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清初年

第二百七十八章 凱旋

穿越大清初年

穿越大清初年。

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追擊,皇太極十萬大軍兵分三路,從西拉木倫河起追殺林丹汗部眾,一路往西深進,不斷在后面躡尾追上他的殿后軍隊廝殺戰斗,不斷的沿途收繳他的潰散部眾。

其間皇太極曾經因為收繳的蒙古部眾太多而斷了糧食,所幸眼下草原處處都是牧草,淡水河流時常見到,馬匹也有水有食,不必額外調運,否則光是這后勤補給的壓力,就能讓他堅持不下去而撤退。

更幸運的是,除了沿途或擊潰或投降的蒙古部族能夠讓他以戰養戰,偶爾還能碰到鋪天蓋地般龐大的野羊群或野馬群,對騎熟的馬背民族來說,這就是天然的糧草補給。

皇太極自己在這場戰爭中更是身先士卒,和各旗將士們同甘共苦,兵士們若是沒有吃的,他也絕不會獨自飽食。而碰上獵物的時候,他天生神力,箭術精湛,更是在大金的將士中間留下了一箭貫雙羊這樣的傳奇故事,事實上他一支箭射出去,真的是射死了兩只羊。

還有一回,他大概是吃多了燒烤的肉食,上火流鼻血,可為了不讓林丹汗擺脫他的大軍追殺,他照樣策馬追擊,只是拿著個小碗接鼻血,就這么一路追殺,直到戰斗結束,他才騰出空來診治。

如此種種,足見這場追擊戰何等艱苦卓絕,但這些點點滴滴在他寄給蘇淺蘭的信里,卻只見其趣,不見其苦,字里行間全是滿滿的自信和一個征討天下的雄主的得意快樂。

或許在別人眼里,這樣的信,洋洋灑灑說的全是自己的事,對妻子兒子的關懷只是寥寥幾句帶過去,未免太不夠意思。

不過蘇淺蘭卻能從他的信看到他孩子般自夸邀功的熱情可愛,以及他那份急切想讓心愛的人分享他快樂,知道他為了妻子兒子過得更好而奮斗的心意。

他從來就不是一個擅用滿嘴甜言蜜語向心里人表達心意的人,他只會做,努力做,用他的身體語言和行動。

“察漢浩特……察漢浩特啊”蘇淺蘭合上了信,人仿佛又回到了當初剛穿來草原的那會,那個地方,就像是她的生活始點,而現在,皇太極的雙腳也終于踏上了察漢浩特的土地。

如今的察漢浩特,百姓已逃離大半,汗宮也已十室九空,林丹汗帶走了肯追隨他的所有民眾和后宮妻妾。

皇太極將大軍分別駐扎在城內城外各處,自己帶領親軍接管了汗宮,他將在這里短暫的停留兩天,見見歸降的各部頭領和這片地域的宗教最高首領,安撫他們并簽下協議之后,再繼續追殺林丹汗。

此刻的汗宮凳倒椅翻,凌亂不堪,值錢且能帶走的東西都已消失,好在桌椅家什都是笨重之物,雖有損壞,整理一番尚可使用,皇太極便叫人簡單收拾一下,整理出來幾處大殿,用作會商之地。

不過這天傍晚,卻有人來向報告,說汗宮內苑有一處奇特的偏殿,嚴嚴實實鎖著,里頭的東西基本上都沒丟。

皇太極起了好奇之心,移駕過去觀看,才發現這處偏殿真的是很冷僻,沒有住過人的痕跡,進去一看,里面東西雖然整齊,但都是用過的平常之物,有幾口看來應該盛放珠寶的箱子,里面都是空的。

不是沒有去找過在這汗宮做過事的宮女內侍,但戰亂一起,大金鐵騎踏入汗宮,這里的人就已經跑了個精光。

皇太極站在這蒙塵已久的偏殿中看了幾眼,正要離去,可又皺著眉頭回過了身來,這里他絕對是第一次來,卻奇怪的有種異樣感覺。

他想了想,把跟著他的人都趕出去,自個兒隨意的在屋中走了一圈,這種感覺竟是更加強烈,不必想,就自然而然走到了衣櫥前,驟然拉開衣櫥的門一看,里面竟然還掛著幾套蒙女的衣裙。

他的目光一凝,忽然明白了這個偏殿異樣在何處這個格局,還有這衣服的風格,分明就是出自蘇淺蘭的手筆

關雎宮的陳設完全按照她的習慣來擺放,他在關雎宮住久了,也就習慣了這樣的格局。難怪他進來會有種異樣的感覺連衣櫥里這幾件舊衣裳,都仿佛殘留著蘇淺蘭的氣味。

蘇淺蘭不是一直住在金頂白廟,沒有在汗宮里睡過一宿嗎?

皇太極疑惑的把衣物從鼻端放下,轉目四顧,忽然發現西墻上掛著佛教特有的西藏唐卡裝飾,上面畫著佛經里的故事。東窗遙望過去,還可以看得見極遠處金頂白廟的塔尖。

這不是蘭兒居住之地,而是林丹汗那個家伙把金頂白廟上蘭兒住處殘留的物品全都移到了此處他頓即明白了這一切。

“癡心妄想”皇太極冷哼一聲,看看那幾件蒙袍,再看一眼這屋中的陳設,拂袖離去,走到門外便朝手下擺了擺手,悍然下令:“給朕放一把火,把這地方燒掉不許再留下任何痕跡”

“嗻”十幾名親衛得了命令,很快找來柴禾堆滿這偏殿外圍,火把一丟,很快燃起熊熊大火,將整個偏殿都卷進了火舌內。

次日來朝拜的各宗教領袖中,就有金頂白廟的住持,皇太極談完正事,私下向這位住持詢問幾句,果真印證了自己的猜測。

又知道了蘇淺蘭當初在金頂白廟的時候對寺里的喇嘛都很不錯,樂意聽他們講經論道以排憂解悶,皇太極莞爾一笑,非但沒有留難任何宗教首領,反而大力支持他們傳播佛教,發展信徒,也由此獲得了宗教喇嘛對他這個新汗王的承認,擴大了他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影響。

兩日之后,皇太極離開察漢浩特,繼續進擊林丹汗,一直追到黃河邊上,才停下了腳步,留下兩支數萬人的軍隊,宣布大軍班師回朝,時值五月下旬,追殺林丹汗共耗時四十一日。

消息傳到盛京,舉國歡騰,這可是皇太極治下的第三次大戰完勝了,有些慣于夸張的百姓,簡直把他渲染成了戰無不勝的神,再加上蘇淺蘭這個活佛預言過的天命之人果真成了大妃,更是宛如火上澆油般,把皇太極的渲染成了未來天下之主,成了大金上下國民的驕傲。

相比于皇太極取得的成就,和多爾袞立下的赫赫戰功,布木布泰最高興的竟然是科爾沁的族人們經此一役,身份地位越級連跳。

因為有了大金國汗和大金國新封的和碩貝勒做女婿,科爾沁部儼然成了新一代草原的最強部族,當初跟著蘇淺蘭離開察哈爾投靠她父兄的那些原蒙古汗宮禁衛也都一個個立下汗馬功勞,成了支撐科爾沁這個新興超級部族的頂梁柱,令蘇淺蘭十分喜慰。

不過看到布木布泰那副高興的樣子,蘇淺蘭才發現,自己對科爾沁族人們的感情還是遠遠比不上布木布泰,這個妹妹對科爾沁故鄉的依戀和熱愛,也讓她依稀明白了原來歷史上那位孝莊皇后的許多做法。

比如她和哲哲皇后都強硬地要求大清皇帝必須娶科爾沁的格格,滿蒙必須代代聯姻,并且科爾沁的格格都被看作是天生的貴女,超越他族的尊貴,她甚至想把科爾沁打造成大清國的后族,專出皇后。

蘇淺蘭的看法完全不同,利益聯姻并非是最好的利益共享手段,多妻多妾時代的男人們,很少會為了妻妾而向妻族割讓關鍵的利益。當然如果有愛的存在,男人們會很大方,可問題是,利益聯姻而得來的妻妾,往往缺乏這個最基本的情愛,男人們怎么可能為不愛的女人付出?

還有一個關鍵是,布木布泰雖然認識漢字,也讀過許多漢文著作,可她的骨子里還是以身為成吉思汗的后代,流著黃金血脈而驕傲,她對漢人的看法一向都很輕視,對蘇淺蘭寬待漢人則很不以為然。

原來歷史中的她,斷然禁止漢女參選后宮妃嬪,禁止大清皇帝娶漢女,規定哪怕是漢軍旗的女子,也不得晉升為妃,生下孩子也不得繼承大統,就是她對漢人這種偏見的實證。

蘇淺蘭瞬間想到了很多,現在是她當了大妃,將來就是皇后,哲哲已死,布木布泰沒能成為皇太極的妃子,她,有著先天優越的條件,可以去改變這一切,制定出最合理公平的后宮制度。

不過,現在就去考慮這些東西還太早,在她的記憶里,皇太極親征林丹汗應該是進行了三次,現在才第一次而已未來應該還要再打兩次,林丹汗才會徹底化為歷史塵埃。

而要命的是,在原來歷史上,皇太極在林丹汗死后,收了他好幾個遺孀進后宮,跟哲哲、海蘭珠、布木布泰一齊,合成了有名的后宮五妃。這個歷史,究竟會不會重演呢?

還有她曾經的閨蜜好友蘇秦,明明是女真葉赫部的格格,卻做了林丹汗的大福晉,現在則是自己的丈夫去打她的丈夫,這實在是件讓人撓頭的事,蘇秦現在怎么樣了?她會恨怨她這個曾經的好朋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