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歲安所在的牢房內,此刻牢門大開著,幾名獄卒正圍著昏迷中的少年,其中一人手中鋒利的剪刀閃著寒光。
阿點見狀臉色一驚,奔進牢房中,一手提起一個獄卒,將人丟開,攔在常歲安面前,氣沖沖地道:“你們還在欺負他!”
兩名獄卒連忙解釋:“絕無此事!”
“小人只是想替常郎君更衣治傷而已!”
只是那少年身上傷處太多,流了太多血,囚衣多處與傷口皮膚血痂黏連,根本脫不下來,他們只有試著拿剪刀一點點剪開。
常歲寧走過去,在常歲安身邊蹲身下來,喚了聲“阿兄”未得回應,遂又拿手探了探他的呼吸與脈象,才勉強放心一些。
“……常郎君可還好?”看著那少年的模樣,魏叔易甚至有些問不出這句話。
“還有一口氣在。”少女的語氣聽不出憤怒,但聲音極涼。
魏叔易看向那兩名獄卒。
青年生得一副春風拂曉之色,面上總掛著笑意,然此時那溫潤隨和之感悉數斂起,眉眼間竟也威壓尤甚。
兩名獄卒立刻跪了下去。
魏叔易:“本官問你們,何人準允爾等對常郎君動用此等重刑?那張供罪書,是否經屈打成招而來?”
孔廟之事已經傳至大理寺,長孫家親自押著那名共犯證人而來,昌氏母子亦被押來受審,放常歲安出獄,更是圣人親口示下……
局面扭轉的突然且徹底,那兩名獄卒此刻又哪里還敢再抱有僥幸之心,只能驚惶求饒,說出實情。
“小人們只是聽從韓少卿之命行事而已!”
“沒錯……那供罪書,也是韓少卿趁常家郎君昏迷之時,命我等拿著常家郎君的手指畫的押!”
常歲寧未再聽下去,她對這罪名最終落在何人身上并不好奇,無論是誰,都只是一個名字一個官職,一把刀而已。
這把刀如何用,如何棄,都是既定之事。
阿點已將常歲安盡量小心地背了起來,出了牢房。
魏叔易讓人將那兩名獄卒暫時帶下去關押,跟上常歲寧:“常郎君的傷……”
常歲寧:“我們回府治。”
此處潮濕多蟲鼠,在這里撕開血衣治傷,只會讓傷口再次暴露。
“也好。”魏叔易跟著她出了地牢,他本想說他會處置好一切,但到嘴邊又覺得無意義,此乃他的職責所在,況且內里究竟如何,他和她都很清楚,這種場面話又何必多說。
常歲寧:“魏侍郎尚有公務在身,便不必送了。”
“公務如何處置,已無懸念。”魏叔易道:“再者,送常郎君平安離開大理寺,也是我的公務。”
他說著,抬手示意詢問道:“常娘子,可否隨我從此處離開?”
常歲寧看向他示意的方向,搖了頭:“不可。”
魏叔易看著她。
那少女語氣不重,卻無轉圜余地:“魏侍郎,我阿兄被押來大理寺時,是在去往玄策府的路上。彼時眾目睽睽之下,他以殺人兇手的身份被押來此處——所以,現下我也要帶著阿兄從大理寺正門堂堂正正地離開。”
這公道,理應是完整的,徹底的還給她阿兄。
她當然知道以阿兄這般模樣出現在眾人之前,會引起怎樣的轟動與議論,但她需要這些議論,她需要帝王不得不做給世人看的愧疚和彌補,以換取更多她和阿兄接下來所需要的喘息余地。
“立場使然,若魏侍郎覺得為難——”她也算是善解人意,提議道:“也可以試著攔一攔。”
魏叔易無奈失笑:“此等平白討打之事……魏某也不是非試不可。”
“側門也好,正門也罷——”青年侍郎抬手,換了個方向:“魏某都送常娘子。”
一名獄卒躲在不遠處的墻角后,悄悄目送著一行人走遠,看了眼自己手中沉甸甸的食盒,莫名有點犯愁。
常郎君這就走了,他辛辛苦苦熬的這一大盆粥誰來喝啊?
這個想法剛在心里成形,獄卒就抬手拍了一把自己的額頭。
想什么呢,常郎君能離開這里是好事啊!
常郎君回家后,有的是好粥好菜等著哩!
這樣堅韌不拔的好郎君,日后必有大作為的,哪里有必須留在這里喝他這破粥的理由呢?
獄卒歡喜地抹了把眼淚,咧嘴一笑,提著食盒快步離開。
前衙,因馮敏又招供出了祖母解氏,大理寺令人去了馮家拿人,此桉仍未審完,故而圍聚著的百姓未減反增。
這種時候,常歲安的出現,理所應當地引起了眾人的注目。
注目之后,即是轟動與震驚。
那被背著出來的少年幾乎已看不出原本模樣,閉著眼睛生死難辨,說是觸目驚心也不為過。
既還能這般被背出來,想來命還是在的。但這般模樣,若再遲上一兩日,只怕就沒機會活著出來了。
好好的一位少年郎,平白遭此牢獄之災,皆因是遭了明家栽贓誣陷……
而唯一不幸中的萬幸,大約便是這少年郎尚有一位“敢為不可為之事”的妹妹,從未放棄過替他洗清冤屈。
反觀那位女郎,雖未經此牢獄之災,卻也是九死一生的模樣。
看著這樣一雙兄妹,但凡還是個正常人,此刻都要生出憐惜與同情來。
常歲寧慘而自知——慘都慘了,不好好善用一下,那便白慘了。
眾人哪里知曉那個剛做了一件轟動四下的大事,令人敬佩的倔強女郎在存心賣慘,此刻大家的同情都很真情實感。
包括跟著過來的宋顯他們。
褚太傅和喬祭酒奉命于孔廟內收拾祭孔典儀未完的爛攤子,但許多監生文人都跑來了大理寺,自發跟進監督桉情審理。
喬玉柏已經紅了眼眶,他實在沒見過慘成這般模樣的常歲安,一時攥緊了拳,不忍地轉過了頭去。
“嗚嗚嗚嗚……!”
大哭聲忽然響起。
倒不是喬玉柏,而是崔瑯。
“歲安兄,你怎么就成這般模樣了!”
“歲安兄你答我一句啊!”
崔瑯腳步踉蹌著上前,伸手欲去觸碰常歲安,卻又顫顫似不知能于何處下手,一時便更為悲憤痛心——
“想你將門子弟少年英雄,此刻本該隨玄策軍披甲護佑疆土,而今卻……”
他似不忍再說下去,余下的話皆在哭聲里了。
胡煥和昔致遠上前一左一右將他扶住。
常歲寧默默看過去,眼底含著一絲孺子可教的贊許。
崔瑯這廂哭聲雖略顯浮夸,但放在如此情形下卻頗具扇動性與感染力,不少心軟的百姓都跟著抹起了眼淚。
還有一部分,為自己此前的人云亦云而羞愧不已,就差扇自己耳光了。
此一遭慘賣下來,常歲安所收獲的同情與愧疚可謂鋪天蓋地,如能折成現銀,必然富可敵國。
奉圣命而來的內侍看得心情復雜,見常歲安被抬進了馬車,這才低聲道:“魏侍郎怎好讓人由正門而出呢?”
“本官不允,然常娘子說,她打出去也是可以的。”魏叔易問那內侍:“換作公公,會如何選?”
內侍:“……”
那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馬車駛離眾人視線,行經大理寺對街之時,因前方人流擁擠而暫時停了下來。
常歲寧打起車簾,只見嘈雜聲中,一行大理寺官差押著一人走來,正是那位解郡君。
她應是反抗過,發髻垂墜散亂,嘴唇緊抿著,面對眾人的議論圍觀,強撐著未露出異色。
經過馬車之際,她似有所察,扭頭看來,便對上了少女那張平靜漠然的臉龐。
解氏原本還在端著的臉色頃刻大變,目光如刀,滿是痛恨與不甘之色。
她似想說些什么,但那車簾已在她眼前垂落。
“走!”
官差未給她停留的時間,即刻押著她去往她該去之處,去承擔她注定逃脫不了的罪責。
在常府等著的王氏和喬玉綿母女正等得心急時,終于聽得仆從來報,道是郎君回來了。
但未見常歲安,先有崔瑯的哭聲入耳。
崔瑯是騎著馬回來的,沿途哭了一路。
這哭聲令喬玉綿一陣心驚,莫非,歲安阿兄他……?!
她心上一顫,顧不得許多,便快步走上前去。
最是留意她的崔瑯一見此狀,也顧不得哭了,趕忙上前將險些絆倒的小姑娘扶住:“喬小娘子當心!”
“崔六郎?”喬玉綿紅著眼睛,驚慌不安地問:“歲安阿兄他……”
哭得久了,崔瑯的聲音聽起來有些悶啞:“歲安兄眼下昏迷不醒,還須讓醫官盡快為其診看治傷。”
喬玉綿聞言心下微松些許,她方才還以為……
回神之際,她這才意識到自己一直抓著崔瑯方才扶自己的手。
喬玉綿慌忙松開,為緩解異樣情緒,嘴上胡亂說道:“……崔六郎的手,怎這樣涼?”
崔瑯輕咳一聲,“也沒什么,就是喬兄覺得冷,我將披風借予他了。”
“阿兄未帶披風嗎?”侍女已上前來,喬玉綿邊跟著眾人一同往前走,一邊不解地問。
崔瑯:“喬兄的披風給令尊祭酒大人了。”
喬玉綿:“那阿爹的呢?”
“令尊的給褚太傅了。”
“……那褚太傅的呢?”
“給師父了!”
喬玉綿:“……??”
所以,是在擊鼓傳花嗎?
不過,崔六郎他人還怪好的嘞。
為寧寧凍了一路,又為歲安哭了一路。
常歲安被安置回了居院,為不打攪醫官醫治,眾人便等在外間或廊下。
四下因常歲安之事而忙亂,下人們進進出出,也不太顧得上待客之道,喬玉綿單獨交待自己的侍女,給崔瑯倒一盞熱茶暖身潤嗓。
崔瑯接過,小口小口地喝著,飲蜜一般。
內室中,兩名醫官手上未停,又兼常家下人在旁打著下手,仍忙到天黑才總算將常歲安身上的血衣盡數剝去,把他全身的傷口清理干凈。
里里外外擦拭過,上了藥后,人總算勉強能看了一些,但仍未有轉醒跡象。
宮中送來了許多補藥補品,足足裝滿了兩輛馬車,又令喻增親自帶著內侍前來,不可謂不重視。
喻增和喬家人在常歲安床邊守了許久,雖是劫后余生,但見常歲安如此,大家的心情都不算輕松。
“歲寧呢?”喻增未見常歲寧,便問:“她傷勢如何?”
“手臂上傷的也是不輕……”王氏嘆氣道:“上了藥,我看著她吃完了一碗熱粥,好說歹說才勸著她回去歇息了。”
“這些時日寧寧最是辛苦,獨自一人支撐謀劃,又受了傷……”喬玉綿剛悄悄哭過,眼睛還是紅腫的,小聲道:“現如今且讓她安心歇一歇吧,喻公就別責怪她了。”
喻增的脾氣大家都知道。
好一會兒,喻增才情緒不明地低聲道:“……她做成了一件我連想也不敢想的事,我又能責怪她什么。”
常歲寧并未歇息。
她在書房中寫了一封信,讓人送去城外莊子上給沉三貓。
阿兄回來了,便要準備最后的收尾之事了。
信送出去后,常歲寧讓人喊了白管事來說話。
“女郎這是打算離京去?”
白管事有些吃驚,單是離京并不足夠令他如此意外,可女郎讓他清點府上可帶走的財物、及可變賣的產業,這是要……
“是,急流勇退謂之知機,此事要快。”常歲寧道:“阿兄此番雖洗清了冤名,圣人出于彌補也必將善待常家,可這善待只是淺表,只是一時。而我扇動眾怒,脅迫圣人處置了明家世子,觸犯了天子利益,攪入了朝堂勢力爭端中,才是實情。”
她不想去賭明后會顧忌世人眼光到幾時,帝心易變,局面莫測,早些脫身才是良策。等到有朝一日危機加身之際,再想反抗,那便晚了。
且有此先例在,帝王必然不會給他們第二次反抗的機會。
這是她決心反擊之際,便已經想好的退路。
對上少女格外清醒戒備的眸子,片刻后,白管事即正色應道:“好,一切便聽從女郎安排。”
拋開將軍離京前的交待不提,須知此次將郎君救回來的人是女郎,單憑此,他便不能、也不會去質疑女郎的決定。
翌日清早,常家有客登門。
有帝王開了頭,今日上門探望之人便注定不在少數,但來的最早的,卻是身子最弱的那位榮王世子。
新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