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仙記

第三百八十章 變化

《》第三百八十章變化

《》第三百八十章變化

作者:程嘉喜

燕小包子十天,對于燕城上下來說,絕對是空前盛事,對上,燕城主帶領著一群的氏族為了有新一代高興,聽聞連祭祀大人都讓人送了禮物過來慶賀呢。

對于官員同普通的氏族,能夠在這么熱鬧的場合,窺探一下上位者的心思而竊喜。

對于最下層的普通民眾,呵呵大家都是吃瓜群眾,不過少城主夫人大方,沒看到自從小主子落地以后,喬氏所有的店鋪都在大酬賓嗎,其實就跟大奉送差不多。

人家喬夫人的娘家確實高興,而且大手筆。

為了此事,私下里面大伙都傳開了,可別說人家喬夫人沒有娘家了。有娘家當靠山的也未見得能為閨女這么舍得。

看看人人家那做派,不是真高興那都做不出來這么大方霸氣的事情。

聽聞喬夫人的莊子上,夫人為了慶祝小主子出生,還無償推出了兩種新作物,聽聞新作物產量高,生長要求條件低,夫人那邊還免費送秧苗,耕種方法更是無償奉送。

燕城上下,那些有耕地的人家早就傳開了。

要不是大家對新作物抱有懷疑的態度,就怕傳言夸大,遭禁了一季的糧食怕是早就去喬夫人的莊子長學習新作物的耕種方法了。

不管大家對于喬夫人莊子上傳出來的事情什么看法,關鍵是人家喬夫人,少城主府對于小主子的態度,足夠讓人明白,燕小包子對于燕氏的重要性。

誰家那么大的娃娃就這么折騰呀。人家喬夫人就敢為了這么大的娃娃折騰,店鋪大酬賓什么的,也就是一時的鰲頭,圖個熱鬧,可這新作物若是耕種成功了,果真有喬夫人莊子上所言的那樣高產,到時候這千秋功澤上面就有現如今的小娃娃一筆。

人家這當娘的,試問誰敢比肩。那些氏族聽聞此事的時候,誰不贊嘆一聲燕城主眼光獨到給兒子娶了好媳婦呀,娶進來的那是媳婦嗎,那是神仙。都要點石成金了。旺夫旺子。

現如今的老太太們敲打孫子,誰都要掛上一句,乖孫,好好的學習吧,誰讓你沒有喬夫人那樣的娘親呢。是呀,有喬木這樣的親媽,兒子真的幸福,眼睛還看不清人呢,已經把名聲給打出去了。

不過這些世家倒是乖覺,對于喬夫人帶來燕城的種植術雖然早有惦記,也沒人敢上門找不自在。對于喬木的種植術雖然眼饞,卻也沒有惦記。

喬氏來燕城時日不過兩年,同這些氏族們來往不多,也不見喬氏積極地同他們這些世族大家接觸,攀附,仔細揣摩喬氏的言行,反倒是同那些底層群眾互動頗多。

就是喬氏莊子上推出來的這些新作物,也都是為了那些底層群眾而為。

說白了,不需要太苛刻條件還能高產的作物,不過是粗糧,貴人不會食用的。這些都是解決大多數人溫飽的而已。

若是有選擇,大家肯定是喜歡白米那樣的作物,可惜喬氏也好,少城主也好,雖然大力支持大米的耕種,不多在這塊上少城主把持的太過嚴謹,他們這些世家在少城主這沒落到多少油水,這些氏族們盯著燕陽手里的大米都要憋眼紅了。

當然了若是少城主同夫人有意愿把這些種植技術普及給他們,他們還是非常愿意賣少城主夫婦這個面子的。可惜人家少城主府對此一點表示都沒有,大家也只能觀望了。

只盼著喬夫人或者少城主看在他們懂事,有分寸的份上能把大米這塊稍微的放松些,大家都和口湯不是。

喬木高興有了兒子,諸如這樣的事情零零碎碎的做的多了,對于喬木來說,不是給兒子買名聲,也不是高調的鞏固自己的身份。真心的沒有那么多的心計,對于喬木來說更多的還是愿意自家兒子生活在一個幸福穩固美好的國度里面。

單純的要為兒子所在的環境建設的更美好,大家都吃飽穿暖了社會自然和諧了,自家兒子的生活環境不就好嗎。

所以女人做事從來都是沖動的,后果這東西一般都是過后考慮的。

燕少城主知道他家夫人做的事情的時候,也只是抽抽臉頰,嘆一聲夫人大方。

相比之下為他燕陽做的就差多了,沒看到就那么點大米,拿出來,還揪心把肝的嗎。

不過受益的始終是他燕城,這點燕少城主從來不矯情,自家夫人的本事真的沒的說,祖上傳下來的技術都便宜他們父子兩個了。

對于喬木為此在燕城刷的好感度,燕少城主就一句話,人家做了這么多,憑什么不能有好名聲呀。不為名不為利的那是傻子,他燕陽的媳婦想做傻子,他燕陽還不干呢。

一點都沒有覺得自家媳婦心計了得。真心的她家媳婦雖然不蠢,也沒聰明到這份上呢。

自從生了兒子之后,夫人說一出就是一出的事情多了,真心的不好評價,是不是懷孕的時候真的把腦子跟著都漲壞了。

就比如到現在喬木酒肆里面的名仕釀還在白送呢,只要那些文人過去的時候,留下一首墨寶就好。

對于墨寶的具體內容,必須都是贊揚他燕陽的兒子的。對于這個,燕少城主真的挺頭疼的,就說那些為了喝酒而作詩做賦之輩,能是什么大才呀,能做出來什么好作品。

往日里規規矩矩的喬管事愣是傻呵呵的把喬木這個命令執行到底。每日都捧著一些不知所謂的稿子過來,笑呵呵的捧給喬木看。

就見內院里面一群狗屁不通的婦人,還對那些詩詞指指點點的評價上了。燕少城主心說怕是人家作詩諷刺他們都看不出來,還好意思說東道西的。讓那些文士看到了,他們的手書在一群的內宅婦人手上,怕是要惱羞成怒的。

算了眼不見心不煩,反正他們燕氏不怕人家罵,多兩句諷刺權當笑話了,愿意折騰,就折騰吧。他燕少城主肩膀寬都能替老婆兒子扛住。

不過夫人莊子上到底多少好酒,禁得住這么折騰嗎,要知道還要給京都的酒肆供貨呢。

希望喬木的興奮勁能稍微收斂一點,有個時限,差不多得了,不然為了夫人的一時高興,他這個當人家夫君的還要繼續準備善后,哪給夫人去尋找堪比名仕釀的好酒應急,燕少城主已經開始思考了。

在燕陽看來,喬木帶著他們喬府上上下下的主仆繞著燕小包子都要瘋魔了。

原來喬木對于孩子這么重視。喬木生了燕小包子表現出來的高姿態,燕城主心里是有點窩火的,明白兒媳婦的本事是一回事,兒媳婦真的亮本事又是一回事。

本來放在心里那點小九九,這下更得放在明面上來了。燕城主在想喬氏這是逼著自己這個城主大人認清喬氏在燕城的地位呢。不太美好的認識。燕城主磨牙,有一種被人逼迫的錯覺。

能說喬木什么呀,人家還坐月子呢,再說了不管如何受益的還是他燕城,這個怕是上上下下都明白的,所以喬木雖然有刷名聲的嫌疑,可基本上都服氣,人家有刷名聲的利器,你倒是也想刷一把呢,你有人家喬氏的本事嗎。

就如同李將軍府對此的無奈一樣。喬氏這么高調,對于李將軍府來說雖然不至于愁云滿目,可也跟壓一塊石頭在頭頂一樣。

一個刷名聲刷到門口有燒香拜佛的女人,不重視都不成,他們李氏雖然手握軍權也不能同民意這東西硬碰。

要知道自古以來,君王都還的講究民心呢,何況他們一個屈屈屬地的將軍府呀。

李氏已經意識到即便是自家閨女真的嫁了燕少城主,怕是地位上同這個喬氏也要博弈一番的,勝負也在五五之間。

李將軍都要嘆息,明明他李氏大好的棋局怎么就被憑空出現的一個喬氏弄得如此被動。一個憑空出現的女人當真能有如此的影響力嗎。

小李將軍終于把喬木放在眼睛里面了。直接讓人去查喬氏的底細。一個沒有根底的女人能在屈屈兩年之內在他燕城立足還有如此聲勢,他不信。

作為一個男人來說,對于喬木的這番作為,小李將軍那是佩服的,一個能折騰的女人。

府內的輕語小姐聽到喬木的消息已經麻木了,那女人還能在不消停些嗎,折騰吧,看到了少城主府之后,她還能怎么折騰。

可見這兩位親兄妹,連想法都那么接近。

大概只有那些真正受益的人對喬木從心里尊重,大方、還有本事、能給他他們帶來高產食物的女人,往后別說他們拜錯神了。

即便是真神能辦到這些嗎?

結果就是少城主府門口十幾米出,過來燒香拜佛的更多了。拜錯了怎么著,錯了錯拜,反正他們就是信奉能給他們帶來溫飽的喬夫人。拜的就是這位夫人。

少城主同夫人不愿意他們叩拜,他們就多遠一些好了。繞開少城主府門口總是可以的。大家還是很尊重少城主同夫人的意愿的。不過不管在哪,離多遠都得拜。

燕管事對此無語,從少城主府門口出去十幾米的地方恨不得每天都能看到幾堆搓土點燃的香灰。可見夫人在民間的名聲多勝。

原來他們少城主娶回來的是個神仙娘娘。燕管事現在天天的派人出去打掃,越來打掃的地界越遠,這些人可真是賊心不死,幸好少城主同夫人沒有那么多的忌諱,不信這些鬼神之說。

換成一般人家怕是早就惱了,誰家愿意一開門就看到磕頭燒香的呀,不知道的多膈應人呀。

不過對于少城主府這種狀況,燕管事表示很無奈,他都要成了廟祝了。

燕少城主還能跟夫人開玩笑:“賺大發了,原來我燕陽娶回來的是個活神仙。來給咱們兒子開開竅,先讓他喊本少城主一聲爹爹聽。”

喬木扒拉開尋開心的燕陽:“不是你說的不能裝神弄鬼嗎,兒子要是喊你爹,你還得嚇死。”

燕少城主:“我燕陽的兒子,甭管多大,別說喊爹,就是現在耍套拳法出來,本少城主都不稀奇。嚇到本少城主的事情還沒碰上過呢。”

喬木撇嘴,可別以為他不知道那日燕少城主在產房外面多慫,就是不愿意擠兌他。

燕陽:“你什么表情。”

喬木:“很信任你得表情。”

燕少城主被娛樂了,抿嘴微笑,看著兒子在咧嘴微笑,淡定不下來嗎:‘再說了兒子不是有你這個當神仙的娘在嗎,發生點什么稀奇的事情都不新鮮。’

喬木被燕陽一本正經的樣子嚇壞了了:“你,你不會當真了吧。”

就聽到燕少城主肆無忌憚的笑聲。喬木恨得磨牙,這廝太壞了,竟然調戲上她了:‘笑吧笑吧,小心笑掉了下巴。’

燕少城主:“還神仙呢,怎么就蠢成這樣,真應該讓外面那些膜拜你的人進來看看你這個蠢樣。別是讓人給拜傻了吧。”

喬木繃著一張臉,直接抱著兒子走人了。若不是沒有個離家出走的地方,喬木早就跟這東西不辭而別了。

可憐的兒子呀,你爹越來越不按照設定走了。劇情要崩呀。

話說自己是不是應該淡定下來了,為了兒子將來生活的地方能夠和諧,自己是不是做的太出格了。

或許應該由兒子自己建設自己的地盤更好。再想想自己最近的作為,太高調了,有點出格,高興也不能外漏呀。該收收心了。

想通了,喬木終于不瞎折騰了,勸著燕管事也能稍微淡定下來了。

不過誰要是在酒肆里面夸獎贊揚小主子幾句,或者贊揚夫人幾句,老頭還是屁顛屁顛的捧著酒水給人家送過去。

時間長了,大伙都知道喬掌柜這點習慣,偶爾手頭不方便的大儒或者學子們過來這里也會留下點墨寶,看著喬老頭過來獻殷勤,都要成了燕城一景了。

現在的大儒學子里面已經不流傳去燕城品酒吃豬肉了。

大家見面都是再說,怎么樣誰有本事去酒肆里面讓那掌柜的送上名仕釀呀,有沒有興趣去酒肆坐坐,看個樂子。這都成了典故了。

被喬管事送酒,已經成了名仕們的雅好,一時間大伙都在傳唱,都愿意去酒肆里面抒發兩句,能碰上喬老頭過來送酒,更是名聲遠揚。

當然了,這樣一來,贊揚小包子的詞句名句可以說是花樣翻新的頻頻出大作。這群文人在這個主題上也算是百分之二百的投入了。難得還總是能有新花樣,新詞句。

相關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