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戰國做皇帝正文
穿越戰國做皇帝正文。
便在刑、民、商三典編纂的同時,開元十六年春,太祖趙括下令以上將軍李牧為帥,統帥華夏步騎大軍及舟車水師合計約四十萬,開始了征服楚國之漫漫征途。()
楚國乃列國中地域最為廣袤、山川交錯、水路四流,地形最為復雜之國也。與楚國交戰,將不僅僅是步兵騎兵之戰,更是水師之戰。
幸在太祖趙括早早定下“重墨”之治國方略,墨家士子在華夏帝國大受重用。趙括懸以爵位封賞,又命人善加引導,將墨家士子的工業之才徹底地激發了出來。于是乎,攻楚之前,華夏帝國便造好了造好了宏偉的大戰船,更練成了十萬人之強悍水師。
水、陸兩路齊進,步兵、騎兵和水師齊齊發威,僅僅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便將偌大的楚國生生吞下。
同時,平定了南海之百越蠻族。期間,楚國老世族雖然秉著最后一口氣,欲圖頑抗,也有項氏一族拼死力抗,但畢竟抵擋不住趙軍大殺器之威力,抵擋不住上將軍李牧之兵法韜略。
華夏滅楚,大軍環南海繼續南下,又征服了數十個大小蠻族,打下了南海以西數千里之國土。在此處狹長之國土上,太祖趙括設立交趾郡,實乃華夏帝國在茫茫南海之上佳屏障也。
華夏滅楚,原本分崩離析之大周天下終歸于一統,只是國號便做了華夏是也。
楚國滅亡之消息傳到邯鄲,華夏帝國太祖趙括雖則只是面色沉靜地哼了一聲,但其內心深處卻是萬頃波濤洶涌,竟是閉目回憶起了關于楚國之種種歷史記憶。
究其原因,除了華夏終于一統之外,更是趙括在另一個時空里,曾在楚國腹心之地的一座大城市求學四年,對楚國、對楚文化有著獨特之情節也
楚國起源于江漢山川,數百年間蓬勃發展為橫跨江淮,以至在戰國末世據有整個南中國的最大戰國。而且,這個南中國不是長江之南,甚至也不是淮水之南,而是大體接近黃河之南。如此煌煌廣袤之氣勢,雖曾經之春秋霸主晉國也是相形見絀。
然則,就是如此一個擁有廣袤土地的最大王國,其國力軍力卻始終沒有達到過能夠穩定一個歷史時期的強大狀態。
戰國之世,初期以魏國為超強,中期除秦國一直處于上升狀態之外,齊國、趙國、燕國都曾經穩定強大過一個歷史時期。趙國更是因為穿越男趙括的到來,而得以真正地振興,并逐步一統華夏。
甚至那疲弱韓國,也曾經在韓昭侯申不害變法時期迅速崛起,以“勁韓”氣勢威脅中原。
也就是說,在整個戰國時期,唯獨楚國乏力不振。戰國楚最好的狀態,便是虛領了幾次合縱抗秦的“縱約長國”。戰國楚最差的狀態,則是連國君(楚懷王)都被秦國囚禁起來折騰死了。
可以說,楚國在戰國時期從來沒有過一次撼動天下格局的大戰,譬如弱燕勃起那樣的下齊七十余城的破國之戰。
所以如此,根源便在楚國始終無法聚合國力,從而形成改變天下格局的沖擊性力量。楚國的力量,只在兩種情勢下或大或小地有所爆發:一種是對包括吳越在內的南中國諸侯之戰,一種是向淮北擴張的蠶食摩擦之戰。這就是之所以楚國已經逼近到洛陽、新鄭以南,而中原戰國卻始終沒有一國認真與楚國開戰的根本所在。
也就是說,在北方大戰國眼中,楚為大國,完全不許其北上擴張幾乎不可能;而要楚國聚力吞滅哪個大國,則楚國也萬難有此爆發,故此無須全力以赴對楚大戰。
當然,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秦國威脅中原太甚,山東戰國寧可忍受楚國之有限蠶食。若非如此,則很難說楚國能否在戰國后期擴張到淮北。
不論如何,此楚國旦平,華夏終得一統也至于那名存實亡之東周,趙括輕松滅了東周公和西周公,并將周順王姬杰遷徙之邯鄲,賜予其良田百頃,奉養了起來。
開元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年,太祖趙括對匈奴、東胡接連用兵,以強悍之騎兵,徹底消滅了匈奴和東胡兩個游牧民族建立之國家,使華夏帝國徹底解除了北方游牧民族之威脅。
至此,華夏帝國版圖北及草原、南到南海、西至雪山、東至大海。穿越男趙括窮數十年之力,終于為華夏帝國打下了一方個碩大之國土,為華夏子孫留下了無盡之財富和驕傲。
開元二十四年,太祖趙括改稱皇帝,乃華夏帝國始皇帝是也
開元二十五年,已是人至中年之太祖趙括,終于迎來了第一個兒子的降生。此子乃太祖趙括之寵妃姬瀾(趙國姬姓女子,史稱趙姬)所生。
趙括對其子寵愛非常,取政通人和之意,為其取名為政,便喚作趙政是也。其子趙政,史稱華夏帝國太宗皇帝
(全書至此完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