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空仇家庫房后,攜物資度過災年

第六十八章 各方出手

洪飛揚對山谷里有多少存糧很清楚,只要堅持到明年夏收,就能徹底解決山谷的生計問題。

山谷中最缺的是衣物、布料和過冬物資。

為了采購這些物資,洪飛揚連他的銀子也給墊上了,最后只剩下不到十兩碎銀。

結完賬后,洪飛揚拿著手里僅剩的九兩二錢銀子,苦笑著對王興旺道。

“王兄弟,接下來的路就要靠你了。”

“確實沒想到,這次的價格會比上次高出一倍。

咱們物資充足,這一路花不了多少銀錢,剩下的算我頭上。

先離開江府再說!”

王興旺有些迫不及待,過了這么些日子,他布下的釘子該起作用了。

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王興旺決定速速離開江府。

三艘沒有進港的船只揚帆遠去,在這繁華的江府并沒激起多大的浪花。

繁華的江府,因為暴風雨突襲,致使地里泛黃的水稻大面積毀壞。

糧店的糧價也水漲船高,其他的生活物資也緊跟其后。

輕歌曼舞,曲意深深的精致木樓內,一處處透著奢靡的房間里。

“裘兄此次從北方歸來,不知帶回什么好消息。”

齊文翰轉動著拇指上的碧綠扳指,看著邀他們來青樓的裘博簡。

裘博簡慢騰騰地端起面前的茶杯,輕囁一口杯中香茗。

“邀四位仁兄一聚,自然是有大好事。

北方因為去冬的暴雪,糧價居高不下的事,想必四位仁兄都有所了解。

如今已是九月下旬,北方的莊稼才剛掛穗。

四位仁兄應該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吧!”

裘博簡話音剛落,四人的眸中皆精光一閃。

能坐在一桌的五人,都是江府的五大糧商,豈會聽不懂這話中的意思。

他們也時刻關注著北方的情況,手中早囤積了大量糧食。

半個時辰后,五人皆各自離去,屋中唯留五只描金茶盞,證明有人在此停留過。

微風吹拂潔白無暇的絲綢簾子,一身姿妖嬈描著精致妝容的女子搖進屋子,帶起陣陣香風。

女人拿起茶盞下的一張銀票,噘著櫻紅小嘴對銀票愉悅地一吹,嗔怪地嬌俏出聲。

“哎呀!幾位爺真是來去匆匆,害得奴家都沒機會親身侍候。

下次來,一定不能忘了奴家喲!”

女人掩嘴輕笑出聲,隨意地將五百兩銀票塞進胸前。

翌日,江府所有糧店掛出統一價牌,大米80文一升,玉米面70文一升。

其他店鋪所售商品,也水漲船高跟著提價。

早瞅準此商機的王家,一輛輛滿載的騾車正整裝待發,小五豁然也在其中。

他看著新上任的商隊總管王嘉譽,眼中閃過陰霾。

上次保護商隊有功沒獎不說,還降了他的職。

兄弟們的賠償也被扣半,都是眼前這個新上任的總管下的令。

好好的三少爺不當,偏要來插一腳商隊的事,讓下面的人怨聲載道。

小五掃一眼停滿整個大院子的騾車,僅裝糧的騾車就有兩百輛。

只圖眼前利益的新總管,根本沒考慮載重和旅途安全的問題。

小五與相熟的兄弟互遞眼色,人人心知此次出行必不平。

“靜一靜,大伙兒都聽好了,此次出行非同小可。

此行任務順利完成,都重重有獎,讓你們光宗耀祖絕不成問題。

糧在,人在,都記好了!

出發!”

王嘉譽伸手一揮,卻只得到下面稀稀拉拉的回應,他眼神不悅地掃一眼下面的人。

端老子的碗,竟然敢不服,那就別怪老子手黑了。

王嘉譽陰著臉坐上前面的豪華雙馬車,馬車兩邊跟著六名騎馬的帶刀護衛。

個個一臉兇煞,騎在馬上的腰板筆直,一手握在腰間刀柄上。

小五對出現的六張陌生面孔,并沒有太在意。

因為王家主子眾多,他做為一名外院跑商的,對這些并不清楚。

但卻能看出那六人一身的氣勢,絕不是普通人。

小五再次掃一眼騾隊,每輛騾車增加了兩個壯年男子負責推車。

在這里的人,已是王家商隊人員的總數。

一路上八百多人,兩百頭騾子的消耗可不小,一看就是賠本買賣。

小五總覺得哪里不對勁,卻又想不出原因何在。

長長的糧隊,出王家大院后直奔百里山脈。

走出去的那一刻,很多人的命運便被決定了。

往西海航行的三艘船,漸漸遠離世俗的紛爭,十幾天航行后終于抵達大夏灣。

靠近石拱橋的海邊,石塊被一一搬走,露出下面潔白的沙子。

十月初的山谷內,開墾一新的土地鋪上一層薄薄的白霜。

阡陌縱橫的田地間,一條條五尺寬的小路,一群群幫工正在鋪碎石子。

谷中主道一丈五尺寬,由谷口通到石拱橋外,鋪上的碎石子經過特意碾壓。

上面是一層拌了唇灰的沙子,已與碎石子凝固在一起。

即使下雨天走在路上,也不怕弄臟鞋底。

右側加寬的水溝,兩邊用石塊壘砌好,每隔一段距離便是一個沉淀的水坑,約半人深,邊上有三階石梯。

清澈的水質,一眼便能觀水溝全貌。

每套院子門前,都有一條鋪好的石子路,從主道通到院門口,容一輛馬車通過有余。

十二套小院的石墻已完工,匠人都集聚在大院子加蓋閣樓。

人多力量大,備好的一尺厚方料逐一往上送。

厚實的木方料一根根往上壘,榫卯結構根本無需定制的鐵釘。

紫玉特意要求的人字形房頂,很快在大門兩邊的屋子上展現出來。

一層木板,一層油氈布,外鋪一層瓦架子,等待運回來的瓦片鋪好,屋子主體就基本完工。

紫玉帶著小洛,和四個小跟班正站在遠處看熱鬧。

體驗了一把古人上梁時,撒銅錢樂趣的紫玉,正看得津津有味。

榫卯結構,于她而言只是存在于歷史,后世的建房那是少不了各種輔助。

可眼前的這些人,靠的是他們的智慧,和傳承多年的手藝建房。

建成的房子質量,一點兒不輸于后世的鋼筋水泥。

石頭墻的厚度近兩尺,都快趕上城墻的厚度了。

在這山中,既結實又具有滿滿的安全感,抵御風寒的效果也是杠杠的。

(本章完)

請:m.bijianzw←→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