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蒂成雙

197 來訪(一)

因為顧青婉的態度有些強硬,顧明禮下意識便提出反對:“你兩位舅舅政事繁忙,依我看,存珂還是不要打攪為好。況且他住處清凈,正好適合讀書,若是有不懂之處,也可以來問我。賀家畢竟不是自己家,多少會有幾分不自在。”

“父親多慮了,那可是我與存珂的親舅舅,平日里便對存珂十分好,更別提著關乎存珂的前途之事,他們是會上心的。”說罷她笑著朝顧存珂點了點頭,“既然父親沒有反對,你收拾收拾,過幾日便搬過去吧。”

顧明禮半張著嘴,說“是”不情愿,說“不是”又說不出口,竟然被堵的半句話都講不出來。

小孫氏聽了顧青婉的話,難免有些不高興,畢竟顧存璋可沒有這么兩位在仕途上幫的上忙的舅舅。

只是小孫氏關心顧存璋,只追問道:“方才青婉說的那個白麟書院,我也是耳聞過的。雖然每年山門大開招了些人,可咱們這樣的人家怎么好去跟別人爭這些名額呢。”

顧明禮的臉色便也緩了過來,頗為贊同的接過了小孫氏的話:“正如你母親說的,招錄的名額咱們若是爭了,少不得被人笑話。既然你是托了董山長,便索性把你四弟也帶給董山長瞧瞧。”

在顧明禮心中,顧存璋處處都比顧存珂強。董太傅是個惜才之人,二人一較便知高低,若是看中了顧存珂,沒道理顧存璋入不了他的眼。

顧青婉笑了笑,卻出人意料的說道:“既然父親開了口,我少不得試一試。不過我也只是把四弟帶給董山長瞧一瞧,其他事情便與我無關了。”

顧明禮與小孫氏面上都帶了些喜意,便是對顧存珂去賀府小住都沒有抵觸了:“存珂去你兩位舅舅府上小住也不無益處,只是切記不可打攪你兩位舅舅,若是住不習慣的話,便打發人送話到府上來。”

顧存珂木然的點了點頭。顧明禮吩咐他什么,也都一一點頭示意知曉了。

顧青婉只覺得顧明禮前后態度天差地別太過好笑了,不過目的達到,她片刻都不想久留。推了小孫氏留飯,匆匆回來遠香閣。

好在折騰了一日,顧老太太實在是累了,加上顧青婉要在定遠侯府小住幾日,顧老太太便沒再折騰晚膳,各自在自己院子里用膳。

顧青婉撤了晚膳,只吩咐紅錦在屋子里添了幾盞燈,半倚在榻上看書。

初更沒過多久,顧青婉便聽到院門輕聲打開的聲音。她無聲笑了笑,把手上的書冊放在榻上。只囑咐紅錦道:“去請姨娘進來,再讓小廚房送茶水過來,茶點也送幾份過來吧。”

如今遠香閣里,便是掃灑丫鬟都是用的她從瑞王府帶進來的,沒有眼線盯著。顧青婉說話做事也隨意了幾分。

紅錦應了一聲,沒一會兒,曾姨娘便跟在紅錦身后進了里屋。

見到顧青婉,她一言不發便跪了下去,語氣恭敬道:“見過瑞王妃。”

顧青婉這一回歸寧,顧家上下為了顯示親熱,都以“姑太太”稱呼她。這還是第一個跪下來見禮呼她“瑞王妃”的。

“曾姨娘快起身吧。”顧青婉眼梢向上抬了抬,又吩咐紅錦道,“給姨娘賜座。”

曾姨娘似乎有些忐忑的樣子,推辭了一番,這才在椅子邊緣坐了下來。

“不知曾姨娘深夜來訪,所謂何事?”待上了茶。顧青婉這才開口詢問。

曾姨娘原先是顧老太太身邊的伺候的丫鬟,名喚決明,似乎頗得顧老太太信任。后來小孫氏進門且有了身孕,把自己的陪嫁丫鬟開臉抬了姨娘,這便是六姑娘的生母張姨娘。

誰知這張姨娘是個有福氣的。抬了姨娘不到兩個月便有了身孕,顧老太太便做主把決明送給顧明禮。

小孫氏忌諱著決明是顧老太太身邊的人,便又送了兩個通房丫環給顧明禮,分了決明的寵。

決明性子溫婉沉默,加之顏色又不及顧明禮幾個通房丫環,做了姨娘倒不如原先是大丫鬟時得意。只是她到底是顧老太太賜給顧明禮的人,顧明禮倒不是十分冷落她,二房的下人們也不大敢招惹她。

曾姨娘抬了姨娘之后便深居簡出,久而久之,眾人便忘了她還有“決明”這個名字,多以曾姨娘呼之。

曾姨娘的兒女緣不深,抬了姨娘三年后才懷了一胎,生下的那個便是二房最小的姑娘顧青妍,此后肚子便再也沒有消息了。

可她這個樣子,到底是比張姨娘懷了幾胎然后全部掉了的好。

在顧青婉記憶中,這個曾姨娘一直是個不顯山漏水的人,可是她心里清楚,能在檀松院里爬到大丫鬟的位置,這位曾姨娘恐怕也不簡單。

后來她見到七姑娘,心里便有了些計較。七姑娘還年幼,雖然極力把自己偽裝成一幅虛榮又膽小的樣子,可顧青婉私下里與她接觸時,便知道這也是七姑娘在外頭的面具。

教七姑娘戴面具的人,便是曾姨娘無疑了。

顧青婉今日知曉曾姨娘要來,還是因為七姑娘暗地里給碧硫塞了一張紙條,上面只寫著兩句話——初更來訪,有事相告。

顧青婉一瞧,便知是曾姨娘的手筆。她是顧老太太身邊伺候過的人,雖不及玉盞和玉盤這般受顧老太太器重,可到底是大丫鬟,從她身上能揪出不少往事來。

況且曾姨娘說有事相告,那必然也有所求。既然是求人,當然要拿出些有價值的東西才行。

曾姨娘也有三十出頭了,她模樣遠遠不及小孫氏,但身上卻有一種安寧和沉穩,讓人看著生不出厭倦之意。

“既然王妃徑直開口問了,奴婢也不拐彎抹角。”曾姨娘面上帶著笑,可聲音里一絲笑意也沒有,“求王妃救救七姑娘,奴婢雖然無以為報,但與七姑娘絕對不會忘了王妃的恩情。”

顧青婉挑了挑眉,從一旁拿起碧硫遞上來的紙條,笑道:“貌似曾姨娘今日過來,是有事相告。”

曾姨娘點了點頭:“奴婢是知曉一些往事,對王妃自然是知無不言。可若是王妃拉七姑娘一把,奴婢與七姑娘不忘王妃再造之恩,并不是想攜往事與王妃做交易。”

顧青婉倒是多看了曾姨娘一眼,沉默了半晌,她才問道:“不知曾姨娘所求何事?”

“奴婢并不是家生子,當年家鄉鬧饑荒,父母便把奴婢賣給了人牙子,顧府把奴婢買了下來,好歹有了安身立命之處。”曾姨娘苦笑了一聲,“奴婢從未想過老太太會把奴婢指給二老爺做姨娘,只是老太太的恩情無以為報。”

這便是揣度著顧青婉的性子,知道她痛恨姨娘之流,告訴顧青婉給顧明禮做姨娘實非她所愿了。

“后來好不容易有了七姑娘,奴婢只想有一兒半女傍身,不敢再爭其他。唯一能有的想法,便是看著七姑娘找個好人家,也不敢奢求大富大貴,只求對七姑娘好的。”

“那曾姨娘可是找錯人了,七妹妹的婚事,自然是要二夫人做主的。或者姨娘去求一求老太太也可以,求到我頭上好沒道理。”顧青婉不咸不淡的說了一句,又道,“若是被別人知曉了,我一個外嫁的姑娘,難免被人說手伸的太長了。”

曾姨娘便立即跪了下來:“老太太心中嫡庶分明,哪會管七姑娘的親事。但凡二太太給奴婢和七姑娘一絲活路,奴婢也不會求到王妃頭上。”

見顧青婉不明所以的看著自己,曾姨娘便道:“王妃可能不知,六姑娘馬上便要定親了,等五姑娘完婚之后,說不定媒人就會上門了。七姑娘今年虛歲十三,也到了可以說親的年紀了。”

顧青婉不曾喚曾姨娘起身,只點了點頭:“六妹妹只比五妹妹小了幾個月,既然五妹妹都成親了,六妹妹這個時候定親都算遲了。”

“王妃有所不知,六姑娘要說親的人家,是岐州防守使之子。”曾姨娘面上有些傷感,“雖說是嫡子,可卻是個有腿疾的。”

顧青婉正覺得這個地名有些耳熟,便聽曾姨娘道:“若是有腿疾也便算了,可王妃想想岐州是個什么地方,六姑娘這樣嫁過去,怕是半條命都沒有了。”

顧青婉這才想起,岐州地處東南,是有名的不毛之地。因為遍布鹽場,土地貧瘠,又是流放之處,可見環境的險惡。

顧大夫人便有一處莊子在岐州,這些年來她也送了不少不好管教的人往岐州。定遠侯府的下人,幾乎是聞岐州而色變。

小孫氏要把六姑娘嫁到岐州,難道不怕她人在背后嚼她舌根嗎?

顧青婉沉吟了一會兒,見曾姨娘面上有了些忐忑,這才開口:“既然媒人還未上門,你又是如何知曉此事的?況且這防守史是四品官,那人又是嫡子,與六妹妹足以相聘了。雖說岐州環境艱苦了些,可若是六妹妹不愿意,還有張姨娘在呢。”

曾姨娘滿嘴的苦意說不出,抬起頭時眼睛里的淚意遮也遮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