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仙記

第五百二十三章 盛名之累

第五百二十三章盛名之累

第五百二十三章盛名之累

自從上次生氣之后,喬木雖然哄好了燕少城主,可這些日子也都小心翼翼的,總覺得燕少城主有時候看著她的時候,眼神有點發飄。

不過這幾個月燕陽太忙,也沒有時間總是看著自己飄眼神就是了。

太貴步在府上,好多事情都需要喬木自己親自指點。府里的事情,一時半會的喬木還真是離不開。外院有燕管事在,倒也一時無慮。內院不管是來寶,還是來福到底還是年歲小,稍微嫩了些。

嫁出去的幾個大丫頭,人家現在的夫君那都是有品級的,喬木也不好為了自己方便,讓嫵媚他們回來幫襯。所以還是自己來吧。

現在府里最高興的是燕管事,本以為年歲大了,早就該養老了,硬撐著這么幾年,誰知道就又得到重用了。沒有太貴管事比著,他老人家還是覺得自己有幾分本事的。

而最自在的就是平哥那小子,沒事的時候,就去新街那邊,上課,玩耍,燕少城主從來都隨這小子的心意。一個高興,還能帶著平哥出去就是好幾天。喬木都覺得自家兒子是放養長大的。一點都不認為自己是嫉妒平哥這小子了。

幸好自己有先見之明,生了個閨女放在家里陪著自己,不然這日子還能過下去嗎。

燕少城主一身風沙回府的時候,就看到喬木不太高興。要說最近幾個月,夫人在他跟前都小意的很,突然就變臉了,燕少城主有點不適應:“誰敢讓夫人不痛快呀。”

喬木:“你,平哥,思喜,少城主怎么給我出氣呀。”

燕少城主抱過大閨女:“那夫人還是委屈著吧。”看吧,這就是她在少城府的地位。

喬木:“你們太過分了,我也想出去走走,大好的時光,都被悶在府里了。”

燕少城主:“夫人現在的名氣在我燕城一時無兩,想出去怕是難了。”

最近府里的拜帖確實有點多,喬木詢問燕管事的時候,老頭支支吾吾的,燕陽又說這個話,什么意思呀。

燕少城主:“夫人怕是不知道,現如今咱們學堂里面對科學論,推崇備至,那些奔著見識科學論而來的學子們,在見識了喬氏機關,以及科學論之后,大多在燕城落了戶籍。最近有學子把你喬氏為我燕城帶來的這一切,做了一篇賦。”

喬木:“歌頌我的呀。”

燕陽:“想得美,是你的家族。”

喬木笑呵呵的:“那沒什么區別,喬氏家族也就我一個人。”

燕少城主都為夫人這份厚臉皮折服:“你開心就好。不過最近真的不能出門。”

喬木:“不過一篇賦嗎。”

燕少城主頓了一下,確實不過是一篇賦,而且確實是推崇喬氏機關術,還有科學論的,可今年因為燕城學子云集,百姓們對有學問的人都很推崇。

這篇賦在學子里面傳揚的熱鬧,到了民間,由于民眾對學識的一知半解,同自家夫人一樣,把喬氏同喬氏家族一樣的理解了。

所以最近燕少城主府外的香火繚繞,讓侍衛看著效果都不太大。

燕少城主心里也非常的糾結,明明就是推崇的科學論,明明就是不信神佛那一套的,為何百姓還會香火供奉呢。不覺得矛盾嗎。

燕少城主讓侍衛扮成百姓去人堆里詢問過。人家百姓說了:“別人怎么就不能想出來這么玄的科學論,那么精致的機關術,怎么就少夫人能弄出來,你說這樣的夫人是一般人,有人信嗎。反正我們不信。

就這么一篇賦,燕城的祭祀沒了,都要出個圣女了。

外面把少城主府傳的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有時候,燕陽自己也琢磨,百姓傳的也不錯,他家入地的本事,他沒有見過,不過上天真的能辦到。按照百姓的說法,能上天能入地,你說這不是神人,還能是什么人。

喬木:“想什么呢。我就真的不能出去走走呀,眼看著夏天都要過去了。”

燕陽:“府里什么精致沒有,多少人想來燕少城主府看看咱們的院子呢,你還嫌棄。”

喬木撇嘴:“你們父子兩個隨便留下一個人陪著我,我都不出去。”

燕少城主一攤手:“這個肯定做不到,我們父子那是做大事的人,你一個婦人,怎么能拖我們父子的后腿呢,思想覺悟太差了。”

這就沒法好好地說話了。燕少城主仗著這段時間喬木溫順,不鬧脾氣,可勁的折騰,擺架子。

喬木也確實因為上次理虧的事情就這么又慫了。反正她也不是挺想出去的。在家帶孩子,沒事去工作室里面,搗鼓搗鼓機械技術,挺有意思的。可惜自己真的弄不出來播種機那種大型機械,不然燕城這么多的土地,得種出來多少糧食呀。

最近燕少城主致力于土地耕種,致力于百姓溫飽,喬木都跟著,心里眼里,除了糧食沒別的事。燕陽滿滿天下的亂跑,動員百姓開荒種地,喬木就在后方,做些支持耕種事業的瑣事。

兩口子的配合的還不錯。

燕少城主這陣子都找不出來空隙,挑喬木的毛病。就沒見過這么相輔相成的夫妻。

他兒子在動員百姓開荒,兒媳婦就給官府弄出來一套,開荒神器,一套耕具,頂的上好幾個大勞力。而且弄出來適合各種地形的,開墾方案,水里的,林地的,甚至濕地的都有。

別說百姓,燕城主都都覺得喬氏家族邪乎的慌。有他們插不上手的地方嗎。

這樣的兒媳婦你說什么呀。看著人家兩口子這么忙活,你也不好意思送女人過去搗亂呀。

燕城主只當是他心疼兒子了,絕對跟喬氏最近對燕城的影響力沒有任何關系。

這事對燕城來說是好事,燕城主雖然不愿意兒媳婦的名聲比兒子更盛,可也沒說什么,畢竟不是什么壞事,他們燕氏男女都是為國為民的。

燕少城主之人胸懷寬曠不會因此就容不下女人,更不會限制了夫人的研究,只是讓侍衛在少城府外面多家巡邏,畢竟是推崇科學論的地方,自家府門口搞封建迷信不合適。

至于說民眾把夫人拱向神壇,燕少城主,以至于燕城的百官,都是一笑置之。

他們心里明白怎么回事就算了。科學論那東西,真的能解釋世界上大多數的神跡。所以神這東西在燕城的官員,學子們心里,如今地位不是很重。

因為隨著科學論之后,燕城又推出了一部相對于完善的法典,用少城主的話說,百姓,官員心里沒有了敬畏,對燕城,對民眾那都不是好事。

這個時候推出法典,那是最好不過的,依,法,治理燕城。學堂里面的一年制課程里面,除了教導認字,術數,剩下的就是讓民眾熟知燕城的法典。

教導民眾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以及做錯事的后果。

可惜百姓雖然熟知法典,可能是因為,百姓淳樸,少有觸犯法典之處,目前為止還是跟敬畏少城府夫人。

倒是官員學子,這些人對于法典的敬畏更多一些。

不過燕少城主相信,一切都會好的。當初平陵渡那邊還是軍管制呢,不過半年,土地就都放到民眾自己名下了。過度的多好呀。那些懷有異心,想要起哄架勢的人,不用侍衛們動手,直接就讓那些想要安生過日子的百姓,給揪出來了。

好日子就在眼前,沒人愿意破壞這份希望。燕城主現在就明白,民眾信的不是秦氏,不是魯氏,不是京都的齊氏,也不是他燕氏,他們信奉的能讓他們吃飽肚子,過上安生日子的人。

所以他們推崇能讓他們一畝地多產糧食的喬木。至于說明明是他燕陽推出來的大米,為何獲得名聲的是喬木,燕少城主如今也不糾結這個問題了。就當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吧。

反正本來就是喬木為燕城帶來的各種糧食。

聽聞現在許多的地方,耕種之前不在祭神祈求五谷豐登,而是祭拜喬木,求求來年糧食豐產。

燕少城主對此表示,只能說,對于那些拜喬木,求子的,求婚姻的,求去百病,的各種傳說,就這個還貼譜一些。

畢竟喬木弄出來的東西,都是方便農耕的。

喬木不敢出門,一心都撲在工作室里面,帶著思喜小姑娘這么大玩具都是扳手,鉗子,錘子,的五金工具。

喬木那是拆東西,換零件,把能夠方便燕城用的各種生活小機械,都變成燕城現有技術能用的。思喜小朋友就比較暴力了。直接把東西摔成,不能用的。

喬木經常說,你也就是個姑娘,要是個男孩,老娘早就揍你了。

這中間喬木一次都沒有用過神木。遇到困難有時候找燕陽幫忙,也沒有提過要用神木的事情,這事把燕陽討好了。

燕少城主帶著兩個兄弟的時候,臉色都好看了很多,把那些只有他們燕氏父子能做的事情,給兄弟兩個分出去不少。

兩個兄弟知道這位少城主真的用他們的意思之后,干勁十足。很是有燕氏子弟的做派。務實,肯吃苦,短時間之內,就有了不錯的口碑。

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八月,又是燕城給京都納貢的時候,大半年流民就沒有斷了往燕城蜂擁。不然也不會讓燕氏父子兄弟忙成這樣。

燕城主再次上折子去京都,哭窮。按說京都那邊要給燕城減貢的,畢竟燕城真的為京都減輕了負擔,那么多的流民若是得不到安撫的話,誰都能想到,京都現在肯定安穩不了。

京都的回復很快,也確實給燕城減貢了,不過不多,讓燕城今年進貢往年的八成糧食,隨著這封諭旨跟來的還有,王后邀請燕城喬氏進京的書信。不算是懿旨。

燕城主看到這個的時候,先把兒子們給招來了:“京都要喬氏進京什么意思。”

燕少城主:‘喬氏一屆夫人,進京納貢,虧得王上想得出來。喬氏身體不好,怕是要辜負王后美意了,父親不方便上折子,兒子給京都上折子。’

燕城主點點頭:“還是覺得很突兀,想要喬氏進京,總要有個原有,等等京都那邊的消息,才好早作打算。”

自家媳婦讓人傳來招去的,燕少城主心里不舒服,要是再過個幾年的,燕少城主連點借口都不想給,自家夫人家里帶孩子呢,沒空。

回府的時候這事也沒同喬木說,最近喬木折騰工作室呢,也關心不到燕陽身上。

一直過了半個月,燕城主京都那邊的的人傳來消息,燕城主再次把兒子給叫去商量事:“怕不是王后的意思,聽聞,咱們燕城在京都風頭頗勝,那些留言到了京都,已經把喬氏傳的面目前非了。有人在圣人面前進言,喬氏很是不尋常。”

燕少城主鳳眼危險的半瞇,語氣森森:“即便是不尋常,王上難道還能把臣婦如何。”

燕城主:“一心追求長生的人,聽到這種傳聞,他的想法不可用常理看待,還是要做打算。”

燕少城主直接就爆了:“打算什么打算,這樣一個人,兒子還能把媳婦送過去不成。”

說完就走了。燕城主黑臉,兩個兒子低頭不敢吭聲,他們看來父親也慫了點,喬氏如何不說,那都是他們燕氏的婦人,豈能把婦人送入京都,他們燕氏男兒往后用何種面目在世間行走。

燕城主打發走三個糟心的兒子,他老人家一句話還沒說呢好不好。

人家燕少城主甩袖子就走,也不是沒有目的的,直接去了城外大營。陰沉沉的看著大營的侍衛們。半天都沒有說話。

燕少城主第二日就從燕城的大營,往平陵渡調兵五萬,全都聽從平陵渡總兵調遣。

燕城主聽聞的時候,氣的眼角都抽抽了,這還沒咋地呢,兒子就瘋了。真要是喬氏怎么地,那還了得呀。

不過如今喬氏的事情,也不是他們燕氏一家之事。喬氏的名聲太勝,真要是送到京都去,燕城的百姓還未見的答應呢。

燕城主給京都上折子,喬氏一屆婦人,出行不易,只能婉拒了王后的美意。

字里行間不卑不亢,能讓人看出燕城的一些風骨。

燕城主想,但凡王上多想一些,百官透亮一點,應該就不至于在提這事了。

看書就搜“書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