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仙記

第五百一十二章 遠游

第五百一十二章遠游

第五百一十二章遠游

火爆強推:

在燕城這樣的傳說已經很久了,不過燕城的氏族們都當做笑談,因為燕氏父子的態度都很明確,少城主夫人更是除了機關術,萬事都不上心的。

一點要把自己捧上神壇的意思都沒有,雖然與祭祀大人走動的比較好,可人家那也是長輩提攜晚輩而已,

燕氏父子那是一心一意的推崇科學論,祭祀從神山上走下來以后,燕城的豐收宴上,城主大人都說過,這不過是為了來年圖個好兆頭,讓百姓能夠分享一下豐收的喜悅而已,

燕城的豐收都是百姓的汗水還有咱們燕城上下一心換來的。

雖然沒說拜神沒有用,可意思也差多不多到了。

就連祭祀大人都在豐收宴上,笑意潺潺,身上一股子煙火氣,一下子就從神壇上走下來了,走到了平頭百姓里面。

所以燕城現在就是學子們推崇的科學時代,讓其喬木說就是土科學時代。追求科學的過程中。

也有人在燕城煽動學子,百姓的情緒,說祭祀都走下神壇,非得推崇科學論,是不是燕城已經是被神給拋棄了,

神棄之地,燕城恐怕有大難臨頭。

這話都沒能等傳到官府,挑撥,湊事的人就被百姓同學子給拍在大街上了。沒打死那是燕城百姓,想要揪出幕后黑手呢。

家家有余糧,人人有盼頭,這要是神棄之地,他們就是做神棄之民又如何。

這且不說,大齊多遼闊的疆域,那些被成為被神眷顧的地方,又是個什么樣子,有他們燕城富足嗎,有他們燕城喜樂嗎,關鍵是有他們燕城太平嗎,

從未聽說過這樣的地方是悲哀稱作神棄之地的。

所以這人肯定是包藏禍心,其心可誅。

看看從秦地出來的那些流民都過得是什么樣的日子,那些流民中分散在各地的匠人早就繪聲繪色的分享過,他們一路逃荒來燕城時候的艱辛,還有各地見聞,

大家對流民,戰亂地方的生活早就感同身受。

寧為太平狗不為亂世人,想讓他燕城百姓流離失所,那肯定是不能容忍的。

打,必須狠狠地打。跟過街老鼠一樣,在燕城兩個容身之地都沒有,別說蠱惑人心了。

等包藏禍心的苦主,告上官府的時候,官員都不知道這案子如何宣判,這百姓的警惕性也太高了。都不用官府出手了。

打人肯定是不對,可這被眾人指稱包藏禍心,打死都在所不惜的苦主,也真是公平不起來,

有古稀老丈,杵著拐杖在朝堂上在公堂上,挺身而出,掉半口牙的漏風嘴唇叫囂:“打死這為害燕城的禍患,老夫也不叫上官為難,老夫把罪認下。”

那個豪邁的勁頭,讓年輕小伙子都汗顏。后面還跟著一堆的老頭老太太等著認罪呢。

年輕人站出來:“有我等在,哪有讓你頂罪的道理。”

人家老頭就說了:“留著有用之軀,為我燕城百姓做更多的事情,這樣的我們來。”好嗎仗義的跟演戲一樣。還都是自發的。

坐在衙門上的官員都覺得自家百姓,從老到幼一身的血性。舍得一身剮也得把禍害除了。

看到官員贊成的臉色,告狀的苦主嗷嗷的叫喚著,這燕城官員百姓坑蒙一起,蛇鼠一窩。狀他不告了。只要求官府保護他的安全。

坐在堂上的大人氣樂了,你都說我蛇鼠一窩了,還敢讓我保護安全:“能同百姓蛇鼠一窩,本官深感榮幸,要謝謝這位的贊美。”

然后接著說到:‘我燕城雖然言論開放,可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容下的,你這等唯恐天下不亂,言語挑撥的小人,本官作為父母,為維護我燕城安危,懷疑你是外族送到我燕城來的奸細,暫且收押,待查證后,自然還你清白。’

苦主氣的大聲喊叫:‘誰家判案懷疑就收押的,燕城律法可真是讓人長見識。’

大人直接就把官袍脫了:“我燕城廣開言論,向來以人為本,本官雖然不認為懷疑你有什么錯,可城主府的律令也不容輕忽,本官若是冤枉了你,愿以脫下官身為百姓,為你賠罪。”

什么叫做官民一心呀。笑話人家古稀老丈都知道怎么舍能得,他作為燕城官員豈能落后。這態度,這氣勢要是比不上古稀老丈,他自己就臊死了。

就這么熱熱鬧鬧的一鬧騰,第二天就被說書先生搬上了茶樓,上至官員,下至販夫走卒就沒有人不知道的。

城主府里面百姓人人警覺,就是田間地頭來個言論偏激的狂生什么的都要被百姓各種盤問,那氣勢嚇得那些自來靠言論揚名的書生們都消停了。

自古以來,除了文字獄還沒能讓書生們這般避其鋒芒。

這段時間燕城主可真是精神抖索,走路都帶風,這一兩年來,他們燕城為了繁榮,有網羅天下名仕的好名聲,為了讓那些書生名仕都來燕城,燕城主在這群名仕書生跟前沒少吃癟,

雖然心寬,不是在意,積累多了到底還是有些不痛快的,如今聽聞他燕城百姓,竟然能讓那群嘴里噴刀劍的書生們都閉嘴了,

燕城主能不高興嗎,很是覺得有臉面,省的那群文人眼里無人。

對于民心這東西燕城主又一次認識到了力量的恐怖,能讓文人的嘴巴都不敢開口的,也就只有這個了。多強大的力量。那可是文人的嘴巴呀,都能給堵上。

燕城主終于對兒子同兒媳婦稍微順眼點,也就是運氣真的不錯了,瞎折騰都能折騰成這樣。

燕少城主都不知道他爹本來看他很不順眼,怎么突然這幾天就突然又態度軟和下來的,至于說官府里鬧劇一樣的小案子,對燕少城主來說那就是個小插曲。

燕城這么大,各方的探子還能少了不成。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關不過來的。

這種態勢下,索性就讓他們同自家百姓去捉迷藏好了,多有趣呀,田間地頭做農活的時候,還有點娛樂項目呢。

燕城主高興之余,還要接著給齊氏去書信,闡述他燕城的一切繁榮背后,都是他燕氏神父子為了安置流民,安撫境內百姓,而強撐出來的場面,他燕氏父子為京都撐的辛苦,外面留言如何,還請王上明鑒,且貢米真的是捉襟見肘,不足以為繼。

這折子同京都的折子差不多,燕城主這邊折子送到京都,京都的回應,準許燕城貢米減去三成的折子也到了燕城。

燕城主心說還是再等等在,新折子還沒到王上手里呢,沒準還能在減去些。

燕城主同京都來回遞折子扯皮的時候,京城賜給小世子的三個關卡流民又強行安置了三成,流民開墾土地直到落雪,官府丈量出來的開墾土地數量是收秋之后的三倍。

可見流民對開墾土地的熱情有多積極。

燕城各地開墾出來的土地雖然沒有小世子的封地多,可也有足足一倍有余。

燕少城主讓官府發出布告,荒地的開墾要集中治理,要按照官府劃出來的地界開墾。

燕城百姓把少城主奉若神明,他的話,不問原有,自覺尊崇。

一直到年節的時候,送往京都的貢米才定下來,只要往年的五成,這已經不能再少了,燕城主不差這點糧食,要的就是這個態度。

隨著京都的貢米運送到京都,燕少城主從莊子上,運出數十車的米糧,送到幾個衙門口,讓衙役按照說好的以一賠二給燕城百姓發放回去。

好嗎,這一年里面,少城主府又是送谷種,又是送大米的,上繳那點糧食根本就不算回事了。

燕城百姓跟狂歡一樣。新安置下來的商戶,學子,侍衛,還有流民更是驚奇,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竟然還有這等好事。

可真是想都想不到的呢,難怪燕城百姓看誰都跟防賊是的,誰要是攤上這樣的好地方,誰舍得讓人破壞呀。

年后燕城不光是流民落戶的多,從各地過來落戶的商戶,還有民戶更多。

看到那些背井離鄉,拉著家產過來的百姓來燕城落戶,燕少城主一點都沒有覺得開心,若是普天下都如同燕城這般,誰愿意背井離鄉到別人的地頭上討生活呀。

也不知道大齊其他地方的百姓都是什么樣的生活。

燕城主看到兒子胸懷天下,說不驕傲是假的,就是這個內宅的事情要是也能這么胸懷廣闊一些就好了。

燕城主想到自家粉嫩的小孫女,安慰自己,等孫女不需要喬氏這個口糧了,他就給兒子賽人,看到時候喬氏還能有什么借口,可真是出息了,想到這個,燕城主胸口就一陣的不舒服。

喬木這陣子帶著閨女整天的在新街那邊,燕三小姐同太貴的肚子都要生了,喬木覺得太貴身邊沒有親人,這種時候,就不能離自己,

燕三小姐更是如此,一個親爹,一個親兄弟,對于出嫁姑奶奶一點都不上心,只能她多操心了,

何況她都生過兩孩子了,喬木一直都把自己當成過來人在分享自己的生孩子經驗。

為了安撫孕婦,喬木聲稱,生孩子就跟雞下蛋一樣,這么粗俗的話語,無論是太貴還是燕三小姐都不消聽的。

可喬木非得去人家跟前嘚瑟。

燕少城主對媳婦沒法,因為當初他也是那么認為的,如今得到夫人的認同,燕少城主還是很高興的,直說若是真的如此,咱們就給平哥生一個弟弟好了,

喬木心有余悸,還有對兒子對生三胎態度更是心有余悸,這個還是算了吧,不過喬木說的大氣:“生孩子是沒問題的,問題是已經生了的孩子,少城主還沒有搞定呢,少城主還是先去擺平了平哥再來想生小三的問題吧。”

燕少城主搖搖頭,就說這女人到外面嚇忽悠的:“你可別耽誤了人家生孩子,那可是性命攸關的大事。”

喬木:“放心吧,就太貴同阿蠻的心態,生孩子小意思了。何況還有神醫,同那么多的產婆,醫女在呢,完全的準備,保準妥妥的。”

本來好好地,可等到了,真的臨產的時候,喬木比燕陽還緊張呢,直說看人生孩子,比自己生孩子可擔心多了。總算是知道,思喜該落生遲遲不落生時候的焦急了。

燕少城主摸摸媳婦生過孩子的小肚子,心說你永遠都不會知道,我在外面等你生孩子時候的心情。

燕少城主突然的失落,讓喬木開始檢討自己,最近關心燕陽是不是少了點,兒子都是這人帶著的:“那個,你怎么了。”

燕少城主:“從年后開始,竟然有百姓來我燕城落戶。”

喬木:‘不是一直都有百姓來我燕城落戶嗎,這事還稀奇嗎。’

燕少城主沉悶的說道:“不是流民,是持有戶籍的百姓。”

喬木:“哦,那可真不算是高興,咱們燕城的地方再好,背井離鄉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可咱們也不能因為他們過來投奔,怎門就多給些優越待遇呀,對別人不公平。”

燕少城主摸著喬木的手:‘我不是在想這個,我就是在想,除了京都,秦地之外,大齊境內的其他地方是個什么樣子,若是大齊都能如我燕城一樣,百姓還用得著那么遠的路程,拖家帶口的奔走嗎。’

這可真是憂國憂民,喬木把手抽出來,摸摸燕陽的鎖著的眉頭:“你辦大事的人,我幫不上什么忙,可我能做到不拖你后腿,你要去做什么只管去做吧,我守著咱們燕城,平哥我也能帶好。”

燕陽眼睛都不眨的看著喬木,喬木不知道他在看什么,想想自己能量就這么點:“我就能做這么多了。”

燕少城主把人摟在懷里,這人只要在這就好,什么都不需要她做。過了一會燕城主:“我想去魯地走走。可能會許久。”

喬木心說就知道:“放心吧,我能把日子過好,不用你擔心。”

燕少城主郁悶,這個他自然之道,這人一向都能自得其樂,有沒有自己都能過好,燕少城主就有點意不平:“也別太開心了。”這話怎么就那么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