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危機重重
特西公司上市成功的消息傳回國內之后,范亨都感到瞪口呆了,很難想象到僅僅是一個簽訂了購銷合同的信息,就能夠讓范特西的股票上市獲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感覺就好像是在騙錢一樣——”范亨對兒子范無病說道。
范無病笑著糾正道,“是圈錢,不是騙錢,只有索取沒有回報那種才叫騙錢,我們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可以預見到的,只是暫時并沒有表現出來而已,但是我們的手里面畢竟有礦山,儲量驚人,品質很高,這是我們的立足之本。至于說獲得來自中國大陸的巨額訂單,就是給澳大利亞人打了一針強心劑,讓他們對范特西公司的前景和銷路充滿信心。”
首先手里面有資源,其次這些資源的銷路得到了保證,那么還需要擔心錢的問題嗎?投資者們都是這樣的心態,自然是要對范特西的股票進行追捧的。
“江南省的情況如何了?”范無病在京城呆了一陣子,然后又到上海呆了一陣子,再回江南的時候,已經到了四月份了。
說起了江南省事情,范亨就皺著眉頭說道,“其他的一切都好,就是你說的那個氣候反常的問題比較嚴重,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已經充分表現出來了,估計今年很有可能出現逆所預測的洪災,而且規模不小。”
元旦的時候,國家頒布了洪法,這也是第一次將防洪上升到了法律條文當中,由此可見一斑,政府高層方面對于今年的抗洪形勢的估計提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其實,進入九年代以來,已經有過四次大洪災了長江中下游這邊兒幾乎是年年要抗洪,但是情況尚在控制之中,畢竟沿岸的眾多水庫還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
但是今年的情況就有特殊,先是厄爾尼諾、后是拉尼娜世界性異常氣候的影響,沒有持續集中的降雨,長江及嫩江流域的洪水是肯定不會發生的。從這個角度看,九八洪災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天災。
從一方面看果不是江河中上游的森林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如果不是下游湖泊被大量圍墾,如果不是水土流失的猛增造成河道嚴重淤積,如果不是分洪區被盲目占用無法啟動,就不可能出現降雨、流量未破紀錄而水位屢創高新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現洪水兩月不退、洪峰八次肆虐的超級洪情。
上游生態植被:到破壞也是引發洪災地重要原因。但許多人卻未必注意到。生態植被地破壞和片面宣傳林業地成就有直接關系。
根據國家林業局公布地資料。到九九三年。中國就已經擺脫了森林面積和蓄積量雙雙下滑地局面入“雙增長”時代。全國地森林面積從建國初地零點八億公頃增加到一點三七億公頃。森林覆蓋率從百分之八點七提高到百分之十三點九二。一九九三年以來還保持著每年植樹三百六十多萬公頃地業績。一九九四年廣東、福建、湖南宣布基本消滅宜林荒山后。安徽等省區也宣布消滅了宜林荒山。
有關森林地喜訊經常見諸新聞媒體此。普通人只能得出我國森林形勢一片大好或正向一片大好邁進地結論。
可熟知內情地專家卻憂心忡忡。只要稍微深入分析。便知道林業宣傳地問題所在了。
除了國家林業局地統計數字之外。還有另一組數字是國家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發表在光明日報上地數字。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長江流域十二個省區地林地面積年均下降千分之六到千分之八。
假如國家林業局地數字是對地。那么森林增長地幅度地確可喜假如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地數字是對地。那末局公布地全國森林面積比建國初增長百分之七十以上地數字就值得推敲。
砍掉的是蔭天蔽日的老林,栽上的卻是稀稀拉拉的中幼林。所以即使面積有所增加可森林質量、林業生產力卻絕對大幅下降,以至伐木工經常抱怨難以找到像樣的林材。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分布在我國東北、西南、中南等江河中上游被稱為生態寶庫、動物樂園的大量原始森林被毀壞,留下永遠無法彌補的欠帳,即使今后百分之百的綠化了也還不上這個帳。因為原始森林是地球幾億年演變的綠色結晶,原始森林的綜合生態功能是人工林根本無法比擬的,原始森林及其功用是不能復制的。單就持水這一項,發育較好的天然林林冠持水能力就比人工林高七八倍
土壤有效貯水能力比人工林高六七倍。
從建國初期到現在,我國的原始森林究竟被砍伐、毀壞了多少,這個數字恐怕成為不解之謎了,而時至今日天然森林還剩余多少,這個數字也不詳。有關人士對這些數字歷來不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只是植樹造林的面積,每年增加多少,多少年共增加多少,然后宣傳“輝煌成就”,如此等等。
正是由于多年來片面宣傳植樹造林的業績,甚至有意無意地夸大這種業績,不少人醉心于對營林面積、覆蓋率、增長率、幾大造林工程以及諸如此類業績的追求,而對“業績”后面的問題卻采取回避或淡漠態度,結果就誤導了輿論,使一些本該早出臺的措施,如停止采伐天然林、封山育林、加大林業投入等遲遲未出臺,從而加速了森林植被的惡化。
即便是在山林地保持比較完好的江南省,這種現象也是比較嚴重的。
范亨對范無病說道,“我做直升機對省內的環境做過調研,森林覆蓋率高了是不假,但是那些小數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無非就是讓地皮綠了而是,至于說保持水土的作用,哼哼,難道草皮能夠保持住水土嗎?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這個誰也沒有法,樹不是一天就能長起來的——”范無病聽了這話之后,也是大為搖頭,畢竟這里面的經濟利益是巨大的,伐木賣錢求發展,種小樹苗獲政績,砍大樹種小樹無是最符合當地官員們的利益的,你怎么可能要求他們費盡心機地去解決保持水土的問題?
升官發財才是第一要務,于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其實,宣傳的面性、強調夸大成績的誤導性何止林業和水利,還有不少領域也存在類似問題。如搞農業的只說擴大耕地增產了糧食,不說墾了多少森林、湖塘、濕地和草原,搞工業的只說增加了多少產值利稅,不說負了多少債,浪費了多少資源。
而且方方面面各強調的工作和成績。農業說增產多少,林業說造林多少,水利說搞了多少水庫,土地說保護了多少耕地,環保說治理了多少污染,有多少領域就有多少機構,有多少機構就出多少政績,而不少政績又是用平面遞進推算法推出來的。
植面積、水土保持面積、人均純收入、產值產量,都可以用這種辦法推出來。
還有的“政績”是計代價“干”出來的,但宣傳或匯報時卻往往不提付出的代價,而只說干出的“政績”。
就像宋朝蘇軾批評當時一些官功請賞的辦法,“用一頭牛換五只羊,一頭牛的損失,隱瞞而不說,五只羊的收獲,卻指為功勞成績。”諸如此類的一些做法加上一級抓一級、一級向一級負責的體制,是不可能不出政績、又是不可能不掩蓋問題的。從一定意義說,今年的洪災就是有關方面長期突出政績、掩蓋問題積累的苦果。
“其實,洪泛區的利用上也存在問題。”范無病想到了一點,就對范亨說道,“美國跟中國一樣,也有大江大河,洪泛區范圍廣。但是早在五十年代,美國人就已經意識到,盡管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防洪工程的建設,水災損失仍然有增無減,其原因就是洪泛區土地無約制的開發利用。政府用于防洪工程與救災的費用,是全體納稅人的錢。為什么少數人跑到洪泛區里去發展,卻要全體納稅人為他們提供保護,替他們承擔風險呢?于是,美國將加強洪泛區管理列入了防洪減災的體系之中,制定了一系列限制洪泛區開發利用的法規,幾經周折,建立了國家強制性的洪水保險制度。其思路是,洪泛區土地價格雖然便宜,但是洪水風險越大的地方,保險費率定得越高,可使洪泛區的誘惑力降低,沒有參加國家洪水保險的人,受災后不再獲得聯邦政府的救濟。”
范亨聽了兒子的話之后點頭回答道,“道理是很清楚的,但是不適合中國的國情啊!老百姓賺點兒錢不容易,你要讓他們掏錢的話,就更難了。而且這個鄉土意識也比較濃重一些,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那么簡單的。”
范無病說道,“只要高層的決心夠大,這個問題不難解決,問題是看有沒有人肯承擔這個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