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南非與聯合省(二)
第十三章南非與聯合省(二)
前來與東岸商談荷屬南非殖民地地位問題是前東印度公司駐巴達維亞總督喬安·馬特索爾科。此君之前一直待在開普敦港,帶著三五個隨員,看起來終日無所事事,只有當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只請求靠港時他們才會登船,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而就當東岸上下對此感到見怪不怪的時候,有一天來自本土外交部的官員卻帶著“上命”過來了,然后與白玉堂這位同樣是外交系統出身的官員密談了一下午。第二天,兩人宣布代表華夏東岸共和國外交部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全權代表喬安·馬特索爾科開始就荷屬南非殖民地的地位問題進行談判。
談判前后持續了差不多將近兩個月時間。期間談談停停、停停談談,墨跡了不知道多少回,最后終于初步形成了一個令雙方都能夠勉強接受的協議,目前已經形諸文字并各自交由隨員帶回本土審閱、蓋章。
協議的內容大致有以下幾條內容,第一條——同時也是最關鍵的一條,其他所有內容都是以此為基礎的——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確認,原荷屬南非殖民地(包括開普敦、斯泰倫博什、布雷達斯多普在內的七座城鎮及其附屬土地)永久“轉讓”給華夏東岸共和國政府,轉讓價為十萬盾,并且這條也得到聯合省政府的批準,身兼聯合省執政和弗里斯蘭、荷蘭等省執政于一身的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也簽字確認了這一點。
這個寫在協議第一頁的條款,對于荷蘭人來說可不是一個容易下的決心,尤其是對奧蘭治親王來說更是如此。這個年輕的貴族挽狂瀾于既倒,將七省聯盟從法國軍隊的鐵蹄下解救了出來,同時施展出了高超的外交手腕,不但讓丹麥、勃蘭登堡—普魯士、巴拉丁、盧森堡、洛林、奧地利、西班牙等過與自己站在一起,共同對法蘭西宣戰,同時也讓英格蘭、瑞士及意大利的一些邦國事實上站在了聯合省一邊,并明里暗里提供了許許多多的幫助,使得大家更有底氣與強大的法國人進行斗爭。
所以說,現在的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在聯合省乃至整個歐洲的名聲那真是響亮無比的,以至于目前尚隱居在南尼德蘭的包括德維特兄弟在內一干共和派骨干們都黯然神傷,覺得今后他們即便返回了聯合省,怕是也很難與威廉三世進行爭斗了,因為他的威望實在太高,高到如果不出什么大的紕漏,他這輩子估計都沒人可以撼動了——這從如今聯合省國內的政治局勢就能看得出來,很多富商出身的共和派議員也迫于國內的大勢,不得不向奧蘭治親王卑躬屈膝,甚至狼狽為奸,德維特兄弟這么一幫他們以前的代言人,現在已經被無情地拋棄了,也不知道還有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這樣一個強勢的國家領導人、歐洲各國宮廷口耳相傳的明星、反法聯盟的頭號組織者,又怎么能夠輕易接受荷屬南非殖民地的淪陷呢?要知道,在他領導的國家節節勝利,收復了所有失地,并進入南尼德蘭與法國人對峙的當下,開普敦殖民地的丟失對他來說不啻于一記響亮的耳光,讓他的光輝形象微微有些黯然,所以他一開始是無論如何也不愿意接受這件事情的,即便東印度公司已經愿意面對失去開普敦殖民地的現實了,但奧蘭治親王卻不愿意,故他無情地駁回了十七人委員會的請求,讓他們繼續與東岸人進行談判。
可東印度公司又怎么與東岸人談呢?東岸人的目的是如此明確,就是要開普敦殖民地,東印度公司不給的話,一切都無從談起,因此雙方之間的談判一開始真的成效很低,雙方都在浪費口水,甚至于一度還中斷了好長時間。
真正對談判進程起到加速作用的其實還是國際局勢的變化。話說這幾年反法同盟與法國人之間的戰爭,當真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先是在1676年年中,威震萊茵河的法國統帥之一蒂雷納子爵率部進攻被德意志聯軍占領的斯特拉斯堡(同時也是德國人的總后勤基地),遇到了蒙特庫科利的頑強阻擊。雙方之間的戰斗一直持續到了當年年底,最終以德國人的徹底失敗而告終,不過戲劇性的是,蒂雷納子爵在當年冬天也突然得了急病,一命嗚呼,讓行將崩潰的德國人開始反攻,并一舉占領了萊茵河以西的一些土地。
當然他們的好日子也沒持續多久。第二年春天,法王路易十四急調孔代親王前往萊茵河戰區,然后通過一系列漂亮的戰役再度挽回了局勢,將德國軍隊逐出了萊茵河以西地區,德軍統率、意大利人蒙特庫科利為此黯然辭職,回鄉養老,將滿腹熱情投入到了軍事著作的編纂之中。
繼任蒙特庫科利位置的是洛林公爵查理五世,是剛剛病逝的前公爵洛林四世的侄子。此人先是與孔代親王交手了幾次,戰績勝少負多,不甚理想。不過孔代親王年事已高,在萊茵河嘔心瀝血了這么一年時間后,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于是路易十四又調了布特維爾公爵前來集體他的位置,擔任東線法軍集團的總指揮。
布特維爾公爵也是沙場宿將了,雖然水平不如他的大哥(他從小被孔代親王母親收養)及蒂雷納子爵,可查理五世也不是什么軍神,因此雙方基本上是互有勝負,法軍總后勤基地菲利普斯堡一度被德國軍隊攻克,可查理五世親率的六萬軍隊也被布特維爾公爵挫敗,始終被擋在他的家鄉、家族封地洛林公國的外面。
而接替盧森堡公爵擔任北線法軍總指揮的路易十四的弟弟、奧爾良公爵菲利普一世,這個在喜歡男扮女裝,很晚才確定了自己性取向的法蘭西親王展現出了不俗的戰爭指揮藝術,通過親自發起的一系列戰役,奪取了包括瓦朗謝訥、貢德在內的多座南尼德蘭城鎮,重創了西、荷、德聯軍,讓其統率奧蘭治親王灰頭土臉,一度驚慌失措,幾乎就要放棄經營很久的默滋河防線返回聯合省。
而如果說陸地上的種種失敗是讓荷蘭人感到一絲不安的話,那么海軍上將德魯伊特爾在西班牙近海戰敗的事情,則更是讓荷蘭人感到震驚。在此戰中,迪凱納率領的法國東方艦隊雖然被擊退,但奮勇作戰的他們發射了一發幸運的炮彈,將站在甲板上指揮戰斗的聯合省艦隊總司令、海軍上將德魯伊特爾擊中,迫使其受傷退出了戰斗。
這個意外事件沉重打擊了荷蘭海軍的士氣,因為他們不但沒有在一場勢均力敵的海上廝殺中獲勝,還失去了自己的指揮官、譽滿歐洲的海軍統帥——保守估計要休養半年乃至一年時間,搞不好就如同疾病纏身的孔代親王一樣直接退休了——這如何能讓他們接受?
當然以上這些事情都是在最近幾年內陸續發生的,有的甚至是今年上半年才發生的。但自從蒙特庫科利退休后整體局勢向法國人傾斜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荷蘭人的態度其實早就已經有所軟化,不過一直沒有表現出來罷了,直到今年一切達到高潮。
現在,綜合種種局勢的聯合省政府,確實已經感到形勢頗為不妙,開始考慮是不是繼續施展外交手腕,扭轉如今不利的戰爭形勢。當然在此之前,迅速與東岸人達成協議,先擺脫一個可能會讓自己陷入戰爭的泥潭,就成了聯合省政府的緊要之事。而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心高氣傲的奧蘭治親王才能夠稍稍低下頭來,授意阿姆斯特丹的十七人委員會去和東岸人談,迅速明確荷屬開普敦殖民地的地位,料理此間的一切首尾。
受命談判的喬安·馬特索爾科在明了阿姆斯特丹方面的底線后,立刻加速了與東岸人的談判進程,并且在最短時間內與東岸人達成了一致。這不,在獲悉荷蘭人已經接受永久割讓荷屬開普敦殖民地的現實后,東岸外交部門立刻行動了起來,派出代表陪同他們來到了開普敦,就一些細節問題展開了最后的磋商。
如今,最終結果終于塵埃落定了,東岸人以一個極小的代價獲得了開普敦殖民地,而荷蘭東印度公司則獲得了開普敦港永久向該公司船只免費開放的補償,即這個前荷屬南非殖民地的首府城市已經成了針對荷蘭東印度公司一家的***,還算不錯了。
另外,在喬安·馬特索爾科等任看來,荷蘭人獲得另一個重大的勝利則是,開普、平輿兩縣(即原荷屬南非殖民地)境內的荷蘭新教堂得以繼續保留,牧師仍可繼續主持宗教活動,發展信徒,前提是他們接受華夏東岸共和國宗教事務處的領導。
老實說,為了爭取到這個權利,荷蘭人付出了很多其他方面的代價前來交換。因為在他們看來,即便開普敦成了***,可城市內沒有心教堂、沒有牧師的話,這對他們來說仍然是一件極為失敗、不可想象的事情,因此反復爭取之下獲得了這個權利,一度讓東岸人還很是困惑,覺得這幫人真是宗教瘋子,有點不可理喻。
不過荷蘭東印度公司雖然失去了經營多年的荷屬南非殖民地,但他們往返歐洲的航線上還有馬斯克林群島、開普敦、西非殖民地、東屬佛得角群島等據點可以補給、停靠,就實質上來說并未有多大的損失,因為很明顯他們生意照做,市場也沒有丟失,那么還有什么可疑慮的呢?什么?東岸人可能會在戰時關閉開普敦港?拜托,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為什么要和東岸人作對呢?大家一起發財不很好么?
荷蘭人另一個獲得的所謂勝利就是獲得了在南非——注意,是整個南非,而不僅僅是荷屬南非——進行投資的權利。這份權利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方面極為看重的,這些酷愛追逐商業利益的家伙們,對于土地說實話并不是特別特別看重的,很多時候在他們看來,土地丟了也就丟了,但一定要有生意做!追逐商業利益幾乎已經成了他們一種深入骨髓的本能,為此哪怕在土地方面放棄一些權益也在所不惜。
荷蘭人的這種態度或者說處世哲學,東岸人不好評價是好是壞,但從一開始就努力追求為子孫后代爭奪更多陽光下土地的東岸人,對這些是不認同的,至少是不完全認同!因為他們很顯然更看重土地資源,尤其是南非這種地理位置關鍵且資源還十分豐富的地區,就更是斷斷沒有讓出去的道理了。
喬安·馬特索爾科與東岸代表談妥后,便于1678年1月底乘坐一艘從巴達維亞駛來的商船,返回阿姆斯特丹去了。而白玉堂在與本土來的那位外交官處理了一下首尾后,也匆匆返回了河中縣,繼續忙他最關心的事情,即南非鐵路的修建工作了。在他看來,這次談判只不過是一次小插曲,開普、平輿二縣不管荷蘭人同不同意,在他看來其實早就是華夏東岸共和國的領土了,這次只不過是履行個手續,讓東岸人更加名正言順罷了,畢竟對一處土地法理上的統治權有時候也挺重要的。
而喬安·馬特索爾科乘坐的那艘荷蘭東印度商船,則順著本格拉寒流快速北上,一路劈波斬浪,最終于1678年4月底越過波浪滔天的北海洋面,繞道蘇格蘭北部(為了避開可能在多佛爾海峽活動的法國西方艦隊)返回了阿姆斯特丹的外港泰瑟爾島。
在去年年底剛剛被荷蘭人從西班牙加的斯再度請回阿姆斯特丹的東岸駐歐全權特使李晴,也第一時間得知了雙方就荷屬南非殖民地達成協議的消息,這令他很是放下了一樁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