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被渣至死后我重生了

第025章 值得

出了市政大院,孟常麗腳步虛浮,整個人還是暈乎乎的。

孟書蘭拉了她一下,“姐,看著路啊。”

剛剛這人差點跟別人撞上了。

孟常麗回神,有些激動地抓住妹妹的胳膊。

“書蘭,咱們這算借到錢了是吧?”

孟書蘭淡定點頭。

孟常麗又說:“我會的那些刺繡針法,還要是民族特色,工藝瑰寶?”

孟書蘭再次點頭。

孟常麗激動得臉泛紅。

她怎么也沒想到,因為喜歡,抱著玩的心思,跟著母親學了這個,想著以后能做個衣服褲子,結婚時為自己繡個枕套跟床簾什么的,誰能想到,這東西還能跟藝術掛勾。

孟書蘭說:“以前大家都操心著吃飽穿暖,沒心思欣賞這些,等到以后社會好了,解決了溫飽,精神文化需求就會變得越來越強。

姐,你回去繼續將針拿起來,閑暇之余花點心思,爭取出兩副好作品。”

孟常麗趕緊點頭,“行,以前我不知道這東西珍貴,現在清楚了,肯定好好弄不落下。”

兩人一時又說起剛剛在辦公室里的情況。

孟書蘭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賣帕子湊錢,她只是想讓宋主任為她擔保,去銀行貸款。

關于自家這個生意,她已經打算好了。

母親和姐姐的繡藝不能丟,要傳承下去,找機會發揚光大。

但目前來說,這個并不是最主要的。

以前舊社會,印染工藝不發達,繡藝便是民生。

但是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這種東西將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變成非遺跟藝術。

而且姐姐的手藝來源于母親,母親又是太婆教的,那些年何家早就不復從前,學習上受到了諸多壓制,母親當初在幾個姐妹中是學得最好的后輩,可在太婆眼里還只是個入門。

母親也才入門,再來教姐姐,又有了一層鴻溝。

所以,別看母親跟姐姐手上掌握著何家已經失傳的幾個針法,但真想出精品,還是需要時間去學習跟打磨。

就好比她們此時缺少的藝術眼光跟繪畫基礎,只要放開了老一輩留下的東西,就沒有自己的創作能力。

所以,孟書蘭覺得,先迎合這個時代,做衣服,請工人,開服裝廠,手頭上有錢了,去進修,去上學,撿起自己的興趣跟愛好。

這個社會,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

孟書蘭:“姐,剛剛在辦公室里,你沒怪我提前為你拿了主意吧?”

先前宋主任聽聞孟常麗就會那些針法,便說可以介紹她去隔壁省城的一個刺繡廠學習。

那邊廠子是目前國內少有保留下來的一個刺繡工坊,平時做出來的東西會放在外貿店里面售賣。

這個年代,能進廠當工人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特別是農村戶口,人家根本不招。

宋主任的意思是,有她介紹,進去不成問題,當幾年學徒說不準就能轉正牽戶口。

轉正牽戶口,成為城里人,這簡直就是致命的吸引力。

但是孟書蘭記得,上一世這個廠子很快放棄了傳統的手繡,開始大力發展機繡,最后刺繡廠變成了毛巾廠。

或許是上輩子在文化館里工作過的原因吧,孟書蘭還是希望姐姐跟母親能走傳統這條路子。

雖然對于未來的發展她也就比別人看多了十幾年,但她有預感,傳承這種東西將會越來越受人重視,也會越來越珍貴。

先前孟書蘭害怕姐姐一口應下,就提前開口對宋主任說,她倆沒有什么特別的想法,還是想陪在父母親身邊,擺兩個小裁縫攤子,掙點小錢,繼續學習繡藝,傳承先輩留下的技法。

是的,孟書蘭并沒有將制衣開廠那些事拿出來說。

雖說現在到處都在說開放,但正式文件并沒有下來,這些事情并不好提。

她告訴宋主任,自家只是想開兩個裁縫攤子,掛靠公社,賺點零花。

她想貸款,主要是為了買兩臺縫紉機。

現在一臺縫紉機要一百多頭,不是小數目,孟書蘭想著貸個二百五的樣子,把機器買上,布料子那些自家還存著一些錢,可以先做一批賣掉再去拿貨,慢慢周轉。

老實說,二百五十塊錢,自家想想辦法,周圍去借借,也能湊上。

可這樣免不了要去找大哥。

孟書蘭不想再去麻煩大哥了,而且找上宋主任她也有自己的想法。

有些東西你既然想發揚光大,不就不能藏著掖著,得展示出來,讓人家知道。

不然,真有啥難得的機會人家不知道你,也就輪不到你。

孟常麗說:“親姐妹,說這些干啥,你不讓我去,肯定是為我好啊。

當時我是挺激動的,可事后一想,又覺得這事沒辦法,地方那么遠,我一個人去,你姐夫跟兩個孩子沒法跟著,留在這邊也不是個事。”

別看孟常麗大大咧咧的,骨子里還是一個非常傳統的人。

兩人說著話,郵局到了。

孟書蘭要去給哥哥打個電話。

哥哥就在市軍區,但是在城郊,離這兒并不近,孟書蘭一會還要去逛書店,就不打算過去了,打個電話將家里的事情跟他說一說。

錢,已經借上了。

宋主任見他們借得不多,不用去銀行了,她私人就可以借出來。

但是有個條件,帕子要租給他們文化部,用著平時的學習跟展覽。

孟書蘭知道,現在還沒有什么學習跟展覽,這是宋主任放不下,怕他們將東西賣掉了,以后找不著,想著保護起來。

孟書蘭沒意見,孟常麗也說可以。

所以目前帕子已經在文化部了,等到明天何金秋過來正式簽合約,就能拿到宋主任借出的二百五十塊錢。

母親沒進過城,這事還得哥哥帶著。

時下打個電話貴不說,還得排隊。

孟書蘭等了一會才排上位置。

軍區傳達室的電話,孟書蘭先打過去讓人家幫忙叫人,然后等十分鐘再打。

過來接電話的不是哥哥,是嫂子。

孟書蘭聽見那個略帶中性的聲音還愣了下,之后就笑了,“嫂子,我是孟書蘭。”

這一通電話兩人只聊了三分鐘。

孟書先將明天母親進城的事情說了,簡單問候了兩句,之后道:“嫂子,我在郵局,電話費貴,具體情況明天我媽過來了再跟我哥好好說。今天我跟我姐就不過去了,家里事也多。

嫂子,我讀書挺努力的,家里也在慢慢變好,這兩年,辛苦你了。”

電話另一頭的人明顯頓了一下,之后才道:“不辛苦,只要大家都在慢慢變好,累一點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