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記錄第77章誰去
y張老頭滿臉愁苦地道:“明兒一早就走。”
老王氏瞪大了眼睛,“這么急?”
“是啊,碼頭已經不能停船了,官鹽運輸都被耽誤了,聽說縣太爺被上頭的人叫去罵了一頓。”
實際情況比這還嚴重些,三天前護城河的水倒灌進了縣城,縣令緊急組織人手疏通河道,發現護城河下游河道的淤泥堵塞嚴重,明顯多年未清理,負責護城河治理的一串相關人員此時已經被下了大獄。
雖然人抓了,但河道清理的事情也不能落下。
不巧的是,鹽鐵司的官員路過想在此修整,這碼頭停不了船怎么能行?于是,直接寫了一封信譴責徐縣令,縣令一下子就急了。
鹽鐵司關系著整個國家的命脈,其中的官員,一半是皇帝的心腹,一半背后靠著朝中重臣,徐縣令哪敢得罪。
于是,縣令連夜把手底下的人薅起來商量對策,所以今兒一早,里長就把縣令的命令傳達給村長了。
去年春天是張信糧服役,按照順序,應該輪到張信山了。
但是,李氏快生了,若是張信山不在身邊,難免心里不安穩。
所以一家人坐在桌子邊上,商量到底誰去服役。
服役有多恐怖?
好多年沒去服役的張老頭想起年輕時服役的日子都忍不住打哆嗦。
服役是很苦的事,死人都正常,就算不死也要掉層皮下來,去年張信糧去修官道一個月,瘦得都脫像了。
更何況今年夏天這么熱,腿在涼颼颼的水里泡一天,冒著雨干活,想想就知道有多遭罪了。
李氏捏了捏丈夫的手,“爹娘都在呢,我不怕,我一會兒就給你收拾東西,多帶點銀子,有事就往家傳遞消息。”
張信水咬咬牙道:“我先去吧!明年大哥再去。”
張信山作為長子,向來有擔當,立馬反對,“就按長幼順序來,我去……”
張老頭拍了拍桌子,道:“都不……”
“等一下。”見問題爭執不下,張知打斷他倆,“都不去就好了!”
全家人都疑惑地看向張知,私逃勞役全家都活夠了唄?
張知就知道大家腦子沒轉過彎來,“直接拿三兩銀子代役就好了!無論是大爹還是爹爹去,家里都會少一個勞動力,換個思路想,一人一天只需要做一百個皮蛋,一個月就是三兩銀子,在家好吃好喝的不用受苦,咱們也不用日日夜夜擔心了。”
張知瞅了一眼李氏的大肚子,若是張信山去服徭役,她怕是要日夜難眠,難保不會早產。
若是讓張信水去服徭役,張知自然是心疼舍不得。
“唉!知了說得對啊,我們拿銀子代役。”老王氏興奮地拍了拍桌子。
張老頭也跟著點點頭,還是知了和自己有默契,他剛剛也想這么說來著。
這么一描繪,大家都轉過彎了,用銀子代役這事就這么定下來了。
第二天一早,村子里的青壯年結伴去了縣城,雖然張知家的日子不受影響,但村子里還是籠罩了一層愁緒,人人心情沉重。
也就小孩子們忘性大,煩惱來得快,去得也快,一群小孩子呼啦啦往那個山頭去,又呼啦啦往這個山頭來。
定制的五個一百斤大缸直接裝滿了,考慮到桑葚酒可觀的利潤,張知又定了十個大缸,把陳開土高興地直搓手。
等到六月十四,張知就讓張信水和小李氏幫忙把桑葚酒過濾出來裝壇。
她大致估算了一下,兩斤桑葚可以出一斤酒,前段時間做的差不多能出六十幾壇。
第二天吃過午食,王掌柜派來的車夫將皮蛋和桑葚酒都帶走了,張知捏著手里十兩銀子高興得合不攏嘴,這一趟她就把買地買雞鴨的錢拿回本了。
一半交公,剩下的就考慮怎么花了。
雞鴨已經養了一個多月了,在后院小小的圈里,擠擠攘攘容易生病,考慮先擴建一個鴨圈出來。
至于鴨圈的位置張知沒想好,在后院擴建,位置肯定是有的,但再等一個月雞鴨開始下蛋了,就不好區分開家里的和自己的。
而且,雞鴨太多了,又不像人一樣能聽懂話,張知每天趕著它們往桑樹林去,要花上好一番功夫。
若是建在桑樹林,沒人照看也不行,就算暫時沒人去偷,但樹林里還有各種小動物呢!就說那黃鼠狼就不好防。
張知進退兩難,打算去找家里最有智慧的張老頭商量商量。
“爺爺,你干啥呢?”張知找了半天,才在后院的豬圈邊上找到張老頭。
說來也奇怪,這幾天張老頭總看著小黑豬們發愁。
“看這群小豬呢!長得真快呀……”
“長得快你還不高興?”張知探頭瞅了一眼,算是明白張老頭為啥發愁了。
這小豬長得快,背上冒出了一條條斑駁的花紋,明顯遺傳自它們的老父親。
可能是豬圈太擠了,八只暴躁的小豬不停地拱著墻壁。
張老頭愁得直拍腦門,“這一看就是野豬,誰敢養啊?都斷奶一個月了,原本商定好要買豬仔的人家都不來接豬,再養下去,可怎么辦啊?”
張知聽完也皺起眉頭,既幸運又不幸,這八只小豬都是公的,誰也說不好養大了會不會長獠牙,以野豬的暴脾氣,隨便頂人一下,那都得開膛破肚。
張知盯著小豬發愣,突然目光轉移到小豬的兩腿之間,如果……
聽聞古代的太監,基本沒有雄性激素分泌,第二性征應該不會發育……
張知興奮地一拍手,道:“爺爺,我有個辦法可以不用擔心小豬以后會頂人。”
張老頭驚訝地道:“什么辦法?”
張知神神秘秘的道:“今天時間不早了,估計來不及,明天你就知道了。”
當然不能現在說了,這樣彪悍的辦法,怕張老頭聽了晚上做噩夢。
張知蠱惑道:“爺爺,既然沒人養,咱們就自己養唄,后院這么大,再建兩個豬圈也沒問題,而且咱家這么多人,多割點豬草又不費功夫。”
張老頭點點頭,他心里也憋著一股氣呢!他倒要看看這野豬的仔能不能養得成。
張知想起自己的目的,“對了,我養的雞鴨……,你說該怎么辦?”
“這是你自己的產業,就建在桑樹林吧!我給你打聽打聽誰家有小狗仔,給你抱一只來。”
張老頭沒明說,若是將張知的產業和家里混在一起,萬一有人見錢眼開,產生矛盾只是時間問題。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