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農家小福寶,逃荒路上開掛了

第九十八章 夜宿山林

咬著干糧都有些咽不下去,實在太累了。

趙叔等幾個老爺子,心里過意不去啊,攔了婦人們。

他們親自跑去撿柴,搭簡易灶臺,架上小鍋,給孩子們熬小米粥。

佳音很想拿些雞蛋出來,但身邊人太多了,她又怕暴露,真是太糾結了。

幸好,李老太太了解孫女這個小饞貓了。

她不知道從哪里掏出了咸雞蛋,挖出蛋黃給孫女配粥。

剩下的蛋清,給了兩個小孫子。

家喜家安可高興壞了,舉著蛋殼到處走,把家里人讓個遍。

家里人哪里舍得吃,不過一人嘗一點咸味罷了。

最后輪了一圈,咸蛋再回到家喜家安手里,幾乎就沒少什么。

兩個小子頭對著頭,你一口我一口,就著高粱面的餅子吃了。

張神醫是客人,自然也得了一個咸蛋。

他把李家人這般看在眼里,心里越發喜歡這一家子。

于是,借口太咸,他也把剩下的咸蛋給了李老四和家義。

他們一路上出力最多,要吃些多鹽的東西,否則容易脫力。

李老四幾口吃完,閑不住,就去周圍轉悠。

難得他運氣好,居然碰到了一窩兔子。

許是被眾人的動靜嚇到,母兔子帶著四五個小兔子躲在樹后不敢動。

被李老四把全家都端了,齊齊整整見了閻王爺。

待得拎回去,村里人一看,都是高興的不成。

晚上有肉腥打牙祭了,雖然不簡單能分到肉,但有點兒湯泡飯也好啊。

有了晚飯誘惑,下午時候,眾人翻山的速度快了一些,成功下了山,又翻上了第二座山的半腰。

夜色降臨前,眾人尋了一塊稍微平坦些的地方。

雖然也有不少藤蔓荊棘,但好就好在,不遠處有個山泉沖刷出的小溪。

為防備野獸跑來喝水,眾人不能把土灶搭在河邊。

但鏟掉幾塊草皮,也不耽擱搭灶臺燒水做飯。

這一次不是宿在官路兩側,身在危險重重的山林,男女老少都多了幾分小心謹慎。

半大小子們徹底失業了,進林子撿柴火的差事都被男人們接了過去。

就是小溪邊,都是探查過,確定沒什么水蛇之類,才讓他們去玩耍。

婦人們忙的差點飛起,難得水源這么方便,她們除了做飯,還要多燒一些水,給孩子都擦洗一下。

路上灰塵大,秋老虎又曬,家里的小娃娃都快成泥鰍了。

當然佳音除外,她自小就愛干凈,尿布濕了都要立刻換,不洗手不吃東西。

所以,這一路再麻煩,每晚,陶紅英都會給她擦洗。

陶紅英要帶著婦人們做飯,今日給佳音洗澡的活計就交給了李老太。

趙叔一瘸一拐幫忙端了水盆進來,李老太趕緊接過去。

“趙兄弟,你快歇會兒,這樣的活計喊家仁家義就行。”

趙叔擺手,苦笑應了一句。

“孩子們爬山走路都累了,倒是我廢物一個。幸好這么點小事,我還能做。”

李老太聽這話不對勁,猜到老頭是覺得拖累大伙,心里愧疚了。

她想勸幾句,但不等開口,趙叔卻出去了。

她只能嘆了氣,想著有空閑讓村長多勸勸。

他們都是多年的老兄弟,說話想必能更貼心。

佳音老老實實讓奶奶洗澡,不想把水撒到地上,晚上家里人還要在這棚子里住呢。

她也是什么都幫不上,不添麻煩就最好了。

趙玉茹走到門口,小聲說道,“娘,小娃娃們沒吃的了。您看…”

李老太想了想,就道,“在林子里不比在外邊,把咱家的細面挖一碗,扒拉疙瘩湯吧,孩子們吃飽了,晚上也睡得好不鬧人,記得多帶張神醫一碗。”

“知道了,娘。”趙玉茹趕緊應了,取了細面就去找陶紅英。

陶紅英也是高興,把野菜洗干凈切碎,旁邊鍋里半熟的兔肉也撕扯一些剁了。

半鍋熱水燒開,面疙瘩、野菜和兔肉都扔進去煮的粘稠,咕嘟嘟冒泡,最后加點鹽,再幾滴香油。

熱騰騰、香噴噴的疙瘩湯就做好了。

各家婦人瞧見了,都是有些臉紅。

畢竟他們家里什么都沒拿,孩子卻跟著佳音一起吃小灶。

陶紅英招呼她們,“趕緊拿碗,晾涼了再給孩子吃。都別不好意思,出門在外,怎么也不能苦了孩子。讓孩子吃飽,晚上好好哄著,別哭別鬧,這是林子里,不好有太大動靜。”

眾人趕緊點頭,迅速分了疙瘩湯,回去照顧孩子了。

很快,大人們也能吃飯了。

兔子一家幾口被剁的不能再碎了,保證所有人都沾到了肉味。

最后,營地周圍又多點了幾堆篝火,增加了值夜的人手。

趙叔等三個老爺子極力要求守整晚,因為他們白日里坐在爬犁上,比旁人都輕松。

大伙都知道老爺子們心里過意不去,所以也沒攔著他們。

這一晚,所有人都睡的提心吊膽,生怕有大野獸跑來搗亂。

幸好,平安無事,黎明如約的悄悄降臨了。

佳音昨晚也沒睡好,她在琢磨一件事,那就是空間小院里,既然可以養雞鴨鵝,為什么不能住人呢。

家里沒了騾車驢車,下山之后,趙叔等三個老爺子趕路還是成問題。

若是能把他們送進空間就好了,有人幫忙照管家禽和田地,也省的他們千里跋涉的苦楚。

可惜,不知是她精神力不夠,還是時機不到。

別說把老爺子們送進去,就是她這個房主都進不去!

晚上睡不好,白日自然撐不住。

簡單吃了早飯,佳音坐進籮筐就睡著了。

睡夢中,眾人爬上了山頭,又一口氣下了山。

待得重新見到并不算如何平坦寬闊的官路,人人都是興奮的歡呼起來。

“我們繞過來了,繞過來了!”

“讓那些狗賊掐脖子要銀子,哼,咱們翻山照樣過來了!”

老老少少們都是一臉驕傲,完全沒了堵在城門外的沮喪和絕望。

他們是第一批翻山繞路過來的流民,所以,官路上只有馬車和騾車之類。

聽到動靜,很多人打開窗子望過來。

有人眼里好奇,有人眼里鄙夷。

村長還想帶大伙歇息一會兒,但身后的山上隱約也有了動靜。

不必說,是追著他們腳步翻山的其余流民也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