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農家福寶,我靠醫術名動天下

第17章 怎么曬

閱讀記錄第17章怎么曬

第二天,大娃二娃領著張信山、張信水、張信糧去百合山谷認認地方,挖了很多百合回來。

清洗干凈帶去縣城看看情況。

因為帶了一些曬干的益母草,張信山領著大娃二娃先去回春堂。

小伙計看到張信山來了,便道:“這會兒正好不忙,我先給你稱。”

張信山來過幾次,益母草曬得很干又收拾的干凈,不用怎么整理就可以切碎入藥,在小伙計那是掛了名的實在人家。

小伙計利索的稱重數好錢。

張信山本來已經走出店鋪了,猶豫了一下,從筐里拿出百合遞給小伙計,“您看看這個收不收?”

小伙計接過,掰了一瓣下來掐了掐,點頭道:“你們還認得百合啊!這百合長得倒是好,可惜是生的,一斤只能給你二十文,若是曬干了一斤能給你四十文。”

張信水詢問,“小兄弟,這東西怎么曬?是直接曬干嗎?”

恰巧,邊上還有另一位采藥人在賣藥材,聞言瞪了張信山一眼。

小伙計抿了抿嘴,搖了搖頭沒接話茬。

張信山將一籃子生百合賣給藥鋪,得了一千七百文。

想著百合的滋味不錯,張信山又去了一趟來福酒樓后門,大掌柜檢查了一番百合的品質,以一斤二十五文的價格買了一籃子。

張信山后悔不迭,早知道直接拿到酒樓來賣了。

酒樓大掌柜問道:“你們家這樣品質的百合還有嗎?”

張信山欣喜不已,忙不迭的說還有。

“那你們每隔一天給我送一籃子來。”

張信山表示沒問題。

從酒樓出來,大娃提議道:“爹,咱去縣衙那邊問問有沒有人要吧?”

張信山有些猶豫,普通老百姓哪有不怵縣衙的?

張二娃勸道:“大爹,我和大哥來賣,我們倆有經驗,我覺得可以賣三十文一斤。”

經不住高價的誘惑,張信山領著大娃二娃往縣衙方向去。

他沒想到,二娃直接敲響了縣太爺家的后門。

“大哥哥,我們找徐管家。”

開門的小廝瞅著兄弟兩人有些眼熟,猶豫了一下就去喊人,“稍等。”

徐管家出來,詫異地問道:“怎么是你們?有什么事嗎?”

二娃遞了一頭百合給徐管家看,“這是我們去山里挖的百合,吃著清甜爽口,想問問您要不要嘗嘗?”

徐管家挑眉,野生的百合,倒是不常見。

他掂了掂,估摸著一頭百合能有一斤,肉質肥厚,確實是好東西,便點頭道:“行,給我拿二十個,多少錢?”

“三十文一斤。”

徐管家沒有猶豫,點頭道:“行。”

張信山一臉佩服的看著二娃,這孩子真激靈,他在這站了一會兒,后背都汗濕了。

看門小廝取了一桿秤來秤,抹了二兩的零頭,正好二十斤。

徐管家算好了錢給他們,又囑咐道:“下次挖到什么稀罕東西,記得先送到府上來。”

張信山高興地應下,覺得把好東西賣給大戶人家果然更賺些。

大娃朝一個方向走了五十米,敲響了劉家大門,又賣出十幾頭百合。

接下來,大娃二娃又敲了幾家門,最后一籃子也順利的賣掉了。

在家的張知也忙碌著,忙著給爺爺、爹爹、幺爹端茶送水。

因為手里不是很缺錢,且張信山三兄弟都是賣山貨的老手,有經驗豐富的大娃二娃帶著,百合應該不愁賣,所以張知就沒有主導賣百合的生意。

還有一部分原因,她懶,來回翻山越嶺,這小身板怕是受不住。

張老頭父子三人在打土坯,就是用泥和草制成的“土磚”。

將稻草切成短節,撒進黃泥里攪拌均勻,然后用模具框出一塊塊“磚頭”,不用燒制,晾干就可以使用了。

經過張溫發偷竊一事,給張老頭提了個醒,他決定給后院也修上圍墻。

“爺爺,喝水!”

“謝謝乖孫女!”

父子三人忙得不停歇,早點弄好,早點安心。

忙碌到吃晚食的時候,張信山領著大娃二娃回來了,他激動的和家里人說道:“這東西又能當藥又能吃,我們先去的藥鋪,小伙計說這百合給二十文錢一斤,曬干的給四十文一斤,從藥鋪出來,我們又去了來福酒樓,大掌柜給二十五文一斤呢!最后,大娃二娃領著我去縣衙那邊,一家一家的賣過去,能賣到三十文一斤。”

老王氏聽了也有些激動,這個價格都能買半斤粗鹽了!接著又覺得心痛,他們煮在飯里吃了兩天,這得浪費了多少錢啊!

李氏有些心疼那五文的差價,“一斤差好多錢呢!要不都零散著賣吧?”

張信山解釋:“山谷里的百合不老少,要是都零散著賣,富貴人家哪要得了這么多百合?”

李氏只好勉強點了點頭。

張老頭問,“有沒有問這東西要怎么曬?”

“問了,但是小伙計不肯說,當時藥鋪有采藥人來賣藥,這些都是采藥人吃飯的本事,小伙計怕說多了惹采藥人不滿。”

張老頭若有所思,“我們自己研究研究,實在不行,就賣鮮的。”

張信山點頭應下。

張知蹲在地上看著一頭頭百合球根,問道:“就這么直接曬干嗎?”

二娃道:“不清楚啊,只是這一個太大了,得曬多久才能干?”

前世看到的干百合都是一瓣一瓣的,張知提議道:“掰成瓣兒曬吧!”

一連幾日的大太陽百合很快就曬干了。

“怎么黑黢黢的?”

張知不確定的想,難道前世見到的白色百合熏了硫磺?那也太扯了,這要用多少硫磺才能熏那么白啊,買硫磺就把廠子搞垮了,這其中必然有她不知道的竅門。

沒辦法,最后百合只能賣新鮮的。

隔一天去一次,每次去縣城,大娃二娃都格外積極。

雖然大娃二娃沒有工錢拿,但他倆還是很喜歡去賣百合,因為每次去縣城,爺爺都會給點零錢讓買些肉帶回來。

為什么張老頭突然大方了呢?

因為張老頭覺得總讓孫女拿錢買肉養一大家子羞得慌,但要是不讓她買肉,看她總饞肉又很心疼,只好囑咐兒子們少買一點帶回來。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