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謀婚:盛娶世子妃

正文 第591章 勢如破竹

莫君戰這回是把聞人熾逼到了懸崖。

一面是忠君,一面是親情。

聞人熾根本沒辦法選擇。

而莫君戰其實也并非要逼聞人熾作出個選擇,更像是單獨向聞人熾宣告——他要倒戈。

莫君戰久等不到聞人熾的回答,也沒了耐性,“我先走了,你慢慢想吧!”

瑞城的軍隊還有三天就能抵達京畿,沿路幾乎沒有阻礙,莫君戰此時只想快點見到時青雪。

“等等!”

莫君戰還沒有走出營帳,聞人熾的聲音就從后頭響了起來。

“干嘛?”莫君戰頭也不回,懶洋洋地問。

聞人熾猶豫了一下,一咬牙,最終還是說:“我、我跟你走!”

莫君羽坐鎮京都,等著兩位大將軍的喜訊。

卻不想隔了兩天,前方傳來快報,說叛軍已經臨近洛河,而前線抗敵的九王爺和聞人將軍不日前帶領親信投奔了叛軍。

現在前線群龍無首,已經亂作一團,懇請陛下馬上增派良將安撫眾將士,以抗叛軍。

這個消息聽得莫君羽的臉立即黑成了鍋底,渾身黑氣蒸騰,讓一旁的臣子全都跪伏在地上,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陛下……”

良遠明剛喊了一句,莫君羽突然發作,一掃衣袖將案桌上的茶杯掃落在地。

“良丞相,這就是你跟朕保證的二人忠心嗎?”

竟然連戰都不戰就倒戈,真是氣死了他!

良遠明也氣啊!

他怎么也想不到那兩個大男人竟然真的一聲不吭就倒戈。

遠大前程不要,哪怕被冠上通敵叛國的罪名也在所不惜!

良遠明根本不能理解怎么會有人做出這種傻事。

可再怎么不能理解也沒辦法,事實擺在眼前——莫君戰和聞人熾就是投奔了莫君揚。

良遠明面臨人生中最大的一次‘眼瞎’,此時臉色也不太好看。

冷聲進言:“陛下!這二人膽大包天,竟然敢公然違抗圣命,請陛下一定要嚴懲,以儆效尤!”

莫君羽翻了個大白眼,默默哼道:還用你說!

他這輩子都還沒有被人這樣耍過,這口氣無論如何也咽不下去的,沉聲對一旁的周濟下令。

“周濟,你現在就帶人去九王府和時國公府,把這二賊子的家屬抓拿歸案!”

周濟猶豫地看了莫君羽一眼,小心翼翼地問:“陛下,這兩家可都是京都權貴,您無緣無故拿人,會不會不太好?”

莫君羽氣罵道:“莫君戰和聞人熾通敵叛國,朕就是誅他們九族都不過分!你還在這里廢話什么,快點帶人去把人給朕抓回來!”

這雖然是莫君羽盛怒之下的決定,卻也并非完全沒有理智可言。

他抓住了這兩人的家屬,就等于握住了兩人的命脈。

尤其是聞人熾。

有他的老婆女兒和養母在手,莫君羽就不相信他真的會敢跟朝廷作對。

人怎么跑的,將來莫君羽就要逼得他們怎么跪著回來求他!

然而,等周濟派人去到戰王府和時國公府時,兩家的主人同時不知所蹤,留下的只是寥寥幾個看守門面的下人。

一打聽才知道,又他媽是最近雇來的新人。

一點消息都不清楚的那種!

次次被人搶占先機,莫君羽感覺自己的肺都要氣炸了。

這回連理智也徹底被怒火燃燒殆盡。

莫君羽滿臉猙獰,再也不顧什么臉面了,直接就道:“逃!很好!來人,立即給朕下旨,就說莫君戰和聞人熾臨陣倒戈,通敵叛國,重罪當誅!誰人取他們的人頭來見朕,賞銀一萬兩,并加封大將軍!”

此令一出,聞者都興奮起來!

這可是一朝成名的大好時機啊!很多人都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番。

這時候有人問:“那兩家的家產、下屬如何處置?”

莫君羽陰惻惻地看著兩家的下人,冷冰冰地下令:“凡與兩家有故者,殺無赦!家產充公,家宅也給朕一把火燒了!省得看著心煩!”

周濟原本還安安分分地聽著莫君羽下令,直到這時候,終于忍不住,跪地求道:“陛下,萬萬不可啊!”

莫君羽微微瞇起眼,危險地問:“為何燒不得了?”

周濟苦口婆心地勸道:“這兩家皆是京都權貴之家,老時國公更是功在社稷,而今府上還有始帝賜予的丹書鐵券,甚至連如今的‘時國公府’幾個字都是當年始帝親手所寫,萬萬燒不得啊!”

不管莫君戰和聞人熾犯了如何大的錯誤,這兩家的人都不該在株連之列。

如果莫君羽真的不管不顧燒了兩家的宅子,只怕會引起民憤。

眼下正是國家動蕩、民心不穩的時候,京都再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了!

周濟的聲音又低又啞,苦澀暗沉,似在泣血,只為了勸說他的主子:莫要沖動啊!

莫君羽自然不在乎燒的是不是莫始帝題字的宅子,只想將心里那股怨氣都發泄出來。

可是周濟最后的話戳中了他的軟肋。

他可以不理會先帝,卻不能不顧忌民意。

萬一真的激起了民憤,那他這個皇帝就不用干了。

莫君羽猶豫了好半晌,最終不甘不愿地收回了命令,只讓內衛把下人都統統抓起來。

而就在這時候,前方再次傳來急報,說是叛軍已經抵達洛河另一河岸,馬上就要度過洛河攻向京都了。

從瑞城到京都這一路都十分平坦,幾乎沒什么坎坷。

洛河幾乎是除了京畿外,京都外圍的最后一道防線了。

一旦叛軍度過了洛河后,那叛軍必定勢如破竹般直攻到京都來了。

莫君羽急了,逮著一干大臣就問:“眼下叛軍都快打到家門口了,諸位愛卿可有辦法?”

眾達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說不出話來。

莫君羽氣得再次砸了桌子,對著底下的大臣就罵道:“平日里個個能言善道,把自己夸得天花亂墜,等真的事到臨頭起來,竟然一個頂事的都沒有,朕要你們這群廢物做什么!”

這時候,終于有個有人顫巍巍地開口道:“陛下,臣愿往。”

莫君羽先是一喜,待看清說話的人后又失望下來,對著站出列來的老人,哭笑不得,“佘大人,您都這年紀了,還想往哪里啊!”

真不是莫君羽這時候還挑三揀四。

實在是這回站出來的人是三朝老臣佘府佘長明佘大人。

佘大人今年已經年越古稀,是當之無愧的朝中頭號老臣子了。

雖然眼不花耳不聾的,但莫君羽平日里也直把人當花瓶供著,斷不會派什么重要的差事給人。

卻也不敢輕易讓人告老還鄉,畢竟佘長明是當年陪著莫始帝征戰天下中,少數幾個還活著的大臣。

牽一發而動全身,就算在沒用,還是得供著。

而眼下花瓶竟然自己跑出來說要幫忙,莫君羽哭笑不得之余,卻是不敢勞煩對方出手的。

“佘大人好好在朝中安享晚年即可,剩下的事情就交給小輩去做吧!”

佘長明卻不領情,反而言之鑿鑿地說:“陛下此言差矣,維護國家安危,匹夫有責。但凡老臣還有一口氣,也該為朝廷、為國家盡一份力。

如今叛軍眼看就要攻入京都,危害江山社稷了,老臣絕不能袖手旁觀!”

可你這把老骨頭能干什么呢?

莫君羽默默地想著。

面上便淡淡地問道:“不知佘大人有何退敵之計?”

佘長明道:“自古都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瑞王雖然也功在社稷,但卻萬萬不能干此謀逆大過。

可話又說回來,瑞王一直以來都安分守己,從無大錯,此番突然謀逆,恐有內情。

老臣自認在瑞王面前還有幾分薄面,請陛下允許老臣以使者身份前去敵方陣營,查明內情。

若是能夠就此化解一場干戈,也是黎民百姓之福啊!”

佘長明這一番話說得跌宕起伏,情緒激昂。

聽起來要多迂腐就有多迂腐。

一旁幾個大臣聽了都直想笑,暗道佘長明這是老糊涂了吧!

莫君揚的兵都快打到城下了,還說什么清君側,明顯就是要謀反當皇帝的意思。

佘長明竟然還惦記著求和?簡直癡人說夢!

莫君羽一開始也笑佘長明的無知,正欲回絕,卻見良遠明暗暗使了個眼色。

莫君羽一頓——雖說因為前頭的事情,他對這位國丈十分不滿,但到底是坐在一條船上的人,猶豫了片刻,他還是淡淡說道:“佘大人的請求朕會好好考慮的,你們都先去偏殿候著,良丞相留下來。”

眾大臣對視一眼,都猜到莫君羽這是有事要和良丞相相商,便都識相地先下去等著。

等人都走得差不多了,莫君羽才冷冷地問:“良丞相還想說什么?”

不怪莫君羽態度冷淡,實在是良遠明先前的破主意讓他沒辦法給人好臉色。

良遠明自知理虧,也不敢抱怨,低聲說道:“陛下,老臣以為,此番派佘大人前去議和,正合適!”

莫君羽被良遠明的話氣笑了,直到佘長明老眼昏花,這良遠明也被屎糊了眼嗎?

竟然會覺得這是個好提議?

或許別人不知道莫君揚殺入京都是為了什么,他們卻是真正的知情者。

以他們之前結下的梁子,還有議和的可能嗎?

良遠明不慌不忙地問:“那陛下覺得,若是交戰,我方勝率如何?”

莫君羽不說話了。

眼下莫君揚的人攻勢兇猛,沿路阻攔的地方軍隊都是小打小鬧,根本攔不住。

而京都沒了聞人熾和莫君戰坐鎮,士兵也如一盤散沙,說是六十萬大軍,可真正打起來,恐怕比人家三十萬士兵還不如呢!

更何況,莫君揚領兵作戰的本事,莫君羽是見識過的。

現在勉強在前線頂著的洛城太尉,絕對不是莫君揚的對手。

攻破洛河是遲早的事情。

而那之后……

莫君羽想想,背脊就一陣涼汗。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