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時節,莊戶人家幾乎每天在田地耕作。
只有把田地整好,才能換來糧食,哪有閑工夫在外多待。
理由不可謂不強大。
等他們一行人懷著遺憾離開府城的次日,府試第三場也開考了。
這是府試的最后一場考試,一旦通過,就是童生了。
這一場,考策論。
依舊卯時一聲炮響,鑼響聽候點名入場時考生排成兩行,卻是每人幾乎提著食盒,背著書箱進入考棚。
由于這一場連考兩日,考試期間不能進,也不能出,是以自帶吃食,自備筆墨硯,隨身物品就比前兩場多了。
待被翻看過書箱、食盒,搜身,走完流程,拿到考號,進入考舍,坐定之后再聽一遍知府講話。
隨后,有衙役發統一的過夜棉被,還有有衙役提著籃子發放蠟燭,清水等物。
一應物品發放完畢以后,火漆封好的考卷來了。
一律的策論題。
共有五道大題。
專門考察此次闖過兩關的考生對律法、時政、文化、吏治等方面的理解和觀點來了。
這玩意兒,于平民學子而言,就和第二場考的雜文一個樣。
受身份所限,別說論、表之類的文體能接觸不多,法令題沒有看過足夠多的案件實例判文,也很難寫的出彩。
不過,這策論對于顧文軒來說,同樣不難。
為了應對從今日開始,以及院試依然會出現的策論題,他沒少費心思。
從瘋狂地背完手上所有時文集,逼著自己每日必須完成一篇策論,到近期每日完成兩篇策論題的。
期間還將大梁整套律法背誦下來,看多了邸報,不說其中幾道策論題目做過做,即使并不相熟,如今已不懼。
饒是如此,作答了一個白天的題,期間只簡單的用了帶來的干糧,去過一次茅房,才干掉三道題。
題量倒不大,難就難在出彩。
揉了揉手腕,待墨干,收好卷子和草稿紙,再用了帶來的干糧。
夜幕也即將降臨,點上蠟燭。
火苗小的,不是他嫌棄,在家哪個晚上不是最起碼一下子點上四根蠟燭。
就這一根蠟燭的亮度,可不敢掏出卷子。
他索性就在草稿紙上做完一道策論題,修改了幾處也不急著抄到答卷上。
用手巾沾了點清水,稍稍擦了把臉。
再將墨干的草稿紙收好,給掛到即使來場急雨也不會被淋到的高處,和考卷一起挨著放,睡了。
如他意料中的一般,半夜三更被尿憋醒。
借著外面火把燈籠的亮光,立馬拉動小鈴,去茅房放水。
再回來,人更清醒了,點上可憐的一根蠟燭,繼續掏出草稿紙答題。
不知不覺中,天亮了,正好趕上修改草稿紙上的兩篇文章,再盡量將字給寫漂亮點的抄譽到答卷上面。
午后。
考生紛紛交卷。
顧文軒也不等結束之前的一刻鐘交卷了,隨后交卷出去,一時還有些恍惚,府試就此結束了?
“咋樣兒?”
“還行吧。”
哪怕知道自己百分百通過府試,有料不準的也就是在前三名的第幾,在發榜之前,顧文軒都不會說自己必中。
周四順早知姑爺這臭德性,上回也是“還行吧”。
見顧文軒還想等大江出來,他立馬推顧二柱先帶顧文軒回去。
今天是最后一場考試,等會兒出來的考生多了,誰要邀請接下來幾天去哪哪兒,姑爺更不好推辭了。
那廂,快到申時,小白氏如約來知會周半夏一聲。
周半夏停筆,將抄的經文放好出廂房。
讓廚娘動起來,剛想去側門聽聽外面可有馬車回來的動靜,顧文軒進來了。
“這么早?就你回來?累壞了吧?”
“還好,就是被子一股子怪味兒,也不知有沒有虱子跳蚤,不敢蓋身上。
昨晚靠著瞇了會兒,下午實在待不住了,就先出來了。”
嘖嘖嘖,得虧沒有倒春寒,這兩天又沒下雨,天氣暖和了,回頭還是別參加八月鄉試了,讓你考個好幾天可咋整。
“你爹和平叔還要等大江和立哥兒,讓我先回來,咱爹陪我回來又過去了。”說著,顧文軒避開周半夏伸出的手。
你還是個小寶寶啊,怕你遇上拍花子了,你爹居然送你回來才放心。
周半夏失笑,緊跟上逃命似的往第三進院子疾步而去的顧文軒。
剛到廂房屋檐下,還沒邁進小廳,顧文軒就將書箱放下,“別動,搞不好有跳蚤。
先放著,等大江回來了,再讓知明他們一起收拾好了。”
不說這個,周半夏還真差點了還有一個食盒,現在不見了,想來早交給知明拎去前面灶房。
“別急,熱水馬上送來了。”周半夏將桌上特意放到溫熱的參茶,連壺帶杯的雙手忙著遞水。
顧文軒狠狠地喝了幾口參茶,“還是我媳婦聰明,可算解渴了。被關里面,我都不敢喝水。
你是不知道那茅房臭得喲,到了今早都沒法待。
我觀察了,大江位置比我還好,離茅房老遠了。”
“你挨著臭號了?”
“不至于,差不多隔了有五六十米,不走近聞不到,運氣還是不錯。
就是光顧著大江,又不好東張西望,不知立哥兒在哪兒。”
這話聽著,怎么有些不妙?周半夏剛要開口,就聽到外面有婆子送熱水而來的動靜,只好作罷。
“這回考生就明顯少了很多,應該距離臭號挺遠。
估計大江也快回來了,可以讓人先拎熱水進去候著了。”
也是。
見顧文軒進浴桶泡藥澡,想來還是擔心身上有跳蚤不敢先上“主衛”浴缸里面泡著了,周半夏會意點頭。
如顧文軒所猜測的一般,大江回來確實不慢。
周半夏這邊讓婆子備好熱水,不止大江,連顧二柱和周四順也回來了。
無須詢問。
聽前面動靜,就可知周長平和立哥兒他們父子二人也一起回來了,看情況兩個孩子還考得很不錯的樣子。
“應該可以。五道策論,其中三道都有反復練習過,還經過周秀才、白舉人,周大人批閱斧正。
剩下兩道題,換湯不換藥,端看個人文筆如何,寫出來可有出彩之處,能不能令批閱的考官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