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福星奶娃,逃荒后被團寵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種花生

搜索留言:

第一百一十五章種花生第一百一十五章種花生→:

甚至,田亦鳴還緊緊抓著哥哥手。

李春香哪能看不出兩個孩子對她的疏離,她心里酸澀,卻又不知該說啥才好。

老太太拿過田老三手里的荷包。

她沒打開,只是掂了掂。

而后走來兩個孫子身旁,將荷包交給亦凡說道,“這是你娘給你去書院的學費。”

“你自己收好。”

老太太是故意說出田亦凡要去書院給李春香聽的。

亦凡讀書的事很快就會傳遍安平村,而安平村里好些婦人都在大屋那邊干活。

這事兒李春香早晚會知道。

既如此,那她就告訴李春香,也免得她覺得田家花了她的錢,讓她心里不舒服。

李春香果然捉住了重點。驚喜之余,就要快跑上前來問問兒子。

卻剛往前走兩步就被攔住了。

沒得辦法,她只能在原地問,“亦凡你真的要去讀書了嗎,是去哪個書院啊?”

田亦凡看了看母親。

終究是緊緊抿著下唇沒說話。

田老太明白孫子并非是不想跟他娘說話,而是還沒確定能考中,他便不想說。

老太太就替孫子回答,“還沒定下來呢,最近正在物色!”

“你且先回去吧,等過段時日定下來后,老婆子自會告訴你的!”

李春香有些小失望。

也不知她是失望兒子不愿意跟她說話,還是失望兒子還沒有選好書院。再看看兩個兒子

本還想再跟田亦鳴也說說話。

田亦鳴在對上她的目光時,竟立即躲到了哥哥身后。

李春香還有啥可說的?

她啥也沒再多說。

走了!

眼瞅就要到五月,安平村的村民都已經種完了蔬菜,接下來就是糧食了。田家現在雖有豬下水的營生持家,但莊稼也還是要種的。

農村人就是這樣,家里有糧,心里才能不慌。

就是若正常情況來說,他們家有十幾口人,只種2畝半的田地肯定是不能夠。

本來,老太太還想再買些地。

卻隨著豬下水生意越來越火爆,老太太就決定不買了,多賣些豬下水換錢買糧食也可。

安平村這個季節種玉米和高粱。

老太太在4月底時就讓老二和老三他們買10斤的玉米種和10斤的高粱種回來種那二畝田地。

另外,先前崔將軍“準備”的花生種也馬上要派上用場。

不過這段時間的崔將軍比較忙。他就讓楊釗過來分發花生種。

五月的第一天,安平村的村民基本都來到田地。

楊釗親自帶大伙刨地,搗坑。

當然,種植方法以及花生坑的深淺度都是田果果先前就教給崔將軍的。

崔將軍又轉交給楊釗。

搗坑的工具就是現在農村用的那種好似自行車囫圇式的手推滾筒,滾筒外圈釘木塊。

木塊的長短和距離都需計算。

崔將軍想的特別周到,很早就讓楊釗去工匠鋪給安平村每戶的村民都定制了一個。

大伙這又是跟著田家沾了光。

若非田家,崔將軍哪會過來管他們啊!

故而,在種植時,大伙對田家的夸贊就連綿不斷。

田果果也跑過來湊熱鬧。

這段時間,田果果一直在家鍛煉走路,她現在的走路速度雖還是慢,卻比先前又進了一步。

謝書言拉著她的小爪爪慢慢走,她已經能從家里走來田地了。

楊釗這邊剛教大伙搗完坑。

接下來就是種植。“每個坑里扔兩到三粒花生即可,切記不要扔多,否則會長不開,影響收成。”

這點,其實是個莊稼漢就知道。

大伙都是應聲跟著學。

田果果也從自家地頭抓把花生種下地勞作。

小丫頭穿著身奶奶今早特意給她挑選的紅色刺繡布裙,頭上扎著兩個可愛的小揪揪。軟糯糯的小身板時不時彎下腰放進坑里兩顆種子,時不時再站起來往下個坑走。

忙碌的小模樣可愛又討喜。

別說,也還真是挺像那么回事的!

謝書言瞧她干的起勁,也跟著來干。

可他剛才并未聽見楊釗說的啥,那雙好看的丹鳳眸都只顧得盯著自家媳婦兒了。

生怕媳婦兒一不小心會摔了!

畢竟這可是田地里啊,坑坑洼洼太多了。

所以,他并不知道每個坑放幾顆種。

他也隨手抓把花生,學著媳婦兒的模樣往坑里扔些,扔些,再扔些

也就扔三回吧。

他手里的種子就空空如也了。

田果果也看呆了。

這是干嘛呀?

謝書言的手不大,一把花生能抓十幾顆,扔三個坑,相當于每個坑最少五六顆花生。

所以,這是

敗家來的吧?

卻說,家里有只這么敗家的崽子要咋辦?

她小果果只能

“花生種不能放多,每個坑里放兩顆或三顆即可,你放多了快拿出來。”

耐心給謝書言解釋遍。

再跟他一起撿種。

謝書言就喜歡跟媳婦兒一起干活,聞言那可真是

不但把多出來的種子撿出來,就連該留下的種子也撿出來!

田果果

安平村每家每戶基本都是挪出了半畝地來種植花生,約摸一天功夫全部種完。

傍晚。

楊釗顧不上回去跟將軍報備,先給村民們講解花生的出芽時間。

約摸610天即可出芽,未出芽的可再等幾天,若幾天后還不出芽就得重新補種。

大伙圍在地頭聽他講,認真記。

楊釗講完也不久留,起身就要走。

田老太急忙喊他留下吃完晚飯再走吧,其他村民也都是紛紛附和。

楊釗還有軍命在身,婉言拒絕。

五一種完花生,緊接著就是高粱和玉米了。

田家是可以不買地了,但村里好些人家還是要買的,村里就掀起波買地熱潮。

準確說是爭地熱潮。

楊秋辭和里正包括村長那邊都要忙炸鍋了。

田家這邊倒是一切如常。

就是在種高粱和玉米時,田果果又把種子換了,依舊叮囑奶奶定要用她的種子。

老太太好奇,卻沒多問。

兩畝地種的很快,田家老少齊上陣,三天時間就都種完了。

轉眼間就到了五月中旬。

這段時間,田老四每天都在京都的書鋪游走,背書,抄書幾乎成為他的日常。

同樣一起的還有田亦泓和田亦凡。

明天便是考試的日子,他們今晚更是十分的刻苦,就連吃飯的時候都在看書。

老太太瞧著心疼。

想說讓他們先歇歇,卻剛開口就見他們齊刷刷起身,異口同聲道,“我吃完了。”

而后,各自回屋讀書。

溫氏和何氏知道婆母是擔心小叔子和孩子們,趕緊勸說老太太寬心。

況且,他們也就忙今晚,明天考完就可以好好歇歇了。

老太太重重嘆口氣。

沒說話。

次日清早。

叔侄三人天不亮就進了城。

他們起床的動靜很輕,悄悄洗漱悄悄牽著驢車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