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一萬頭草泥馬從蘇意心頭奔騰而過。
那邊,孫御史已經滔滔不絕,歷數趙平安幾大罪狀。只說得慷慨激昂,口沫橫飛。
穆耀之前還生氣,聽到后來居然生生氣樂了,“大長公主怎么你了,居然讓你如此憤慨?”他問。
孫御史漲紅了臉,大聲道,“我是為國為民,并非有什么私人恩怨。”
“哦,是嗎?我還真當是私人恩怨呢。若說為國為民,大長公主做的事,哪一樁哪一件不是為國為民呢,值得你費心找出這么多條罪證。”穆耀冷笑道,“你不會太健忘吧,年前若非大長公主舍身,以命相拼才拯救了染了疫災的東京城,孫御史今天未必有力氣在這兒蹦噠。”
“大長公主于國有功,她的救命之恩,不只孫某,全城百姓都感恩在心。只是,朝廷法度不能丟。即便在救災之時,大長公主也仗著身份,逾越了很多規矩。”孫御史梗著脖子道。
“倒不知孫御史是這樣品格端方,大義凜然的人。但若問問在場諸位或者城中百姓,和這些死規矩想比起來,到底是性命更要緊些。有命在,才能報效國家,否則也不過是尸位素餐,浪費國家俸祿而已。再者,想必孫大人也懂得什么叫事急從權。”
孫御史被穆耀一席話噎得無法反駁,只得轉移火力道,“此事已是時過境遷,沒有必要再繼續糾纏。只是大長公主私自出京一事……”
“我兄長不是在第一時間就有奏本回來么?”穆耀打斷道,“他親筆證明,是大長公主為了配合我兄長的誘敵深入之計,甘冒其險。這不僅無過,反而有功,大功!”
“牝雞司晨,絕非國之福。若大長公主全無私心在,就可以將此事報與皇上,皇上自有圣裁!”孫御史大聲道。
御座丹陛上的小皇帝趙宸真眨眼:說我嗎?我能決定什么?太看得起我了。還圣裁?屁嘞。凡事大臣們都有主意,還爭來吵去的不做正事,剩下無關緊要的才輪到我裁!
“奏本上說得清楚,我兄長與大長公主懷疑朝中有通夏,這才不得不隱瞞。如果不這樣做,萬一被大夏得知先機,將置我大江于何地?還是,孫御史知道奸細是誰?”那意思:難不成你說是?
孫御史的臉漲得更紅,“如此懷疑,可有根據?不過就是托詞罷了。”
“那你又有什么證據呢?不過是站出來亂噴。”穆耀不客氣地道,“孫御史只怕不知,戰場上的事瞬息萬變,稍有不慎就不是死幾個人這么簡單了,多少將士要埋尸荒野,我大江多少土地被大夏踐踏。若都似你這般站在朝堂之上夸夸其談,墨守成規,我大江早就亡了!”
“你!”這大帽子,壓得以腦袋硬著稱的孫御史連頭都抬不起來了。
“而且你可知道?若非大長公主親臨陣前,建立了軍醫系統,有效的減少了我大江將士的傷亡,保護了兵員,對上大夏,未必能取得如此之大勝。她的醫道,她的仁心,她對軍醫的建設是前所未有的貢獻。所以大長公主這是有過嗎?不但無過,反而功蓋社稷!”
“好個功蓋社稷。”孫御史眼睛一亮,似乎抓到把柄似的。
而后立即轉過身,向前幾步,重新跪倒在趙宸面前,“皇上!臣痛心哪!大江是皇上的大江,臣民是皇上的臣民。可如今,百姓只知大長公主而不知皇上,這簡直……這簡直聞所未聞,是禍國之本啊皇上!”
這是說勞苦功高的大長公主?明明是說禍國妖姬。他親眼看到過那些事,感受過大長公主的恩德,怎么話還能這樣說,生生把白的說成黑的呢?野利花花簡直驚呆了。
他張張嘴,想破口大罵這個老學究。可立即就收到穆耀一個眼神,只能忍住了。心里卻想著,回頭偷摸的找人,把這個姓孫的他們的房蓋掀了,不然咽不下這口氣。
而孫御史嚷嚷出這番話,大殿內突然靜了下來。
大家都不說話了,連呼吸都放輕,只有孫御史因為太激動而呼呼喘著氣。
所有人,都看向御座上那一位。
小皇帝趙宸這些日子來是真的是長進了不少,從前在丹陛上都坐不住,扭來扭去,就像屁股底下放了釘子似的。如今不僅坐得住了,還能把大臣們的爭吵當成催眠曲,坐在那閉目養神,內心平靜,腦海里神游天外,叫到他的時候又能立即進入狀態,仿佛在認真傾聽。而且,儀態保持得非常好。
此時場面突然安靜,他瞬間就被這異常的情況驚醒,居然還表現出始終在認真聆聽的樣子,溫聲道,“孫卿剛才說的什么?能再說一遍么。”
他是完全沒聽到啦,可孫御史卻以為得到鼓勵,再度放大聲量說了一遍。
趙宸聽畢,驚了片刻,因為感覺今天這話題有點大。但很快,他想起姑姑的教導,師父的教導,把虛弱的膽氣提了提,笑瞇瞇地道,“孫大人,你這是挑撥我們姑侄兩個的關系嗎?”
這話,簡直如重錘,砸在了不只孫御史,還有他那一派人的心。還有,圍觀者的心上。
只有穆耀和野利花花,以及劉指揮和楊計相等人,心生喜悅。
這小皇帝還可以嘛,不是單純的吃貨,還有點腦子,沒讓豬油蒙了心。
而他這話說得重,孫御史連忙重重幾個頭磕在地上,不斷分辨。
趙宸擺擺手,“行了行了,別說了,說得朕腦仁疼,然后你磕頭磕的額頭不疼嗎?你不是有心挑撥就好,朕只當你是說錯話了。”
他站起來,只為顯得高大些,“這次隨著穆大將軍的奏折來的,還有姑姑的親筆信。你們質疑的那些事情,姑姑都與朕有細細的分說,沒有隱瞞過。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朕是信的。本來么,前線戰事要緊,不管穆大將軍此舉是為大江謀福,還是惹來大夏的報復,總歸事已至此,我們就該心往一處去,勁兒往一處使。正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