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后我們一家喜提炮灰劇本

第14章:族長

不過只是分了家,如果以后他們一家有了門路,賺了錢,那些人肯定會又貼上來的,得想個辦法,跟那家人撇干凈才是。

這種時代,當官是需要家族的支持的,所以楊正松并沒有想要脫離家族的想法。

楊正松帶著兩個兒子來到族長家的時候,村子里的那些長老,一個個的都在祠堂這邊喝茶。

“小子正松,帶著兒子謹文和修文來給各位長輩拜年了。”楊正松,帶著兩個兒子放下東西之后,規規矩矩的給坐在上首的長輩下跪拜年。

“好好好,起來,都起來,你剛剛分家,家里也不寬裕,禮我們收下了,東西你就帶回去吧!”族長樂呵呵的受了他們的大禮,但東西他是不準備留下的,他們家是怎么樣被分出來的?大家有目共睹,都想著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幫襯一下。

“族長爺爺,都不是什么好東西?我娘在家里炒了一些花生,就是拿來給各位長輩嘮嗑的時候吃著玩的,這邊幾個雞蛋,是我上山抓的野雞下的蛋,小四的身體已經好了,我娘說了,平時在村里都是靠各位長輩的幫襯,所以只是拿幾個野雞蛋,不算什么的。”楊修文把他娘包起來的瓜子花生拿出來,給桌子上的盤子都裝滿。

因為這邊的瓜子一般都是自己炒的,所以陸青裳女士不敢拿那些五香味或者是奶油味的,拿的全部都是原味的,這樣味道才不會那么大。

“你這小孩,上山的時候要小心一點,能少弄點東西,不能讓自己受傷,知道嗎?”族長看他的動作沒有阻止,這些東西都不是什么值錢的玩意啊?秋天的時候山上就有,他也就沒有推辭。

再說了,所有族里的長輩都在這里了,這樣子的話,他們就不用再跑一趟去另外那些族親家里了。

楊氏家族每年初一下午會有一場團圓飯,各家家里有什么拿什么,之后過來食堂這邊做飯一起吃。

族長家的兒子和孫子都是比較有出息的,所以每年家里會養一頭豬,年底的時候殺了,當天下午就會吃殺豬飯,全村都來,之后,村里那些孤寡的老人能得到半斤肉,剩下的就是留著初一下午這一頓團圓飯了。

平常村子里的小孩上山打豬草,都會送一些到族長家喂養這頭豬,這是楊家村二十年來不變的傳統。

“我知道的族長爺爺,您看看,野雞的蛋可沒有咱們家養的雞蛋那么大,一個個的就這么一點點,留著今天晚上讓奶奶嬸子們給族里的小孩們煮來吃,小子,別的本事沒有上山淘換點東西還是可以的,族長爺爺就把這些東西留下吧。”楊修文知道老族長的想法,但是他們家真的沒有別的東西可以拿出來了,今天要做團圓飯,不拿東西不行的。

族里已經很照顧他們了,如果不拿東西的話,有些人就會有別的想法,要是有樣學樣,那就不好了。

族長當然也知道這個道理,就當著大家伙的面收下了,想著到時候私底下再補貼,他們家點別的。

心里更加熨帖了,這也是為什么家族里那么多困難的人,他特別關注這一家的原因。

是近親,也是因為楊老三很會做人,從來不會整什么讓他難做的事情。

“族長爺爺,今年秋收情況不好,我上山的次數比較多,有個情況,我覺得很奇怪,您見識比我廣,我想問問,是不是有什么特別的意思?”楊修文自從知道會干旱之后,心里一直盤算著怎么樣才能幫一幫這些村里人?

“哦,修文小子,有什么事情說出來,讓大家伙都聽聽。”族長知道這小孩從小跟著老獵戶上山下河,懂得就比較多一些,這還是頭一次聽到這小子為難的時候。

“去年不是欠收嗎?山里面很多東西都不往外跑,我進山的時候發現獵物都往里跑了,剩下在外圍的并不多而且都是瘦巴巴的,山里面的樹木很多也都干掉了,水潭里的水越來越少,有一些比較淺的,全部都干涸了!”楊修文把這小孩記憶力山里的情況跟族長他們說了一下。

族長越聽臉色越凝重,一般這種情況肯定要出現大災的,每一次出現大災難,動物都會比人類先預知。

“一直到你過年前進去,還是這樣子嗎?”族長皺著眉頭問。

“是,甚至更加嚴重,族長爺爺知不知道野豬坡那里的水潭?”楊修文點點頭,轉頭去看大家也都是一副凝重的模樣。

“知道,那個水潭很深的,我小的時候也去過那里玩,最干旱的時候,那里也沒有干過。”族長是這里土生土長的人,野豬坡也是他小時候玩耍的地方。

“已經差不多要干了,剩下的水腳踩下去還沒不到腳盤上來,過年之前,小囡囡有些發燒,我想著去那里看看有沒有魚?上面結了薄薄一層冰,鑿開那些冰伸手下去,那些水只剩下一點點底了,別說魚了,連個魚苗都沒有。”楊修文從記憶里得知這小孩自從去過那個水潭之后,就一直憂心忡忡的,但是因為家里的事情忙得他差點就把這事給忘了。

“什么?竟然要干了嗎?修文小子你確定嗎?”族長激動得直接站了起來,抓著楊修文肩膀,認真的看著他的臉。

“是,族長爺爺可以找兩位叔叔伯伯,現在跟我一起去看,這兩天雪下的不是很大,那上面只有薄薄一層冰而已。”楊修文鄭重的點點頭,他必須要給家族里的人提個醒。

“老六,老七,你們現在帶著修文小子一起去,一定要仔細看清楚了,這關系到家族的命運。”族長轉頭看向正在,搭灶臺的兩個年輕小伙,招招手,讓他們過來。

“知道了,族長叔。”這兩個看起來雖然年紀不大,但是輩份大,一個二十,一個二十三,楊修文都得管這兩個叫叔叔。

兩個人隨手拿起祠堂里的砍刀,跟著楊修文就出去了。

現在在祠堂里的已經是族里大部分的人了,大家伸長了脖子,等著他們三個人回來,聊天的興趣都沒了,就這樣,眼巴巴的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