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成為老太太第三百六十四天第364章成為老太太第三百六十四天←→::mayiwsk
金鑾殿上,學子們奮筆疾書寫著殿試的試題。官家從這邊走到那邊,最后停在胡廣清身邊。
今年殿試,官家的題目是:問如何看待都城南遷。
當初迫不得已來到臨安,取自臨時安置之所。誰也想不到,曾經的“臨安”,成了長久安置。時過境遷,官家后悔了嗎?
胡廣清從金人攻破都城寫到燕云十六州,從留的青山在寫到厚積薄發,他將少年人的嫉惡如仇發揮得淋漓盡致,官家的眉頭卻越皺越緊。
滿朝上下都知道官家是議和派,若非如此,當初岳將軍也不會一命嗚呼。這是誰都知道的,學子們當然也知道。
官家不認為能考上會元的胡廣清會不知道這些。
可他寫的什么?
他居然反對南遷!
官家需要一個“六元及第”的祥瑞,可不代表他非胡廣清不可。胡廣清此舉,可是在藐視他的權威?
官家壓著一口氣,強大的氣勢讓周圍的學子們瑟瑟發抖,字都寫不穩。而處在暴風中央的胡廣清卻絲毫不受影響。
他似乎沉浸在自己的思緒當中,對周圍一切毫無知覺。
官家雙手握拳,已在憤怒邊緣。他不可能讓胡廣清現在出去,但他已在思量要將胡廣清排除三甲。
再看下去,他怕自己會直接飯桌。
正待離開,卻見紙上赫然寫著:雖南遷有種種不足,但卻是當下能夠做出的最好選擇。
官家的一口氣忽然就順了,是啊,他也不想南遷,可南遷才能保命。這世上的事有真有假,但他知道一點,活著才有以后。
他想活命,難道還有錯了?
胡廣清接著開始論述南遷的不易,官家越看越順眼,不愧是他看中的狀元郎,此等才華不可埋沒。
官家在胡廣清身邊站了好一會兒才離開,周圍的學子緊張兮兮,生怕官家會看他們的考卷,他們可不像胡廣清那般鎮定,肯定會出丑。
但官家看過胡廣清的試卷后便離開了,直到殿試結束,他也沒有再看其他人的試卷。
考官們將選出的前十名試卷呈到官家面前,官家一瞧,胡廣清的試卷赫在其中。
他直接將胡廣清的試卷拿起,一種考官們眼神互動:
看吧,官家最在意胡廣清。
因著連中“兩元”的名頭,胡廣清在考官們中間也很有名氣。再加上官家的意思,他簡直成了所有人重點關注的對象。
然,他這篇策論卻不算精良。并非內容不精,而是,觀點。
南遷已成定局,現在他一個學生卻敢大膽指責,這在所有考生中都是沒有的。按照往日評判,此卷根本不會收錄。
但,殿試時官家在他身旁看了許久,時至今日官家也未曾發話,考官們不敢擅自做主,這才將胡廣清的卷子提了上去。
“眾位愛卿可有話要說?”
官家手里拿著胡廣清的試卷,雖未表達意見,但眼中卻并無憤懣,人精一樣的朝臣瞬間便領悟了圣意。
主考官略微沉思,說起胡廣清的試卷。行文雖然不俗,但想法卻與眾不同,大家正拿不準主意,請官家賜教。
官家點點頭,也認可他的觀點。但,年少輕狂嘛。胡廣清文中的立意深遠,雖有批判,但也有肯定。年輕人還需多加歷練,身為長者可不能阻止年輕人進步。
此言一出,朝臣們紛紛受教。
官家看到這副情景,也頗為自得。是他先發現了胡廣清的存在,而這幫人到如今才明白胡廣清的能耐,終究比不上他這個伯樂。
“詔胡廣清為新科狀元……”
官家終于說出了心心念念的話,考官們了然于心。
隨著官家為岳家平反后,朝臣們對官家的一些需求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現在官家不過是想要祥瑞,那就遵從得了。
“官家圣明!”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隨著考官們的一致認同。新科狀元胡廣清走馬上任。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高樓之上,老太太看著騎在高頭大馬上巡街的胡廣清,一顆心終于落定。
她這只蝴蝶效應終究沒有改變一代名臣胡廣清的狀元命,他會成為大宋的中流砥柱,他會帶領胡家迎來新的篇章。
“娘,我,我不是做夢吧!”
小田氏快暈了,左右兩個丫鬟扶著她,一陣幸福的眩暈感接踵而至,她覺得今日的天格外亮。到處都亮堂堂的,她的心也分外亮堂。
狀元啊,她是狀元娘了!
老太太睨著她,心說小田氏果真好命。
不但是狀元娘,未來還會是郡王妃的娘。這輩子鐵牛的腿腳好好的,他也會沿著胡廣清走過的路追尋,不知道他能走到何等高度,但可以想象必定不俗。
小田氏這輩子有著三個兒女,她的人生也將注定榮華富貴。
“你掐自己一下,就知道是不是做夢了。”老太太故意逗她,哪想到小田氏果斷在自己胳膊上擰了一下。
嘶,疼!
她疼得呲牙咧嘴,卻笑得合不攏嘴。
不是夢,是真的。她真是狀元娘了。
胡老三難得感性抹淚,生了個狀元兒子,他覺得自己這輩子值了。
胡家人與有榮焉,鐵牛拉著一旁看熱鬧的人的胳膊,一個勁兒吆喝:“狀元郎是我哥哥。”
看熱鬧的人笑著回:“小公子想必他日也將金榜題名。”
鐵牛羞澀一笑,眼中卻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這一刻,他似有了無窮的力量,仿佛看到自己他日巡街簪花的場面。
胡廣清考中狀元后,村里立起了坊,村長想和老太太商議開族學一事。
隨著“雙季稻”的種植越發純熟,村民們手里也攢了幾個小錢。大家親眼見證了胡廣清的秀才之路,現在都把孩子送進學堂,尋思著再多出幾個秀才、舉人。
老太太一直記掛著此事,就算村長不提,她也會提。
老秀才領著幾個學生在土屋里學習,老太太一直想給他們換個新環境。
以前沒弄是根基不夠,但現在胡家有狀元郎,再有胡家牽頭開族學必將事半功倍。
如老太太所料,開族學的消息剛放出去,村長家的門檻都差點被踏平。最后由族里出面,胡家出了大頭,其他族人意思意思,各家捐了幾兩到十幾兩不等的銀子蓋學堂。
等族學建起來后,凡是捐過銀子的族人每家皆有一個免費上學的名額。上河村學風昌盛,也帶動了周邊的村子,到后來青河縣成了成了遠近聞名的學術大縣,不但吸引了各路學子,也吸引到了名門大儒。
而上河村的胡氏一族人才輩出,直至千年之后依然活躍于文化的中心。
:mayiwsk←→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