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王伐紂開始建立千年世家

第三十九章:神器:定海神針

第三十九章神器定海神針第三十九章神器定海神針:、、、、、、、、、、、、、、、、、、、、、、、、、最新網址:irrxs

縱然時間已經過去了近三十年,但無數人依舊對那個充斥著鮮血和黑暗的時代而深深恐懼。

日月寒微,山川泣血,蒼穹哀悼,道路兩旁是橫陳的尸體,黃河中所流淌的不是水,而是征人的淚。

遼東!

中原心中的痛,高高壘砌的京觀,麻木、怨恨、驚駭,滔滔黑氣從空洞的骨質眼眶中透出。

“自一千六百年前,遼東便屬夏土,經久以來,莫不服中國為宗主,隋朝不武,以至于宵小竊據,朕心甚難抑。”

這是貞觀初年時,李世民就偶然說過的話,若非要經略漠北和西域,他早就著手平定遼東了。

太極殿中,李世民大馬金刀的坐著,威嚴深沉,“遼東動亂,君臣相斗,朕要乘此機會,出兵收服中國之土。”

殿中諸宰相和將軍皆肅然而坐,如今的大唐,海內富庶至極,且政治清明,不似隋朝那樣國富民苦。

編練的海軍,已經成了氣候,有大小運輸船只數千,在齊州儲存的糧草,已經足以供給數萬大軍經年消耗。

他摸了摸右手中的神器,這是洛蘇特意交給他的,自然是洛氏中那一件專管水域的神器,定海神針。

自貞觀元年以來,李世民已經不記得自己有多久沒有穿上這一身甲胄。

這三座城池,每一座都易守難攻,都是吸收了我洛氏鑄造山城的精華所在,攻下一座頗為不易,攻下兩座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就已經不可以道理計。

殿中大臣里面,隱隱分為兩派,支持李泰的自然是多,但也有長孫無忌這種和強勢的李泰關系不好,轉而支持晉王李治的。

有了這條不會被遼東國切斷的糧草航道,我大軍就可以從春到冬,從冬到春,一直進攻下去,而不用退兵功虧一簣!

或許陛下在北邊一路大勝,用不上我們,但一旦需要我們,我們這一路就將成為影響大唐和遼東間的勝負手。

至于儲位,朕將攜魏王泰親臨遼東,使晉王治留鎮長安監國,諸卿可有異議?”

他高聲向所有人高聲大笑著,“朕仿佛回到少年時,躍馬揚刀,敵酋湮滅,從來如此,遼東亦是!”

箕子道行軍大總管,這是洛玄凌此次出征的官職,他也是大唐第一任海軍總管。

以燕王李恪為遼北道行軍大總管,率領五萬騎兵進攻遼東。”

本公知道諸位所想,自古以來,水軍不過是破江淮的時候才需要的軍隊,打天下從來所依靠的都是步騎,但本公勸告諸位將這種想法收起來,上堪輿圖。”

幾乎所有人都不知道,天子早就已經下定決心立李治為太子。

“此番陛下任命本公為箕子道行軍大總管,統率水軍,諸位想必都有些懈怠。

當初隋文帝征討遼東國,就是因為風暴,結果三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如果當時有這件神器,那戰爭結果不提,至少中國子弟不會死的那么憋屈。

魏王李泰跟著天子去遼東,晉王李治留在長安監國,這種安排讓殿中這群聰明人也有些摸不著頭腦。

在一位大權在握的君主手中,只有李世民不想做、不愿意做,而沒有做不成的事,在李世民說出那一番為中國子弟復仇的言語后,殿中所討論的問題便已經成為了,如何穩妥進攻遼東。

箕子城,遼東國國都,是此次我大唐最終所要破掉的城池。

陛下將魏王李泰帶上,難道是想要讓魏王李泰立軍功?

魏王才華出眾,和文士的關系一向很好,現在陛下又讓他隨軍,看來是真的要立魏王為太子了。

對于李世民一定要親征的原因,其實群臣都知道是為什么,還是之前挑選遠征高昌的理由,沒有合適的人選,只能他親自上。

當年隋煬帝繞過安市城,結果沒能攻下箕子城,最終缺乏糧草,導致全軍覆滅。

在齊州的碼頭,無數戰艦橫列,這些戰船從宋州、揚州等沿海之地一路開到山東半島。

晉王還是個乳臭未干的半大小子,留在長安能有什么用,還是要看誰是鎮守大臣。

我軍渡過渤海,最重要的不是能攻下多少城池,而是要能夠建立一條能夠穩定供給大軍糧草的航道。

以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領六萬步騎從陸路進攻遼東。

遼東國地處偏北,天寒地凍,待草黃水枯之時,士卒難以進攻,戰馬沒有草料可吃,就要退軍,陛下率領大軍從陸地進攻,如果難以攻克安市城,就要面對繞過安市城的抉擇。

李世民是做好了一座山城、一座山城去攻克準備的,在不影響國中的情況下,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一尊天子,兩位郡王,十八位國公,十二衛大將軍有七個出征。

“大唐萬年!”

如今唯一所慮的便是,諸位宰相齊聲道:“陛下萬金之軀,國家儲位不定,不可親征啊!”

洛蘇對李世民說,大唐進攻遼東國時,絕對不會遇到風暴,便是這件神器給予的底氣。

李世民并沒有解釋,而是眼神復雜的掃過自己倚重的諸位大臣,他從御座上,緩緩坐直了身子,顧盼間宛如獅虎巡幸領地,“遼東本中國之土,中夏之翼,隋文一征,隋煬三征,而不能得,以至其國流離中國之外,其民不受光明所照,以至我中夏將士,禍死連族,首筑京觀,歷三十年,而風吹雨淋,蛇蟲鼠蟻,競相侵蝕,何其可悲?

朕今東征,欲收其土于中國,欲為中國報子弟之仇,欲彰中夏之威,欲顯大唐之盛,欲使天下知曉,隋煬帝無能,非吾諸夏天子無能。

可以說,萬事俱備,只待一聲令下,便可發萬軍踏平遼東。

安市城,箕子城之鐵壁,此城一破,箕子城洞開。

“陛下萬年!”

三路大軍,番漢共計十四萬人,雖然從聲勢中遠不如當初楊廣的一百多萬軍隊,但這已經是建立大唐以來,對外用兵最多的一次。

洛玄凌的聲音很是嚴厲,讓營中張良、程名振等人都振作起來,一副巨大的堪輿圖出現在洛玄凌身后,洛玄凌手中持著節杖,然后重重在三座城池上點下去,“遼東城,遼東之門戶,此城一破,遼東洞開。

“以洛玄凌為箕子道行軍大總管,率領三萬水軍渡過渤海,進攻遼東半島,并且建立穩定的軍備糧倉,接應陸路大軍。

地階·定海神針:持有此物,可使一定范圍內江河湖海風平浪靜,范圍及效果依據氣運點耗費多寡確定。

一件威力強橫至極的神器,在關鍵時刻能發揮奇效,對于中原王朝來說,進攻島國,最擔心的就是艦船技術差,在風暴中覆滅。

他渾身的血液在沸騰,他是馬上的君王,開國的君主,戰場是他的秀場,當他騎在高頭大馬上,馳騁在壯闊的平原上時,他建立了林木的荒涼和河川的奔騰。

太子出鎮后,國無儲君乃是大事,這種情況下,天子不能有任何閃失。

諸公,可知曉了?”

洛玄凌最后一句氣勢沉淵,虎視諸人,只要他感覺到誰還心中存在不重視,立刻就會將他踢出此次出兵。

為了這一次戰爭,洛蘇撥出了整整三十萬氣運點,來交由洛玄凌使用定海神針,對于一共只有一百六十多萬氣運點的洛氏,這是一筆極大的投資。

洛玄凌自然是希望能夠盡量節省,那就需要上下一心,誰要是給他找事,他不介意讓眾人知道什么叫做,洛氏之威!

當艦船從碼頭離開,徹底往海域而去后,眾水軍立刻就感受到,江河和大海的感覺果然不同,海岸線和遠海也極為不同。

有不少以為不暈船的大唐士卒,在海洋的波浪中,竟然暈船了,幸好洛玄凌早有預料,在船上配備著醫師,有這方面的藥物。

他在旗艦中,細細品味著定海神針,這件強大的神器,從他出現在海中后,就不斷向周圍不住散發出肉眼不可見的波動。

洛玄凌只覺自己成為了海洋之神,他雖然沒有掀起海嘯的能力,但卻有平復那些波浪的能力。

一丁點氣運點灌輸進神器中,神器魂影附身在他手中的節杖上,他的眼中突然亮起了晶瑩的光,手中節杖輕頓,一道只有他能夠看到的透明波紋,從節杖頓下的甲板上向四周散開,而后一道蘊含著磅礴巨力的浪花,在剎那間,轟然消散,水花四濺,擊在船身上,卻已經沒有絲毫的力道。

掌控!

這種對大海的掌控,就宛如神靈般,讓洛玄凌忍不住沉迷其中。

他目光熾熱的望著手中節杖,如果有無窮無盡氣運點的話,那大海將如同平地,再也沒有任何會毀滅船只的風浪。

可惜氣運點珍貴,這只不過是個不切實際的愿望。

大唐談不上傾國而來,但對于體量遠不如大唐的遼東國來說,依舊有如滅頂之災,尤其是遼東國中,本就有大量親唐派,大唐軍隊還沒來,就已經叫囂著投降。

一直獨斷的淵蓋蘇文氣的咬牙切齒,厲聲道:“中國之軍如何,百萬眾亦不過死于遼東而已,區區十萬人,不過有來無回。”

他的嘴很硬,但遼東國的士卒沒有那么硬,唐軍連戰連捷,遼東諸城摸不清唐軍進攻的方向,閉關自守,導致被唐軍各個擊破,而且大部分城池,所依仗的山勢,并不是萬無一失,面對唐軍的攻城武器,被一座座攻克而下。

繼首戰告捷后,唐軍連戰連捷,士氣愈發高漲,守城尚且難,更不要提野戰,淵蓋蘇文見狀終于有些驚恐,連忙派遣軍隊去守衛遼東城,他意識到,只有真正的山城巔峰,只有遼東城能夠阻隔唐軍的腳步,一旦遼東城失守,整個遼東就徹底失去,接下來就要被壓迫到鴨綠江。

唐軍花費了一些時間徹底清理遼東國周圍的城池,最終近十萬大軍匯聚在遼東城下。

李世民也再次見到了李恪。

大營之中,當李恪出現在他面前時,李世民幾乎有些認不出他來,在漠北辛苦征戰,又風吹日曬,李恪變得黑了許多,臉上帶著胡須,腰間挎著彎刀,顧盼之間,殺意凜冽。

“兒子參見父皇,父皇萬歲萬安,萬年萬福!”

李恪一走進帳中,就直接跪在地上,向李世民大禮參拜,眼中幾乎瞬間就噙出了淚水,只不過,不知道有幾分真情,幾分假意。

他的目光掃過營中諸將,大多都是他耳熟能詳的,都是大唐最有名的功臣宿將,而后他掃過了面上頗有矜意的魏王李泰。

對李承乾出鎮之事,李恪自然知曉,一想到未來的天子是李泰,李恪有些難受,但他毫無辦法。

李世民對李恪還是相當寵愛的,見到李恪這幅模樣,又是心疼,又是驕傲道:“恪兒,快些起來吧,你這些年辛苦了。”

“勞父皇牽掛,兒子不孝,為父皇藩籬,為國家戍邊,兒子不辛苦。”

李恪起身環視一周,坐在李世民左手第一位置,他是外鎮的燕王,從各項待遇和官職上,都是諸王第二,僅次于李承乾的秦王,又是魏王李泰的兄長,當然比魏王地位更高。

最新網址:irrxs新書推薦:、、、、、、、、、、

第三十九章神器定海神針第三十九章神器定海神針:、、、、、、、、、、、、、、、、、、、、、、、、、最新網址:irrxs

魏王現在還處于自己即將成為太子的興奮中,尤其是這些時日李世民在軍事方面對他面授機宜,讓他更是有些飄,完全沒有猜到,李世民可能是對他另有重用,他真的覺得自己成為太子是板上釘釘了。

對燕王李恪的些許不敬,魏王有些不高興,眼底有厲色,一閃而過,日后他做了天子,漠北這么龐大的勢力,是萬萬不可能放在李恪手里的,否則他日夜都難以安生。

燕王李恪到來后,針對遼東城的行動也正式開始,實際上當來到這里后,唐軍的士氣就直接爆表了。

因為就在遼東城外,筑著遼東最大的京觀,數以十萬計的頭顱被堆砌在一起,似乎每一個人都能夠聽到那些中夏子弟的哀嚎。

在那一刻,天子詔令中所說的“朕欲為中國子弟復仇”徹底具現化,那種同仇敵愾的氣勢,出現在幾乎每一個人心中。

軍心可用,但遼東城不好打,所謂山城,顧名思義便是在山中所建,主要依靠山勢來防御的城池,一座山城可抵十萬軍,毫不夸張。

李世民肅然道:“如今十萬大軍齊聚遼東城,前日勸降城中將領,但久在遼東,不識天數,不僅不投降,竟然還對我中原天兵,出言嘲諷,不戰而下是不可能了,如何攻戰,諸將出言。”

李績就是那個被遼東城軍民所嘲諷的將領,他憤然道:“陛下,臣以為當以雷霆之勢毀滅遼東城,先前在遼東所使戰法,不可再用,當滅盡遼東城之人。”

唐軍一路進攻遼東國的諸多城池,用的是王者之師法門,在俘虜遼東國俘虜后,軍官運回中原,但是很多士卒,都直接放回去,這種方式幫助大唐很快就拿下了大量城池,而且極大的爭取了遼東國的民心。

但現在李績認為,對遼東城這種負隅頑抗分子,沒什么道義可講,就要沖著屠光全城去打,一旦抱有這種想法,那戰術就多了。

李世民皺眉思索了一下,“愛卿將你的想法說一下。”

李績指著外間厲然道:“我軍此次所裝備的投石機,力大勢沉,能夠將遼東城城頭上的碉樓全部砸掉,如果我軍在遼東城外造一座和城墻一樣高,甚至更高的土山,就可以將石頭砸進城中,再在石頭上,澆上火油,將遼東城中,燒個灰燼,沒了遼東城中的刁民給守軍提供協助,看看守軍還怎么防守。”

對李績所言,李世民不可置否,又將目光望向其他人,“江夏王如何看?”

李道宗向遼東城瞟了一眼,沉默了一瞬后抱拳,“陛下,沒什么好說的,遼東城,城防堅固,平生難見,唯有強攻,至于英國公所說,還是要強攻之后,再做決定。”

唯有強攻!

這實際上是在場所有人共同的看法,在還沒有進攻遼東國時,這就是共識。

李世民希望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但事實證明,并不總有那樣的機會,他回想起了他當初圍困洛陽的那一戰,洛陽城從三萬戶,被圍困到只剩下三千戶,從隋朝東都,變成一片廢墟,僅僅幾個月的時間,那是他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場戰爭。

現在又是一場攻城戰,李世民有些頭疼,他不喜歡打攻城戰。

這種類型的戰爭總是會讓他覺得特別呆板,他喜歡騎在馬上,在萬軍叢中,尋找一閃而過的戰機,數十人沖陣而后贏得勝利,想著這些,他豁然站起,手中利劍出鞘,厲聲肅然道:“諸將聽令。”

“在!”

“諸軍輪番進攻,晝夜不息,拿下遼東城,朕允諾,除女子和幼子外,三日不封刀!”

打遼東城注定會是一場苦戰,而且會是一場傷亡不小的苦戰,所以獎賞一定要高,大唐的天子李世民,從來都體恤士卒疾苦,他絕不會讓跟著他出生入死的將士吃虧。

“得令!”

李績興沖沖的第一個出陣,他并不直接讓士卒沖鋒去攀登城墻,在遼東城面前,那不過是送死罷了,他指揮投石車,“給我砸,將那些碉樓全部砸掉,弩床給本將軍抬上來,裹上火油,等那些碉樓被砸掉之后,就給本將軍射。”

能投八百步遠且勢大力沉的投石機,以及能射六百步遠的弩床,在這個時代就如同重炮一樣,是攻城的無上利器。

如今的李績,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吳下阿蒙,他在一次次戰爭中,極速的兌現自己的軍事天賦,在投石機分散砸落之后,他很快就意識到,與其攻全面,不如攻一點,于是將投石機集中在一個點上,那些為了抵御投石機而建立的碉樓,完全沒有修補的時間,就已經被不斷落下的巨石損毀。

怎么才能順利攻下一座城池?

實際上很簡單,只要城墻上沒有敵人防御,那這座城池就會被輕而易舉的攻下,但怎么才能夠讓城墻上沒有敵人呢?

自然不是殺光,如果真的能夠殺光的話,那就不需要攻城了。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暫時驅逐他們。

投石機就是在驅逐城墻上能夠防御的屋舍,讓敵人赤裸的暴露在唐軍面前,而火油箭則是驅逐那些站在城墻上的遼東士卒。

如果這個時候能夠再有一陣風,那就更好了,會有風來嗎?

會有。

如果沒有,那就等待,在遼東這塊土地上,風總是不缺的,李世民在等待,李績也在等待。

經過連續十多天的進攻,唐軍的傷亡并不算大,因為并沒有真正不計傷亡的沖鋒,李世民不喜歡那種打法。

這些時日唐軍主要就是在動用投石機以及弩床,將遼東城的各種防御措施破壞一空。

而唐軍則除了先前的攻城工具之外,在這些時日中,又制作出了各種攻城工具,同時也在修建假山。

經過數百年的戰爭,中原的攻城工具進化很快,只剩下飛行工具還沒有制作出來了,在眾多的攻城工具中,有一種類似于云梯車的工具,非常強力,士卒可以站在頂端,不需要攀登城墻,就能夠和遼東城的士卒互相攻擊,最重要的是,可以在頂端完成向遼東城中縱火的任務。

在確定向城中縱火有效之后,唐軍的進攻愈發激烈起來,但這種激烈更像是掩蓋真正的戰術意圖。

上天不會永遠眷顧一方!

當強烈的北風呼嘯而至后,李世民知道自己一直都在等待的機會到來了,他果決的下令,“舉火!全軍進攻!”

敢死隊搭在高高的云梯上,向城中縱火,終日不曾歇息的投石機和弩床,再次響徹遼東城的上空,比往日猛烈數十倍的火焰橫陳在遼東城之上。

在遼東城中的軍隊看來,天上仿佛多出了無數顆太陽,這太陽沒有帶來絲毫溫暖,而是帶來毀滅,驚恐的暴鳴聲在城中響徹。

極致的混亂在城中出現,乘此良久,諸將皆身披甲胄,親自沖陣,尤其是契苾何力,率領著數百敢死隊,沖上了城頭,白刃廝殺。

遼東城能夠抵擋唐軍,所依靠的就是山城堅固,一旦被突破到這個地步,就絕不可能是唐軍的對手。

在如今這個天下中,唐軍的單兵素質,絕對是最頂級的一批,只有少數幾個帝國的職業禁衛能夠比擬,但唐軍的規模和紀律,讓唐軍的戰斗力,絕對的首屈一指。

遼東城守軍被斬首過萬。

遼東城的陷落被整個遼東的打擊是致命的,最重要的是,在這場戰爭中,唐軍所展現出來的極高素質,讓人恐懼。

當初楊廣就是在遼東城下,數次折戟沉沙,他選擇繞過遼東城,結果卻把數十萬人送進了地獄。

而現在,讓楊廣毀滅王朝的城池,就這樣被李世民征服。

當遼東城頭插上大唐旗幟后,李世民的目光向南投去。

大唐的鐵騎在遼東縱橫馳騁。

白山黑水為之戰栗。

諸番部為之戰栗,紛紛來到他的營前,奉上忠誠。

遼東國中的親唐派跪在他的面前,高呼天子不可戰勝。

整座遼東都在李世民的威嚴之下顫抖。

李世民在大營中,笑著問出征的諸位將領,“朕十數年不曾經歷戰陣,今在遼東出鞘,此劍何如?”

朕這么多年不打仗,現在亮劍一番,你們說朕怎么樣啊?

“陛下神威,自古帝王用兵,莫有及者。”

“陛下天縱,不為帝,亦當為古之名將哉。”

“陛下臨御,遼東膽栗,鼠輩為之震懾,此天龍之威也。”

諸將都毫不猶豫,發自內心的表達著自己的欽佩之情,大唐帝國永遠最后的底牌,那就是帝國的統治者。

李恪望著自己神威天縱的父皇,心中沒有一丁點想要反抗的心思。

他只想老老實實的待在漠北,當好自己的燕王。

李世民聽著這些贊美,尤其是魏征那個掃興的家伙不在身邊,簡直太爽了,他此刻躊躇滿志。

“隋朝以百萬大軍尚且不能收回遼東,朕以十萬人便可收回,這便是隋亡國,而大唐王天下的道理。”

李世民毫不留情的貶低著隋朝,當君王到了他現在這份上,他已經可以用平等,乃至于俯視的眼光,去看待歷史上幾乎所有君王,他可以用一種居高臨下的目光去看待所有君王,這是功績帶給他的底氣。

“遼東半島上還有誰能夠阻攔我大軍?”

李世民問著,而后將目光投向遼東半島上最后一座軍事重鎮——安市城。

他帶著審視的目光望著這座城池,這不過又是一座遼東城罷了。

大半個遼東國,已經沉淪在大唐的鐵蹄之下。

這場針對遼東國的戰爭,已經結束了大半。

安市城,不過是負隅頑抗,不過是螳臂當車而已。

這場戰爭將會在安市城覆滅的那一刻結束。

“秋天時,大唐的兒郎就會回到家鄉,享受勝利的喜悅,以及田中的豐收。”

李世民這般說著,大軍開拔!

(本章完)

最新網址:irrxs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