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唐重生李世民

第288章 先禮后兵

第288章先禮后兵

一行人走出了府庫,俱文珍將大門落了鎖,咣當作響。正在沉思中的李世民回過了神來,發現李晟等人,都在看著自己。

“這樣吧……”一時間,李世民也無法做出十分果斷的決定,說道,“關于征糧這件事情,我再細細斟酌一下。軍餉的問題,我倒是可以想辦法解決。現在,糧食比錢要難弄一些。就算是有錢,一時也沒地方去買那么多的糧食,挺棘手的。你們回去以后,盡量安撫士卒,先不要生出亂子來。七天之內,我想辦法籌出糧食來。”

“七天?”李晟等人異口同聲,十分的驚訝。顯然,他們不太相信太子能在這么短的時間之內,籌到足夠二十萬人用的糧食。

“嗯,七天。”李世民點頭,十分肯定的說道,“相信大軍之中,七天的糧食總該還是有吧?”

李晟等人面面相覷的疑惑了一陣,紛紛說道:“省著點吃,三餐改兩頓,應該能吃個半月左右的。”

“不用省。一定要讓將士們吃飽。”李世民說道,“平常怎么吃的,現在照樣怎么吃。不要讓將士們有缺糧的心里負擔,這會嚴重的影響到士氣和帝都的安穩。記住,現在沒有比人心穩定更重要的事情了。”

“是!”李晟等四大元帥,明白了太子的用心,大聲拱手應諾。

四大元帥走后,李世民仍然在府庫那里等著李景略,一邊冥思解決的辦法。其實,他說出五天這個期限,更大程度的是在穩定李晟等人的心。自己心中,其實還沒有切實可行的法子。帥不穩,則將不穩,然后是兵不穩、軍心不穩。只有先讓李晟等人也相信他的確能在七天之內籌到糧。他們才有底氣去勸說那些將士們。

可是現在,一副巨大的擔子,也壓到了自己的肩上。

沒過多久,李景略來了。至從御史大夫顏真卿過世以后,御史大夫一職一直只有檢校虛職,沒有人上任。李景略和另外兩個御史中丞,完全接手了御史臺地事情。

李世民將府庫出現虧漏的事情跟他說了。讓他一定要嚴查此事。不管涉及到什么人,一定要鐵面無私的嚴辦、嚴治。如果出現了棘手的狀況,就來東宮搬救兵。

李景略也意識到了問題的重大——國庫都有人改盜用,真是活得不耐煩了。他鄭重的接過了使命,辦差去了。

御史臺負責監控朝廷檢點百官。也要監視地方的官僚,從來都是大唐最重要地一個監督機構。李世民也是有意培養李景略的威望和能力,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將御史臺這一塊給挑起來。要整頓現今大唐官場的不良風氣,御史臺的職責十分重大。當時在西川的時候整頓官場作風。李景略可是發揮了極大地作用的,也很有經驗..李世民對他的品行、能力和魄力,十分的信任。更重要的是。現在是他自己豎立威信地時候。當初皇帝身邊多小人,也幾乎是普天之下人人都清楚的事實。如果不揪出幾個人來法辦,何以體現他這個新上任的太子地決心和能耐?

所以,大唐朝廷上,有一些人馬上就要開始倒霉了。他們,將成為太子的第一批墊腳石。

回到東宮,夜已深。李世民沒敢耽擱,將武元衡和薛存誠都叫了來。商議征糧助軍的事情。

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之后,武元衡和薛存誠二人的意見,驚人的統一:“絕不能向平民百姓征糧;普通的富戶與豪紳,也不能動。只能將目標對準皇族王公。因為這些人,向來都是蒙皇恩厚賜才發了橫財。現在國家有難。也是他們反哺報恩的時候了。”

李世民深以為然,點頭贊道:“我也是這樣想地。無論如何。現在不能讓百姓們傷筋動骨。我這個太子剛剛上位,外界風評不一,可不能在仕人百姓當中落下口實。皇族貴戚們,得罪幾個倒是不打緊。雖然他們位高權重影響力重大,但再怎么說,是我們李家自己的家事。外人就是想評述,也無從下口。那些吃了虧的皇族貴戚們,在道理上也是站不住腳的。國家有難,他們焉能袖手旁觀?我這樣找他們開口索糧,似乎應該是理直氣壯才是。再說了,今后有了糧食,再還他們就是了。”

薛存誠眉頭皺起,搖頭說道:“道理是這樣,可是……這自己的東西要無償地拿出來,是人都會心里有疙瘩。再說了,太子這樣鬧了一回入主東宮……在那些皇族貴戚們看來,可不是什么好事。不管怎么樣,你都是犯上作亂了。他們對你,鐵定沒有什么好感。這件事情要推行下來,應該會有很大阻力才是。”

“呵!”李世民笑了起來,“我才不要他們的好感,只要他們地糧食就行了。這個時候,糧食比感情重要。就算他們因為這件事情對我恨之入骨,也只好由得他們了。畢竟,現在的糧食危機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他們不明白這樣的道理,我就會想個法子,讓他們去明白。”

武元衡忙道:“殿下是想……強制下令?”

李世民微微一笑:“先禮后兵。”

“這!……”武元衡和薛存誠,都愣住了。

李世民說道:“我知道,這肯定會得罪一片人,包括我的那些深受皇帝喜愛和照顧的皇叔們。他們這些人,地位顯赫經營多年,門生故吏不計其數,財產田地更是富可敵國,在關內具有十分龐大的影響力。但是,我這個行為,是能夠得到廣大的仕人百姓和軍人們的支持的。和千千萬萬的仕人平民和軍士們相比,我這些皇親們,也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更何況,我們畢竟是一家人。今后我找機會彌補他們就是了。要挽回他們,比挽回大片的民心和軍心,可是要容易得多了。權衡利弊,我還是決定。向皇族貴戚們開口借糧。”

武元衡思索了一陣,說道:“既然殿下想得這么清楚,想必此事也是可行的。不過,殿下畢竟剛剛入主東宮,根基并不牢靠。雖然那些皇族貴戚們手中沒有實打實的兵馬,也沒有在朝中掌握實權……可是,他們地影響力。還是十分巨大的。殿下還是三思而行,有了妥善的法子,再行動比較好。至少,可以尊求一下太師和玄卿公的意思。他們二老在朝中多年,對朝堂之上的人情世故了如指掌。有他們出謀劃策。相信會更加妥當。”

“也好。”李世民說道,“我們現在,就去玄卿公府上,問問這二老的意思。”

李泌和李勉這兩個老頭子,人老不缺睡。很晚也還沒有睡覺。聽聞太子求見,連忙叫請了進來。

李世民將事情的經過和設想對他們二人說了說,靜靜地等著他們的回復。

李泌和李勉各自思索了片刻。一齊點頭道:“還是可行的。”

李泌更是說道:“玄卿公身為李家族親,雖然不是直系血親,但是在皇族之內輩份極高,歷來也很受尊敬。這件事情,我勸殿下一開始沒必要動真格的,讓玄卿公以族長元老的身份,出面去求那些皇族貴戚們慷慨解囊。與此同時,太子也承諾。日后必當連本帶息還給那些人。這樣一來,至少給了那些人地臺階可下,事情的一開始,也不會弄得劍拔弩張。畢竟,是自愿的。如果這樣能籌到大軍所需的糧草。當然是最好。以和為貴,將是最好的結局。如果萬一還是不行。太子再通過圣旨或是東宮制令地形式,向皇族貴戚們借糧,直到數量足夠。如果實在還不行……那么,圣旨下達即是國家法度,先禮后兵也就理所當然了。”

李世民和武元衡等人都欣喜的說道:“還是太師高明!”

“呵呵,沒什么高明的。人情世故,不過如此罷了。”李泌笑道,“要想別人尊重自己,就要最先懂得尊重別人。先禮后兵,給足對方顏面再說。如果他們非要逼你出手,那也就怨不得別人么,不是么?對付皇族貴戚,就該用這樣地法子。首先不失和氣不傷親情,其次該辦的事情,還是一定要辦下來的。至于他們自己要選哪一條路子,就在于他們自己了。玄卿公,你可曾愿意為了太子,賣一賣你這張老臉啊?”

李勉呵呵的笑道:“我都是快要入黃土的人了,這張老臉再不拿出來賣賣,更待何時啊?”

眾人都笑了起來。

李泌又對李勉說道:“其實……玄卿公在出面勸說那些皇族貴戚的時候,不妨泄露一些天機。就說……現在是在低聲下氣的請求,是為了給足皇族貴戚們顏面。稍后,會有圣旨或是東宮制令們強制下達。那些人都不笨,自己知道該怎么選擇了。玄卿公這樣做做道場,收效也會更加的好。你說呢?”

李勉大笑起來:“你這老道,在山中修煉得像狐貍一樣了,果然奸滑無比呀!行,老夫就依了你地法子去辦事。太子殿下,你要老夫什么時候去辦這些事情?”

李世民樂道:“皇族貴戚們,有田有財的都沒在長安。十六王宅里住的,都是像我這樣的皇侄皇孫。那些有田有財的皇叔們,都在東都、雍州一帶。先生今夜好好休息,明日學生派郭鋼率領一支飛龍騎,護送先生去雍州吧?”

“呵呵,飛龍騎就不用了。現在還不是太子出面地時候。”李勉笑道,“給我派幾個使喚的小廝就行。明日,老夫就把這把老骨頭扔到雍州去。那些皇親國戚們,這下可就巴不得我早點死了,呵呵!”

李世民心中欣喜,謝過了李泌和李勉,告辭而回。

出了李勉地宅府,薛存誠就嘖嘖的贊道:“太師和玄卿公,果然是高明之人哪!比我們這些后生晚輩,高明太多了!”

李世民笑了一笑,說道:“人情達練,他們這些年混在大唐的朝堂之上,可不是白混的。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現今的局勢,也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那些皇親貴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么!”

薛存誠愕然道:“殿下不也是李家皇親么,難道對那些皇叔們,也不熟?”

李世民笑了一笑,說道:“那些皇叔,幾年都難得見一次,的確是不太熟。”心中卻暗自道:我對那些龍子龍孫,熟悉的還真是沒幾個。就算是耳聞目睹的,也極少。要不然,對付自家人,又何需勞駕李泌和李勉出馬?

武元衡聽著二人聊天,卻是直不太說話。李世民疑惑道:“伯蒼,你怎么好像有點悶悶不樂?”

“不是悶悶不樂。相反,還有點幸災樂禍。”武元衡居然笑了起來。

“這話怎么講?”李世民和薛存誠異口同聲。

武元衡神秘的笑了一笑,說道:“雍州關內,論財產和田地,最富有的莫過于嘉王和韶王。這兩個王爺的名字,殿下是不是應該很耳熟啊?”

“哦?!”經武元衡這么一提點,李世民心中也是幡然醒神,心中暗自道:那不是當初受了李適密令,制造關內糧價飛漲案、并設計栽害自己和武元衡的元兇罪魁么?

呵,這可真是山不轉水轉,狹路相逢哪!

李世民也對著武元衡神秘一笑:“我明白你是什么意思了!”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