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被渣至死后我重生了

第013章 生意

時下是一九八零年,十月中旬。

再過一個多月的樣子,改革之后的第一塊個體經營牌照就會下發下來了。

自那之后,個體營業將正式合法化跟正規化。

其實這兩年各方政策開放之后,市場里已經有人開始做生意了。

就比如何賽君的裁縫攤子,剛剛那兩個小年輕擺攤賣毛線。

像他們那樣,自己干,不雇工,也不哄抬物價,已經沒什么人管了,市場那邊大不了就是過來問問情況,收點管理費。

只是封閉了這么多年,不少人的思想一時之間都轉不過來,覺得做生意拋頭露面,肯定沒有弄份工作強,挺丟人的。

而且前些年的一些事情還歷歷在目,有些害怕刻在了骨子里,就算有想法也不敢動手。

也就是這樣,很多有能力跟手藝的人,失去了絕佳機會,等到他們意識到時代真的改變了開始重視之時,市場已經飽和了。

上一世,孟家也做過生意。

姐姐跟母親合作,在鎮上開了一家裁縫店。

那間裁縫店還要是小姨何賽君轉出來的。

何賽君因為入行早,已經賺到了第一筆資金,去市里盤下了一個店面,開始做成衣生意,目標越來越遠了。

當然,也是那會在鎮上開裁縫店的有好幾家,她賺不上錢了,只得另尋他路。

剛接上生意那兩年,母親跟姐姐也是有過一些想法的,想著將她們繡花的手藝運用在制衣方面,弄出一些特色。

沒錯,除了姐姐孟常麗會繡花,母親何金秋也會。

而姐姐的手藝還是母親教的。

母親的手藝又來自于她的奶奶,也就是孟書蘭的太婆。

何家祖上有段時期做著刺繡生意,家里的祖輩們都會繡藝,而且還有相關祖訓要代代相傳。

只不過傳到現在,這門手藝已經差不多要斷了。

畢竟,人都要餓死了,誰還有那個閑心買布學繡花啊。

也就孟書蘭的太婆比較堅持,逼著家里幾個姑娘家學了,可惜也就只有當大姐的何金秋學得不錯,其他幾個,就好比何賽君,就會做一下衣服,開個扣眼什么的,繡花只是普通人的水平。

跟何賽君不同,母親繼承了太婆的一些技藝,并將自己所學交給了很有天賦的姐姐。

兩人目前繡出來的東西能劃分為藝術品。

可想將藝術運用到實際中,太難太難了。

繡花那種東西費時不說,村里這種地方,運用到衣服上又顯不出應有的價值。

上一世,母親跟姐姐的想法很快就被現實摧毀了。

雖然大家都覺得漂亮,可愿意付錢的人不多,到最后,她們不得不將重心放在做衣服上,和另幾家共同競爭。

母親跟姐姐的衣服做得好,至少比另幾家做得認真,剪裁得體。

那兩年,家里的生意還算可以。

但時代在變代,社會在進步,幾年后,隨著成衣行業的迅速發展,傳統賣布做衣服的裁縫鋪子終將被時代淘汰。

孟家的店子開了三年,就因為做衣服的人漸漸變少而關掉了。

后面,母親回村里務農,姐姐進了鎮上的一家面條廠干活。

那時,孟書蘭自己在市里的一所高中做語文老師,拿著一點死工資,對生意這些也是完全不懂。

直到后面她跟韓寧結婚,借著那邊的關系調去了文化館做策劃,接觸到的人跟東西多了,才知道有些東西做到極致就是魂寶。

而且孟書蘭記得,她生病躺在病床上的那幾年,上面越發重視起這些文化遺產,有不少政策開始扶持這些行業了。

那時,孟書蘭也跟母親和姐姐說過。

只可惜,那個時候母親的一只眼睛已經看不太清了,姐姐也因為被壓面條的機器絞去了兩根手指,針都拿不住了。

好好的一門手藝,就這么被命運無情掩埋。

重生歸來,孟書蘭肯定要挽救,至少不能讓姐姐跟母親將年輕時學到的東西白白浪費了。

所以,她要開店,現在就開。

用繡花的手藝開店?

何金秋跟孟常麗對視了一眼,都有些沒弄懂孟書蘭到底說的啥意思。

孟常麗說:“書蘭,繡花這個我是能繡,但也就是平時做做衣服,在上面繡點什么能好看一點,這東西怎么做生意啊?難不成幫人家的衣服上繡花?這東西能掙錢嗎?可費時間了。”

就此時幫妹妹做的這件襯衣,她兩個月前就在準備了,有空就做,忙到前兩天才繡完。

何金秋也嘆息道:“是啊,這個費事。以前何家老祖宗他們繡衣服,都是給大戶人家的小姐跟太太們做的,也就那些人出得起錢。現在,早就不是那個社會了,穿衣打扮都講究個簡單樸素,誰還弄這個啊。”

孟常麗又將話頭接了過去,“而且現在做生意能行嗎?雖說偶爾擺個攤子也沒人管了,可不靠著供銷社那邊,每次趕集都在街上做生意,會不會被抓啊!”

孟常麗說這些的時候還壓低了聲音,很怕被別人聽了去。

孟書蘭說:“姐,沒事,我看報紙上說,現在很多地方已經開始試點了,也就今年,個體營業就會恢復了,到時正常辦證繳稅,也能請人幫忙,是合法生意人了。”

今年,也沒剩幾個月了。

也就是說這個很快就會下來!

孟常麗怔了怔,之后問:“真的?”

孟書蘭:“這個肯定,我們老師也說了。”

這般孟常麗就信了,畢竟妹妹讀書多,懂的東西也多。

可是……

“既然上面允許,只要能掙錢,弄點事情做也是可以的。只是咱們這生意怎么做呀?難不成擺個攤子幫人家繡手帕?”

孟書蘭:“先開一家成衣店吧。”

“成衣?是做衣服的嗎?”何金秋對這個新詞有些陌生。

孟書蘭點頭。

聽聞是做衣服的,何金秋立馬搖頭,“這不好吧,你小姨已經在鎮上開了,我們再來搶生意惹人口舌。”

農村人就是這樣,干個啥滿村都能知道,大家都講究個名聲。

上一世也是如此,看見人家做生意賺錢,母親跟姐姐都有過這方面的想法,可又因為小姨在,怕別人說,一直沒有付出行動,等到小姨賺不到錢了,她們才去接手。

孟書蘭搖頭,“媽,我們做成衣,跟賣布裁衣服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