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點蒼苔

第六十九章 九鼎

此一群妖物究竟為何而來?

君子明德,克己,齊家國,修清正。天樞門長生殿廣場上支了個鼎,仙門之中再沒有比這更清正之物。此為山石道人砍了兇獸后,以其煞氣熔煉而成。兇獸殘影化形本是百年難遇,其戾氣又因妖界移動之顧剛猛異常,莊別橋計無所出,只好融了天樞門藏經閣中封存了多年的天外巨鐵,令滾熱的鐵汁中和了兇獸戾氣,鑄鼎后又在鼎壁上鑿下經文符咒連同幾行字——統不過勸誡各位仙友及后人子弟潛心向道修身養德之類。

此事經仙友們口耳相傳,相邀拜會,熙熙攘攘的仰慕者中便也混進了些許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閑客。有贊道人大德的,便也有人吹九五之意的,三人成虎,眾議成林,索幸山石道人早已乘風歸去,這些沒有出處的閑言便也沒有了終結的由頭,然斯人固然逝去,生者還當承著這一方天下人的厚意,而承天下眾望與揣測的那只鼎,齊整巍峨地立在天樞門長生殿前的青磚之上,歷百年風雨而不朽,端方肅穆,恰象征天樞門之盛名與責任,君子之大道與大義。

懷君在丹房外頭來回踱步,窗外卻已是烏云蔽日。黑龍一走,這萬頃的晴空便旋即聚起了烏云。烏云翻滾,狂風肆虐,雨卻遲遲沒有落下來。這天氣令人心躁,松陽長老坐在椅子中怔然不語,挺著個大肚子、長相如大喜佛一般的明素青長老卻是拂塵也不拿,水也喝不進,呆呆地站在丹房里間的門口,一臉心浮氣躁,一臉不甘,一臉殺意。

眾小輩弟子皆一臉悲切地跪著。天色不好,點了燭火,燭光在燭臺上烈烈燃燒。丹房之中門窗緊鎖,落針可聞,焦躁而悶熱。臨衍汗流浹背,他怔怔然望著緊閉的大門,不知該凝出什么念頭。師弟因他重傷,而那妖將所言意味不明,他一身妖血還沒來得及向沐夫人或者懷君說明,此事一出,他忽然感到難以言喻的自責。

分明不是他的錯誤,分明那一群妖物攻山之舉也同他無關,但他依然感覺到一身罪,沉甸甸的壓在胸口,背在背上,此罪難言,卻比藏經閣之中先師手書的那個扁還要沉。臨衍有些喘不過氣,北鏡拍了拍他的肩,搖了搖頭。

“師兄,別怕。”季瑤輕聲道。

臨衍心下稍安,一抬頭,只見房門已被推開,云纓長老揉著酸痛的手腕推門而出,神色倦怠。見眾人,她輕嘆了一聲,道:“還活著,沒事。”云纓是此輩長老中唯一的女子,她掌門中歷法星象與藥房之事,同眾人見面的機會不多,然而她常年在腰間掛一柄短劍,此事倒有趣。關于此物曾在小輩中引起諸多猜測,但從有一種揣測未經得起推敲。

明素青長老聞言稍安,云纓目露不忍,又道:“……然他筋脈受損,傷了內臟,恐怕……一時難以拿劍。”

“一時,是多久?”明素青長老這不像問話,倒像審訊。云纓長老搖了搖頭,低聲道:“我不知道。幾個月,幾年,或者……一輩子。”

此一言,明素青長老的拂塵“當”地一聲落在了地上,扣在臨衍的心口,令他抖了一抖。外間劈下了幾聲驚雷,臨衍雙手握拳,青筋暴出,心頭酸澀,周身灼灼。懷君見狀,忙走上前去,往他的肩膀上一拍,悄然注入一口氣。待他冷靜了些許,懷君居高臨下看著他,搖了搖頭。

“……你們可有人查清,這一群妖魔因何而來?”

懷君聞言,訥訥不說話。一旁的松陽長老見狀,長嘆一聲,道:“他們有備而來卻不戀戰,看這情形,不像攻山,倒像試探……然我天樞門光明磊落,有何好試探之事?”言罷,他若有所思地瞥了一眼臨衍,懷君站在臨衍跟前,恰好擋了他的目光。

明素青目光灼灼,盯著懷君,旋即又掃到了他身后緊閉的一扇門上。方才一道跟來的還有一個女子,那人一身黑衣,不言不語,此時卻不知何處去了。明素青覺著她略有些眼熟,左思右想,卻實在想不出他在何處見過。松陽長老低頭沉思片刻,道:“……我曾聽了一謠傳,也不知是否做得準。據聞近幾個月妖界傾巢而動,要找一個陰時陰月出生的孩子。有人猜測這孩子恐怕是昔年神界太子的轉世,其魂力或有神力殘余。”他言罷,也看著懷君,目光炯然,道:“方才那個跟我們一起過來的女子,可曾在天樞門出現過?”

——陰時陰月?北鏡在一旁聽得云里霧里。此陰時陰月之謠傳,不是早在豐城之時就定義為謠言了么?同朝華……她靈光一閃,明白過來。朝華也是神界之人,或許他們此番試探,當真是為尋朝華的神體。然此事太過詭譎,斷非她一個小輩所能妄議,是以北鏡心頭惴惴,面上沉靜如水,不發一言。

明素青長老一聽,也明白過來。他陡然站了起來,逼視著懷君,道:“她到底是個什么來頭?”懷君本不善與人爭論,這一番長輩小輩皆看著他,更令他無地自容,訥訥不言。臨衍聽得心頭一緊,此罪惡之感如糜爛的桃花,翻江倒海,更翻騰出幾分對自己的厭惡。——若那群妖物果真為了朝華而來,那自己將她攀扯過來,害了師弟,又害天樞門遭此一劫,自己又成了什么?

他從未有一刻覺得自己竟這般無用,這般骯臟,而那明德之言,大道之辭,連同那鼎,那長生殿前巍峨的牌匾,都竟這般重,重愈千斤。臨衍的心口如被一只巨掌牢牢扯住,翻來覆去,幾番輾轉,道:“長老,此乃弟子……”

“別插嘴。”懷君低呵一聲。懷君白衣白發,望之仙風道骨,實則一在眾人面前說話便會臉紅。他低下頭,囁喏了半天,終于道:“她是我的朋友。她同那群妖怪沒有關系,你們不要再妄自揣測。”

這一番說辭實在太過沒有說服力。北鏡聞言,心知自己的師父怕又要遭些許非難,只得一叩首,道:“小輩不敬,本不該插嘴,但明汐師弟尚且危在旦夕,小輩自請往云纓長老處幫手打雜,看看有什么能助師弟的,還請師父同意。”懷君被自己的徒弟解了圍,長舒一口氣。云纓長老聞之,也點了點頭,道:“此妖物之說,說來說去也不過捕風捉影。明汐這孩子雖是重傷,令其好好養著,說不定也還有恢復的一天。你們且先出去吧,莫要吵了傷患。”

眾長老聞之,皆以為有理;眾弟子聞之,如蒙大赦。晨曦勝血,薄薄地暈在琉璃瓦與連綿的青山之上,讓人無緣由地悲戚。

高階由另一端弟子房方向魚貫路過丹房,見眾人,紛紛停下身行禮。他們腳步聲窸窣,環佩清越,一身潔白,不染塵埃。門中雖遭此劫難,晨練越發不得松懈,弟子們在長生殿前的廣場一字排開,列隊齊整,絳紫色衣衫同青山霧雨正相稱。這令臨衍想起入門時,山石道人忙于門中事務,他又太過年幼,懵懂懂坐在殿前廣場的草坪中遙看眾師兄氣吞日月,劍光如初春的雪。

再遠的事情他則記不分明,據師娘沐芳所說,他的雙親亦死于那場曠古之戰,而山石道人在死人堆里將他刨出來的時候,不足月的他竟奇跡般尚有一口氣。他覺得自己該是幸運的,亂世人命如草芥,而他雖失了恩師,卻還有師娘記掛著,還還能站在早春的曦光里喘一口活氣。

他忽又想起了在陸輕舟處所見之幻境。

——“阿遠不是說,為救眾生,傷幾人性命也無妨么?”

——“惻隱之心不可冷,若冷,則同禽獸無異。”

臨衍回想那明汐由高空之中墜落的一刻。他那時在想什么?山河高遠,晨光初綻,天地一片艷致。他尚能清晰地記起自己同蒼風對戰之時那一腔蓬勃的戰意,熾熱的狠意,然而明汐平日與他交好,對他處處恭敬,禮讓有佳,當他從百尺高空墜落的時候,自己竟為何感覺不到感同身受地疼?

幾人陸陸續續走到門口,松陽長老磨磨蹭蹭走在最后頭,且走且想,且想且念。有一人黑一黑發,早早地等在長生殿前的梧桐樹下,那人見眾人,一怔,脖子挺得老直。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于掌上。”那時他小,懵懵懂懂,莊別橋將他抱在腿上,念書與他聽。他問道:“阿衍可是從小知仁義,懂是非?”此事他已全然記不清楚,后來師娘同他說起來,他竟覺得恍如隔世。

他仿佛被一方巨劍劈成了兩半,一邊是仁義禮智、恭順孝道,另一頭是一身妖血,一身罪孽,一身洗也洗不盡,割也割不掉的塵埃與孽緣。——連同那不慎撞入她眼波里的一點妥協。

松陽長老見了她,腳步一停,忽然叫住懷君,道:“我想起來一件事。那姑娘確實曾在天樞門出現過,那時候她……”他一頓,恍然大悟,旋即一臉不可置信,旋即一臉若有所思,旋即一臉憤憤不平,對懷君道:“我道是誰!原來是她!這等背德喪倫之人你也引為朋友,當真令我天樞門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