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那么簡單,金家借口我們收了訂禮,所以占上風,還說要報官。”傅庭蘭嘆息。
庭蘭說:“不行,不行。金家不是好惹的。姑娘不至于為了我賠上尊府的威望,大不了我真隨道人出家,再不管俗事。”
庭蘭說:“我雖不甚喜歡她,但她是個可憐人,好不容易熬出頭,卻是去皇宮做嬪妾。”
菀昭笑道:“周姐姐有她的選擇。”
“噢,我記得你身邊有位姓安的醫婆,可否把她引薦給我。”
她輕笑道:“她最近都不來了。”
傅庭蘭前些日子還見她,忽地就不來了。“為何呢?”
“殊不知,里面竟有此說。”
庭蘭笑道:“你小小年紀,竟對這些如此了解。”
“耳濡目染,知道的只會多,不會少。”她更想還如過去那般無憂無慮,不似現在張口便是憂慮與驚慌。“若是不在長安,我會選擇到洛陽,那可比長安松快多了,春日牡丹花、秋日芙蓉花。其實這些東西長安也有,可感覺就是不一樣。”
琳瑯一大早就來道喜,“玉姑娘,我來給姑娘賀喜。”
菀昭被她的笑感染,“有何喜事,你快說與我聽。”
琳瑯笑道:“尚書榮遷了。”
馮堅已是三品大員,再榮遷便是可與謝衷相提并論了,那時他便是可與王紹等人分庭抗禮的大臣。想到馮堅的日后,亦不會是實官,左不過是嘉獎他多年勞碌,給了個虛名。
“給祖母請安。”
老夫人卻道:“不必。”
她不知道祖母是如何想的,她只能暗暗憂心。
“還有件事要說,隔日后我們就回公府住。”
菀昭錯愕,“要離開怡園?”
老夫人說:“你住怡園多年自然舍不得,可終得從家里出嫁。我都派人把家里收拾得干凈了,我們祖孫在那也有個清閑的地方。”
菀昭記得祖母從未提過家的好,但這回確實是要離了怡園。
小時候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那大宅門里所有的地方都像籠了重灰,她的的確確不喜歡那里,尤其是母親亡故后,她便鮮少踏足那了。
老夫人只笑笑就罷了,她握住她的手,“你離家前,我總該有無數的話,說與你聽。”
“我不是不明白,可一閉眼,便覺得心口壓抑,喘不過氣。”她說。
“那就別去想,徒增煩惱,都是心里憋屈的。”
菀昭記得自己掌摑婢女,那情形,真真是到了極點。“是嗎?”
庭蘭忙說:“你這么把心事都藏在心里,終會成你心病。”
菀昭笑道:“我也不知該從哪講。我聽到些流言,關于我伯父的流言。”
“莫非是傷人的話。你不必放在心上的。”
菀昭卻說:“我偏要說。可這是無可奈何的話。不能在朗朗乾坤下,大庭廣眾之中說。這大大小小的家族呢,消失的無影無蹤。”
庭蘭道:“我知你牽腸掛肚,但倘若真有那一日,也與你無關。”
菀昭嘆道:“我不挽救,又有誰能有此想法?我要做的好比讓這里脫胎換骨,改弦更張。”
庭蘭想她是柔弱女子,竟沒成想,她有那副傲骨。“玉奴,我想你可以試試。歷代賢女,亦不過持家,但少有人想過救家業于危難間。你膽識不輸男兒,可拼出番天地。”
菀昭好像覺得嫂嫂在眼前,她也曾對她那么說,可是不像她那么篤定罷了。“以前我嫂子也曾對我這么說過,可她走了。這的氛圍不容她,所以她識趣地離了去。哪怕只有很近的路程,她也不愿再來這探望了。”
“可是因什么事?”
“并沒人敢詰責她,可她的的確確被人所不容。尤其是我那場病后,選擇默默離開。她是看到這的污濁,所以不愿長久留下。”她又說:“怡園真是個雜亂的地方,在這人心都異化了。我的奶娘金媽媽,過去待我無微不至,可天長日久,慢慢的就變了,變得陌生,到最后我甚至不認得這個人了。想來我在怡園待多年,到最后也沒真正認清誰。”
蕭博周小心提醒道:“將軍,現在就斷定合謀太輕率了,而且還有要事沒審理。”
皇帝亦說:“蕭侍郎所言不差。”
韓安向他微微點頭。
韓馥斂笑道:“陛下,李順德替死,為二郭伙同其妹李氏構陷,這是人犯與證人的口供,皆供認不諱。”
宋文遠亦說:“還有驍騎尉郭寶義,其形跡可疑,舉止乖張,刑部應細查其底細。臣以為他與此事必有聯系。”
皇帝未加以表示,而是一掃而過。
韓馥到這里頓感乏累,這和在賀蘭山追敵三日后精疲力盡是一模一樣的。
謁者將所有的口供匯總到一塊兒,一齊呈到皇帝面前。
到現在,韓馥總算不緊張了,剛剛還為這事擔心的不行。他深感自己不該久留于此,這種波詭云譎的名利場,他還是少摻和好。
韓安凝視著他,“現該議處人犯,圣上依臣之見,該由大理寺卿、刑部侍郎以及御史大夫定斷,門下侍郎亦應參與。”
門下侍郎郭顯說:“事關臣族親,臣該避嫌。”
自古親親相隱,窩藏親屬實屬常見。韓馥便說:“善。”他沒精打采,本是皇帝一時興起邀請入座的,結果也成了博弈的一方。他朝鄒禰睨了眼,“臣啟奏陛下。”
大理寺卿鄒禰戰栗,搶先說:“臣有罪,臣治下的大理寺混亂不堪,使圣上威名蒙羞,臣請辭去大理寺卿。”
他還沒說,鄒禰就演了出苦肉計。
皇帝坦然道:“是該整頓大理寺吏治了,朕知道了,鄒卿暫且退下吧。”
韓馥早預料到會是這般情況,也的確,這場不著調的會審,插了許多題外話。他亦說:“臣不懂定罪量刑,也不該參與其中。”
韓安說:“郭寶義暗贈中書舍人裴緒一百兩黃金,事后裴舍人立即將黃金上繳監察御史。”
郝敬宣暗忖,暗說此事侍中應毫不知曉,可消息不經意間就走露到他那。這事連他都不知道,更別提刑部其他人了。
皇帝道:“還算處置得當,黃金從何處來?”
“是官鑄黃金,上銘刻會稽郡等文字,兩枚金鋌共計一百兩。”韓安利落地說。
請記住本書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yq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