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聲音并不高昂,但因置于高臺,四周擂鼓相合,冷冽的聲音,便也透了別樣的氣勢,在肆風之中翻卷回蕩。
“顧瞻山河,秣馬厲兵”的氣勢,瞬間席卷了整個校場。
戰士們群情激昂,高舉了手中的武器,大喊:“以此制敵,何敵不摧……”
便又有將士唱合:“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以此制敵,何敵不摧?!!”
“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聲動如雷,響徹云霄。
皇帝御駕前的何公公,特奉了皇命,隨殷懷璽一起過來觀祭天儀式,見殷懷璽往高臺上一坐,氣不張自顯,傲不揚自彰,勢不露自度。
再瞧瞧底下十萬大軍士氣雄渾。
何公公沒忍住瞧了一眼殷懷璽的腿,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也不禁流露了幾分惋惜。
他跟了皇帝幾十年,但凡有將士出征,都會代表皇帝出席祭天,是鮮少見到似殷世子這般,便是弱歲,殘腿,病弱,可三軍前一坐,他就成了三軍之魂首。
殷懷璽不是將才,而是帥才。
一將易得,一帥難求。
殷懷璽焚香于香案前,因腿腳不便,象征性行了三叩九拜之禮,底下的士兵也跟著一起。
祭天禮成,殷懷璽又命人準備了酒肉發給將士們。
殷懷璽高舉了青銅酒樽,揚聲道:“今當共飲于天地風云之間,來日沙場定不負袍澤之義,干——”
他舉杯邀天地,仰頭飲豪情。
“干——”將士們亦如他一般,舉杯飲浩氣,仰頭敬肝膽。
時至隅中,祭天結束。
何公公回到宮里向皇上復命。
皇帝聽了校揚祭天的事后,問:“你覺得,此次山東平叛有幾成把握?”
便是何公公如何謹慎地交代了校場祭天,用詞譴句是如何斟酌了再琢磨,但言辭間依然透了幾分別樣的情緒。
何公公額頭上陡然冒出了一茬冷汗,壓低了頭:“奴才不敢妄言。”
皇帝神色不明地瞥了他一眼:“朕恕你無罪。”
何公公心中放松了一些,但并沒有松一口氣,只好斟酌著話:“皇上曾稱,幽王殿下有先祖之風采,老奴觀殷世子,亦是虎父無犬子,”他估摸著,這樣官面的話兒,皇帝聽了肯定是不滿意的,又補充道:“皇上您是沒看到,殷世子往高臺上一坐,渾身的氣勢,比朝中那些久經沙場的老將還要足,老奴估摸著,世子是個有成算的。”
幽王鎮守幽州,打得狄人后退五十里土,有開疆拓土之偉功,一句先祖風采并不為過。
何公公不敢明著對殷懷璽評頭論足,卻拐了一道彎子,說殷懷璽是虎父無犬子,就等于殷懷璽亦有先祖風采。
皇帝沉默良久,輕嘆:“可惜了!”
何公公終于松了一口氣,知道這一關是過了。
寶寧寺地處較高,虞幼窈站在燈樓上,看著大軍沿著官道,綿延不絕,宛如一條看不到盡頭的長龍,蜿蜒盤旋。
春曉很興奮:“小姐,是平叛的大軍,沒想到在寶寧寺也能看到。”
虞幼窈心道:大軍走的是官道,寶寧寺地處城郊之外,又在山上,地處較高,當然能看到,不然她也不來呀!
春曉突然明白過來了:“小姐,您不會就是為了看熱鬧,所以才執意要來寶寧寺的吧!”
小姐打小就喜歡瞧熱鬧,身為官家小姐,也不好與尋常百姓一般,往官道上跑,寶寧寺地處高,又清凈,只要身邊多帶些人,再有許嬤嬤跟著一起,老夫人也不好攔著。
小姐真是越來越狡猾了。
虞幼窈有些心虛:“我當然是過來給表哥祈福的,看熱鬧只是順帶,而且,想看熱鬧的又、又不止我一個,早上我們來寶寧寺的路上,不是看到了很多百姓排了長隊,等著出城,去京郊官道上夾道相送呢。”
主仆倆都是頭一次見到大軍出征,這樣壯觀的場面,難免有些激動興奮。
春曉眼尖地看到大軍之中,夾雜了好幾輛馬車,伸手往那邊一指:“小姐,快看,殷世子肯定就坐在其中一輛馬車里面,就是不知道是哪一輛。”
虞幼窈也看到了馬車,下意識抓緊了圍欄,傾身向前:“表呃殷世子坐的馬車,肯定是其中最好的,至于其他馬車,大約是皇上派去服侍殷世子的宮人,以及殷世子日常用度的貴重之物,只是隔得有些遠,有些看不清楚。”
京郊練兵校場,都是在大山里頭,就是在寶寧寺這邊,也瞧不大清楚。
大軍綿延不絕,足足小時個時辰,還是依稀可見。
主仆倆在燈樓上呆了許久。
春曉瞧了時辰,差不多到了午時,就道:“小姐,時侯已經不早了,再不回去,許嬤嬤也該擔心您了。”
虞幼窈看著大軍漸行漸遠,半晌才道:“走吧!”
下了燈樓,虞幼窈去寶殿祈了福,在路過案上的簽筒時,她腳步微微一頓,猶豫了半晌,輕抿了唇角,出了大殿。
春曉看得出來,小姐很想抽上一簽,大約是擔心抽了不好的簽子,反而不吉利,所以只好作罷了。
一路出了寶殿,虞幼窈一眼就瞧見遠處菩提擎天,綠蓋如云,恍惚就想到,沐佛節那日,她擲到許愿菩提上的許愿帛。
不知不覺就走到了菩提樹下。
賣許愿帛的大娘不在攤上,但攤子卻擺在原地,上頭掛了牌子,標注了各樣許愿錦帛的價格,付了銀錢,可自取。
來寶寧寺的香客,都是信男信女,許愿的香客,大多都帶有虔誠盼望之心,自然不敢在佛祖眼皮子底下造次。
虞幼窈原想再買一條許愿帛,許愿表哥平安,
可又想到,做人不能太貪心,既許了一愿,終其一生,便祈此一愿,唯以誠心,祈表哥一世安康。
虞幼窈雙掌合十,閉上眼睛,在樹下誦了一篇《法華經》。
《法華經》是功德經,
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此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
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
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
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