便是敲了幾下節奏緊蹙的鑼鼓,眾人皆是安靜下來,聽到他敞開嗓子說道,“小子朱小彪,沒讀過什么書,唯愛去茶館聽人講書,今天就給大家講一個我在豫州聽到的神話故事。”

神話故事?是有關神仙的故事嗎?

眾人不禁豎起了耳朵。

“話說以前啊,在冀州的南邊豫州的北邊有兩座高山,一座名為太行,一座名為王屋,其山軀蔓延七八百里,其山高有七八千丈。

山的北面住著一個名叫愚公的村民,年紀快到九十歲了,每次想去山的另一頭都要繞很遠的路,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一起挖平這兩座險峻的大山,讓道路可以一直通到山的另一頭,你們支持我嗎?’

一家人都表示支持,這時他的夫人提出疑問,‘那挖下來的土和石頭該扔去哪兒呢?’

眾人就說:‘把它們扔到渤海的邊上吧。’

于是愚公帶著力氣最大的三個兒孫上了山,他的鄰居是一位寡婦,有個孤兒,才剛七八歲就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大家一起鑿石挖土,用箕畚運到遙遠的渤海邊上,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村中一個有智慧學問的老者,就嘲笑愚公啊,他說:‘你簡直太愚蠢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

愚公長嘆說:‘你的腦子真是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和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

那老者呀,再無話可說。

那兩座山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便向老天爺告狀去了。老天爺被愚公的誠心感動,便命令大力神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此以后,愚公出行就再也沒有高山的阻隔了。”

朱小彪慢條斯理地講完,便是問道,“各位父老鄉親們,你們能聽出什么來了?”

眾人聽得入迷,待回過神來,有的人說,“我覺得這愚公真笨,挖出來的石頭扔那么遠做什么,不如交給村里的石匠做成桌子凳子,若是山洪來了,就不會被沖遠沖爛了!”

也有人道,“愚公雖然想得挺好,但他的兒孫世世代代都只能挖山,不種地不念書,那豈不是一輩子沒出息,而且還要靠著家里的女人養活?”

“是啊!”有人贊同道,并且說,“這說到最后,還是神仙幫了愚公啊!那算什么開山啊?我還以為咱們真能推平玉稷山呢!”

搜索第37章愚公移山的假象,愚公移山的真相第37章愚公移山的假象,愚公移山的真相→:

眾村民議論紛紛,直到人群中的一位容貌俊美的學子,突然開口道,“小生倒是有不同的感想,這個故事應當是要告訴我們,做事應有不放棄和不懼怕困難的決心,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玉稷山雖大,但只要所有縣城的百姓都來幫忙,這山遲早有挖完的時候。”

朱小彪頓時鼓起掌來,激動道,“這位小哥說得太好了,請你上來!”

那學子輕輕撥開人群,上了臺子,混在人群中聽故事的卞陽春等人一瞧,“呀,這不是荊澤兄弟嗎?”

歐陽久輕笑道,“有趣有趣,實在有趣,且看看他倆到底想賣什么關子。”

荊澤上了臺后,朱小彪就屁顛顛地從饅頭堆里拿起兩個饅頭,塞到他的手里,“小哥,會說就多說點!”

荊澤點點頭,轉身對著臺下眾人道,“益州東邊的縣城,因為玉稷山擋住了江水,種地只能看老天爺的心情,老天下雨便是好收成,老天不下雨便是顆粒無收,如果這玉稷山真的能鑿出一條河道來,到時候就能用江水灌溉田地,再也不用看老天爺眼色了。”

“或許有人會說,以我們的能力挖不完,但就如同我身旁這位少、咳,小哥所說,我們挖不完,就由兒孫去挖,兒孫挖不完,便由兒孫的兒孫們去,等挖完了,兒孫們的兒孫們種地時,便再也不用看老天爺的心情。”

這時候,立馬有村民質疑,“那我們沒享受到,有什么用呢?”

任誰想到自己要挖一輩子的山,都會有所退縮,畢竟他們是農民啊,生來便是與土地打交道的人,突然去挖山,且不說力氣夠不夠,自己到時候能養活一家人嗎?

萬一大家都餓死了,哪里還有后代呢?

聽到這話,朱小彪不禁上前一步,對著眾人語氣鄭重道,“小子朱小彪,不是什么出名的人物,和大家一樣都是老老實實的老百姓,活著不過就是為了自己吃口飯,再讓兒孫們吃口飯,最好是有能力讓兒孫去書塾讀書學文,考取功名當個小官,到時候光宗耀祖為老百姓造福,你們說是不是?”

眾人不禁點頭,感覺被說到了心坎里。

“可天道不仁啊,一場大雨,一座大山,一條大江,便是將咱們東西兩方的老百姓往死里逼,一個旱一個澇,根本不給咱們一條活路,朝廷每年都來咱們益州賑災,有什么用?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朱小彪搖頭唉聲嘆氣道,身后的鑼鼓也跟著敲出了人憤悲憫的曲調兒,令在場之人皆是哀嘆唏噓。

“是啊!這地還是旱,這水還是澇,若不是根在這里,我早就跑了!”

“唉,跑也不好跑啊,人家聽說咱們是益州的,都不愿讓進城落戶,生怕所有益州百姓都跑來投奔!前年不是就有不少人被趕回來了?”

“怎么就生在了益州呢……”有人嘆息,感傷得淚水不禁落了下來。

朱小彪繼續說道,“是啊!怎么就偏生生在了益州?而不是那些沒有水災和干旱的好地方?甚至不是繁華如夢、生即富貴的京城官家呢?”

“我們是不是生來就注定命苦?”朱小彪上前一步,面色悲憤,“是不是生來就注定承受這樣的天災?”

“我們是不是生來就不受天道庇佑,不受神仙庇佑?是不是生來就是罪人,要一生苦難才能贖清自己上輩子的罪過?”

他的聲音激蕩高昂又悲憫憤怒,聽的人不禁回想起這一路的逃荒苦難,皆是被說得掩面抽涕、渾身悲痛。

難道他們真的命苦?上輩子是罪人?

朱小彪這時語調兒突然一轉,嚴肅堅定道:“不,不是的。”

眾人一愣。

“大家真的相信神仙的存在嗎?”朱小彪微微一笑,“愚公移山,其誠心被老天爺感動,派了大力神將兩座高山挪走,可大家知道真相是什么嗎?”

真相?

眾人更茫然了,這還能有什么真相?不就是神仙把山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