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三日后,聽朕號令第179章三日后,聽朕號令←→:
經此一事,蕭云廷對孟長安的嫌隙如同深不見底的鴻溝,再也無法逾越。
原本,因著孟老將軍的威名,蕭云廷對孟長安也曾寄予了厚望,甚至欽點他為本朝第一位武狀元。
那時的蕭云廷滿心以為孟長安會成為他的得力助手。
然而,當他得知自己新納的貴妃心中所想的全都是孟長安時,憤怒與嫉妒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吞噬了他的理智。
孟長安那淡然如水的眼神,仿佛是對他無盡的嘲諷。
盡管孟長安從未有過任何越軌之舉,但那份隱忍的情感卻深深刺痛了蕭云廷的心。
屈辱和不甘在蕭云廷的心中生根發芽,如同漆黑的長夜,將他緊緊包裹。
每當夜深人靜時,那份情愫便如同潮水般涌上心頭,讓他無法呼吸。
終于,在陸凝霜誕下二皇子后,蕭云廷以鎮守南疆為由,將孟長安派往了遙遠的邊境。
他要讓孟長安嘗嘗孤獨和被遺忘的滋味,讓他在南疆的荒蕪中掙扎、絕望。
孟長安領命離去的那一刻,蕭云廷的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快感。
他仿佛看到了孟長安在南疆的烈日下苦苦支撐的身影,仿佛看到了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絕望和無助。
然而,那股快感并未持續太久,隨著孟長安的離去,蕭云廷心中的不甘也逐漸趨于平靜。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原本以為一切都已相安無事。
然而,昨夜八百里加急的戰報卻如驚雷般在蕭云廷的耳邊炸響,將“孟長安”這個名字再次從他的記憶深處發掘了出來。
戰報上說,羌國突然發難,攻打大梁,一舉拿下五座城池,而造成這一大潰敗的罪魁禍首竟是消極應戰的孟長安!
這一次,無論孟長安是真的有病,還是故意裝病,都難逃失職的責罰。
蕭云廷的眼中寒光乍現,如同冬日里的冰凌,尖銳且冷冽。
心中的殺意如潮水般翻涌,幾乎要沖破胸膛的束縛,噴薄而出。
孟長安——這個名字,曾經如同夢魘一般纏繞在他的心弦上,如今更是成為了他心頭的一根毒刺,稍有觸碰,便扎眼又扎心。
無論孟長安是出于什么原因,這一次,他都不會再放過他。
此時,宮中有孟長安的嫡妹皇后孟挽竹作為人質,京城又有國公府孟家滿門作為牽制。
蕭云廷相信:孟長安就算真有反意,也必定會有所顧忌,不敢輕舉妄動。
只要他派出去的老將許意順利接手了孟家軍,那孟長安就算有三頭六臂,也回天乏術了。
雖然蕭云廷心中不愿意承認,但理智還是告訴他:大敵當前,想要真正打敗羌國,最終可能還是需要借助孟家軍的力量。
一來,孟家軍是大梁最精銳的部隊之一,曾經無數次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
二來,孟家軍是孟家幾代人的心血結晶,常年與羌國斡旋在最前線,對敵人的了解甚至超過了他自己。
想到這里,蕭云廷不禁深吸了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他知道:這個時候還不能對孟長安動手,他還需要借助孟家軍的力量來對抗羌國。
只有先隱忍、等待時機、等大獲全勝之后,再秋后算賬。
而最終決定派蕭瑾瑜作副手,也是因為孟長安。
蕭云廷始終相信:孟長安對陸凝霜也有情。
而蕭瑾瑜,作為陸凝霜的獨子,身上流淌著陸凝霜的血。
兩軍對壘之時,看到昔日心上人的獨子,孟長安又會做出何等反應呢?
是痛下殺手,還是網開一面?
蕭云廷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孟長安痛苦掙扎的樣子。
三日后。
晨曦初照,霞光映照在點將臺上。
老將許意一身鎧甲,英姿勃發。
二皇子蕭瑾瑜同樣裝束整齊,兩人并肩而立,身后是整裝待發的十萬大軍。
旌旗獵獵,氣勢如虹,即將奔赴南疆戰場。
蕭云廷親自走上點將臺,目光堅定而深邃地掃過每一位將士的臉龐。
他深吸一口氣,正要開口鼓舞士氣,突然遠方快馬疾馳而來,馬蹄聲如雷鳴般滾滾而至。
“報——”傳令兵的聲音在點將臺上空回蕩,“羌國使臣覲見!”
眾將士聞言大驚,議論聲此起彼伏。
羌國不是一直與大梁為敵,且近期更是勢頭兇猛?
怎么會在這個時候派出使臣?
是想要議和,還是趁機索要賠款?
蕭云廷的臉色也微微一變,但很快又恢復了平靜,他大手一揮,霸氣喊道:“宣!”←→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