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臨雪意遲

363往事

楚意弦回了將軍府,將今日宮中的事兒與婁氏說了。昭陽長公主的反應倒是在婁氏的預期之內,或者說超出了婁氏的預期,即便好似在蕭晟那兒沒有得到什么令人安心的結果,不過至少表明了一個態度,讓婁氏心安了許多。

倒是說起太子,婁氏不由長嘆了一聲,“太子說起來確實走了歪路,若非如此,只要他能夠中規中矩,不要犯這么大的錯,以陛下對他的看重,無論如何,他這儲君之位都會坐得穩穩的,畢竟,他是先皇后唯一的子嗣。”

楚意弦倒是不知道多少先皇后的事兒,只知曉先皇后與當今陛下乃是少年夫妻。當年陛下即位之路也并不太平,先皇后是陪著陛下,攜手走過那段最為艱險之路的人,只是可惜,她福薄,剛剛等到陛下即位,她成了母儀天下的皇后,卻不過在那位置上坐了幾載,便薨逝了。膝下也只留下了蕭顯這么一個兒子,自出生之日起,便被冊封為太子。

而且,蕭顯年幼時,還是被崇明帝親自帶在身邊照顧教導著長大的,這可是眾位皇子當中,唯一一個有此待遇的。從這兩點看來,楚意弦自然也猜過崇明帝對太子甚為看重,本以為只是因著太子生母早逝,又是唯一嫡子的緣故,當年崇明帝以嫡子之尊,卻是因著先帝更寵愛其他妃嬪所出之子而走得甚為艱辛,自然是不想自己的兒子再吃他從前吃過的苦頭,怎么聽阿娘這意思,卻還有先皇后的緣故?

婁氏隨口感嘆了一句,轉頭見女兒圓睜著一雙明眸,將自己看著,眼底有好奇也有疑慮,不由嘆了一聲,“陳年往事了,不提也罷。不過,我這么告訴你吧,王皇后素日的意態倒是有些先皇后的風范。”

楚意弦雙眸微閃,陡然明白了什么。

婁氏卻已經不想再談,“只是人死如燈滅,死了的人再怎么強大,也護不了旁人一輩子。太子這回怕是......”后頭的話,婁氏沒有道盡,可母女二人卻都是心知肚明。

第二日,宮里傳出消息,卻是陛下突然病情加重,太子紫宸殿侍疾,卻因犯錯,而被病中焦躁的陛下痛斥一通,下令禁足東宮的消息。要知道,太子的禁足可已經持續很長時間了,而這一回,更是未曾說起期限。

崇明帝病著,如今西陲和北境卻是戰事緊急,每日里處理不完的政務。好在前些時日,這政務便大多由齊王總領著,居然也辦得似模似樣,井井有條,讓那些朝中的文武大臣們這才看清這位平日里不顯山不露水的齊王殿下,居然還是個能干的,而且為人謙和,待他們這些朝臣們都甚為禮遇。

可處理事情起來,卻又果斷堅決,雷厲風行,賞罰并重,讓人不容小覷。

這回,崇明帝便直接下了明旨,命皇三子齊王暫代監國之職,總領政務,其他幾位成年皇子一并協理。又特意將內閣幾位閣老,并朝中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包括老侯爺都叫進了宮中,說了什么不知,但也差不多能猜到,大約也脫不開讓他們幫著齊王一道處理政務,看著大梁內外,在他病中萬萬不能出了大亂子這些的。

崇明帝這一樁樁一件件地做下來,不僅朝中眾臣心中有了些猜測,就是燕京城的百姓們也看出了些道道兒。一,怕是太子要倒霉了。二,陛下這回怕是病得不輕。三,這往日里瞧著不起眼的齊王殿下,這怕是要不飛則已,一飛沖天啊!

朝中看著就要風云迭起,西、北兩方傳來的戰報也不容樂觀,韃靼來勢洶洶,西陲戰事膠著,雙方已經交戰了數回,就在前日,敵軍已經攻到了薊城下,這一仗,打得甚是艱難,雖然好歹是將敵軍阻在了城門之下,不得寸進,但己方也是傷亡慘重,五萬守兵折損過半,剩下的一半中還有好些重傷的,若再來一次,不知還能不能再守得住。

定州那頭,已經派兵增援,可定州不過二十萬兵力,這回韃靼將戰線拉得開,他們的兵力已然分散,也不知還能撐到幾時,與軍報一道送來的,還有楚懷洲請求朝廷增兵派糧的折子。

與西陲打得如火如荼的不同,北境的戰事卻是有些迷。

北狄這邊來個偷襲,那邊來個奇攻,卻都是一觸即走,小打小鬧,實在是瞧不出他們是故布疑陣,還是心存戲弄挑釁。

如今兩方的戰報一同送到,蕭晟便奉命將眾皇子與幾位朝中重臣,并老侯爺一并請到了御書房議事。

當務之急自然是楚懷洲那一封要增兵派糧的折子,只是御書房中卻是各執一詞。

戶部說,“近幾年國庫不豐,兩邊都要開戰,咱們這頭也是捉襟見肘,哪里能拿得出許多來?我如今也是愁得很啊。”

兵部那頭則也不遑多讓。“如今兩邊戰事都是未明,重鎮之上的兵力都不能隨意調派,否則只怕會讓人趁虛而入啊。可總不能從南邊兒調兵過去吧,遠水救不了近火,而且需要顧慮的也不少。”

“要我說啊,這北境屯兵不少,可瞧著北狄這樣子,怕只是為了什么原因,被韃靼拿住了把柄,他們那個結盟未必有多么牢靠,否則也不會這樣要打不打,跟小孩兒過家家似的。眼下靜兮居士也平安救回了,說不得,咱們還是可以依著早前的打算,與北狄議和,聯合北狄,反攻韃靼。北境安穩了,那么朝廷這頭就可以全力應對西陲那邊的戰事,無論是兵力還是錢糧,不都不成問題了嗎?”

“這話倒是不錯。我瞧著也是,北狄自來便沒有韃靼兇殘,這回又是這番做派,咱們或許可以直接從北境抽調兵力,先將韃靼打出去再說。”

“你們說得倒是輕松,萬一這正好就是北狄和韃靼商量好的調虎離山之計呢?讓咱們對北境掉以輕心,等到重兵一調離,北境防衛空虛,他們便直接從北境揮軍南下,到時,咱們豈不是將北防拱手相讓?”

“是啊,陳閣老這話也沒錯,還是得慎重啊!”

“慎重慎重,那眼下都迫在眉睫了,若是西陲再不增兵,也不知還能扛過幾時,再慎重也得先拿個解決的法子出來啊。到時北防倒是守得嚴實,若是西陲被人敲開了口子,韃靼人不還是長驅直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