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才大夫喝湯這時間,玉蓮問道,“才大夫,大爺家是不是發生什么事了?”
才大夫很確定,自己沒有和玉蓮說起過大爺家的事。而且這是別人家的家事,知道內情的人更不會到處說的。
所以聽到玉蓮這么問,才大夫是很意外的,“你知道大爺家的事了?”
這話,也就是說,大爺家真的出事了。
玉蓮點頭,把今早發生的事都說了,“早上來的時候,聽到他們在罵大爺……”
說完后,玉蓮心里是懷疑的,她皺眉問道,“那幾個,真的是大爺的親生兒女?”
看那語氣態度,該不會是撿來的吧?
聽完玉蓮說的才大夫,心里很是氣憤,“他們又來鬧了。”
玉蓮吃驚,“他們經常來嗎?”
才大夫點頭,說,“來了幾次,都是大早上來的,只有藥童在。可他一個小孩,做不了什么。”
“上次那些人又來了,被我師父看到了,就把人給趕跑了。”
玉蓮有些不解問道,“他們為什么要來找大爺?”
才大夫沒好氣道,“自然是為了錢。”
“大爺幾個兒女,沒一個是好的。幾個月前,就因為田地的問題,把親娘給活活氣死了。”
“這會,見大爺不回去住了,在醫館住下。怕大爺把錢給藏起來,不分給他們。所以天天來,要把大爺接回家里去。”
“他們要是真心待大爺的話,這么多年來,大爺也不會晚上來醫館守夜,白天去打一些零工掙錢。”
“大娘的身體一直不好,就因為家里沒錢,所以一直都沒醫治。”
“大爺知道那些兒女靠不住,所以自己存了不少錢。準備錢存夠了,就帶大娘看病。”
想到那天見到大爺背著斷氣的大娘走來醫館,跪地救安大夫救人,才大夫心里泛酸。
他嘆氣,“唉!沒想到,大娘先一步走了,這錢也沒用上。這不,那一個兩個白眼狼的,就盯著這錢,想要這錢。”
玉蓮聽得火冒三丈,“這樣的人,真不配為人兒女。就是做人,也不配的。”
也是可憐大爺了,老伴走了,兒女也沒一個是孝順的。
想來大爺不在那里住,也是怕有一天,自己和老伴一樣,會被氣死,干脆就眼不見為凈。
之前,玉蓮就很擔心大爺。這會聽了前因后果,她就更擔心大爺了。
想想那幾個兒女,應該也不會有后悔回頭的那一天。
玉蓮和才大夫說,“要我說,大爺一把年紀了,可是折騰不了的。要是自己解決不了,直接報官得了。”
才大夫搖頭,不贊成道,“家丑不外揚。始終是自己的孩子,那個做父母的,真的能忍心告自己的兒女。”
打斷骨頭連著血脈,這個玉蓮自然是知道的。她自己或許可以做得絕情些,可不代表,其他人也能這么做。
想來,大爺心里也還是有情的。
玉蓮無不為大爺之后的日子感到擔憂,“官府有震懾力。要不,這樣的事,往后還是會再發生的。”
才大夫心里明白,這事大爺要不狠心解決,那只能沒完沒了。
他也是很無奈道,“也只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看一步走一步。可報官告兒女這事,怕是沒人會做。”
玉蓮心道,我就敢,我也告過,還贏了。
當年外婆生病,家里沒錢,未成年的玉蓮找不到工掙錢。
在醫院被一位好心的病人家屬提醒,這才知道父母是有義務扶養兒女直到成年的。要是沒給撫養費,是可以告父母,要得撫養費的。
所以,玉蓮就去警察局報案。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找到親生父母,問他們要撫養費。而這錢,就被玉蓮拿來給外婆治病。
人想要活著,就不會在乎很多東西。他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活著。想要活著的人,可真的是什么事都能做得出來的。
所以,大義滅親,也是正常。
店里忙完了,也到了響午,安藥童肚子也餓了。他來到廚房,找玉蓮。
進到廚房,滿都是骨頭湯的味道。灶上的鐵鍋燉著骨頭,還有鐵爐上的小鍋也燉著。
安藥童問,“玉蓮姐,你煮了兩鍋骨頭湯?”
玉蓮說,“小鍋是給你們喝的,大的那一鍋,我想分給那些乞丐和災民。”
北方今年大干旱,所以很多災民都往南方來。所以這些日子,才會多了那么多上街乞討的人。
看不得老人和小孩那么慘,玉蓮就想著給他們送些吃的。自然,這吃的是不需要錢買的。
在安藥童拿碗勺湯的時候,玉蓮問他,“才大夫回來了嗎?”
安藥童說,“看時辰,應該快回來了。”
玉蓮站起來,和安藥童說,“你喝完就快點出去,我先出去,等才大夫。”
看向鐵爐,玉蓮說,“大爺,你也喝。還要麻煩您,幫我看著火。”
大爺電頭,說,“行,我看著。”
出去對玉蓮,在堂里等了一刻鐘后,終于見到人回來。
等才大夫坐下來歇著,玉蓮這才說道,“才大夫,我有事想要和你說。”
才大夫笑著點頭,說,“什么事,你說。”
玉蓮就直接說了出來“現在城里的災民不少,可能一天也吃不上一口東西。我想熬些湯,送給他們喝。可我希望是你的醫館出面分發的。”
安大夫不解,說,“這可是好事,積福德的。”
意思就是說,這么好的事,為什么你自己不去做?
玉蓮說,“人怕出名,豬怕壯。我一個女流之輩,做這樣的好事,怕是會惹非議。”
“大夫本來就是救死扶傷的。這件事要是由醫館出面做,那就少很多質疑和麻煩。”
“這就是我個人的想法。你仔細考慮,看可不可以。”
安大夫幾乎沒怎么考慮,就給了答復,“這可是積福德的好事,我自然是不會反對的。”
“這事,你就放心交給我,我會叫藥童在后院門口分發給災民的。”
見安打賭毫不猶豫的答應了,玉蓮有些意外,更多的是喜悅。
玉蓮感激道,“多謝你,安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