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民國明珠

005遣散姨太太

說完了開場白,張太太就開始三五個一起的念丫頭仆婦的名字,說明白她們貼身的東西,全都可以自己帶走,另又分了衣服布料、洋元銅元。東西太多,她們自己是拿不動的,張太太都叫自己這邊的人幫她們抬出去。

大部分丫頭仆婦都是磕頭謝恩的領了東西走了,還有幾個機靈圓滑的詛咒發誓愿意留下來伺候太太和大姑娘。

張太太不說話,倒是她身后圍著的管家娘子紛紛亂亂的勸道:

“大姐快起來吧,大姐這就出去吧,太太大姑娘有我們伺候那,大姐要是不放心,以后還能過來看看那。”

這些機靈仆婦只好又多磕了幾個頭,帶了大堆的東西出去了。每個人都有三五個肩扛手抬送她們出去的人,雖然幫忙的很熱情,卻不允許她們私下到各處再啰嗦,看來也有一定監督的意思在里面。

丫頭仆婦們送走了,有名分的姨娘們一個個上來磕頭,她們每人的東西更是多了十數倍,老太爺看似無情,隨手一揮就把她們打發了,其實給的東西都夠她們一生衣食無憂了,姨娘們都是自家知道自家事,知道自己近不了老太爺的身,所以都是安靜沉默的磕頭出去。

到最后就只剩下一個李姨娘,這是老太爺房里最有體面的一個,分到的東西也最多。

從昨天開始,連續昏過去好幾次了,這個時候被人攙扶了出來,滿臉憔悴,好似老了好幾歲。

李姨娘就要跪下,張太太讓人搬了凳子給她坐。

李姨娘自然不會坐,就在院子地上跪了,一身白色孝服,孤零零的,看上去好像比昨天瘦了整整一圈似得。

張太太就把契書和分給她的東西都指給她看了。

李姨娘苦苦哀求,這些東西她都不要,只求以后能夠留在張家,給老太太供養的神佛們,還有老太太的牌位上香。

張太太自然不同意,李姨娘是伺候過老太爺老太太的人,她們不好留著,倒是張美溪看這個李姨娘長相喜氣隨和,又十分精干。多問了幾句。

原來這個李姨娘本來也是出身書香人家,認識字兒的,只是十多年前被響馬搶劫破了家,她和家人逃了出來,又遇上大饑荒,被她的家人按二十斤玉米面兒的價格賣出的,她還算是幸運的,當時還有直接換孩子吃的。

李姨娘被嚇破了膽子,認為張宅之外就是吃人的世界,就算拿了那大筆的錢財,出去了她也保不住。

桃子杏子聽了李姨娘的話就捂住了嘴,也跟著受到了驚嚇,張太太和大姑娘張美溪都面色不變。

張太太也有三十多的年紀了,是個見多識廣的大家主婦,張美溪看是博覽群書,有著一顆滄桑的小心肝。

因為這個李姨娘平時在張家還很有幾分薄面,如今這幅可憐兮兮的樣子,所以張太太也不好馬上回絕她,只是吩咐人帶她先回房休息。

自己也帶著女兒回正房歇息了,老太太院子里,自然有管家娘子們處理。

張家正房鴻鵠院里,家具是全套的歐式布置。

張家大爺和張太太夫妻對坐,一臉平靜的品著歐洲產的苦咖啡,張太太陪著喝了大半天,杯子里的醬油色的咖啡水也不見少,扯出手帕擦了擦嘴角,就說起來:

“李姨娘平時看著做事很是妥帖,服侍的也周到,本還想著,老太太去了,老太爺房里她也能當得起來了,誰知道老太爺忽然來了這么一出,人都讓打發了,東西也都分了。”

張大爺接口:

“老太爺搬了去前院牛馬房后巷,起了個名字叫養老院,這些年為了丁口的事情,老太爺沒少納妾,現在老太太去了,他都讓打發了,這是完全灰了心的意思了。”

張太太本來就是隨便一說,沒想到又扯出張家最沉重的話題來了,連忙改口說:

“這個李姨娘,就讓她留下來,給老太太牌位上香,還可以照看老太太以前供奉的那些神佛,用度還是按從前來的。不知道老太爺知道了會不會生氣。”

“是要不去麻煩老太爺,他也沒有什么不許的,這事你看著辦吧,別說老太爺了,張家現在這個樣子,我看見那些姨娘,腿都有些酸了。”

張大爺開了一句玩笑,不合時宜,卻是心里話。

張太太連忙賠笑接口:

“大爺,你還年輕著那。”

張家大爺大喝一口苦咖啡,閉目不語。

從此李姨娘就一心的拜佛燒香,舉止言談,真像是得了什么道行一樣,讓底下的仆婦們佩服至極,她以前在老太爺身邊伺候,怎么看怎么像是八面玲瓏的俏麗姨娘,如今怎么看怎么像不問世事的出家人。

張家的大姑娘張美溪今年十歲,她的親爹張家大爺除去張太太外,也納了十房美妾,因為張大爺實在是不愛女色,所以這些姨娘也是挖空心思想出路找靠山,有幾個實在對自己沒有信心的,看見老李姨娘得了安身的后路,也就經常去松風院串門了。

因為張太太十分愛好洋貨,張大爺的姨娘們也頗有一些見識,她們過去了松風院,終于給李姨娘指點了正確的參拜圣母儀式。

至于那些辭退的姨娘們,傍身的錢財都十分豐厚,在外面的婚姻市場上都是搶手貨,如今又是民國的新時代了。一時間附近縣鄉里,多了幾十樁皆大歡喜的姻緣。

張家老太太的喪禮在自己人看來雖然匆忙簡陋,可在外人看來,已經是足夠體面闊氣的,所以也沒什么好議論的,這山東又是最守禮儀孝道的地界,張大爺從此閉門不出,每日最重要的就是教導女兒。

作為張家第三代唯一的繼承人,初步打算將來要坐產招婿的人,再加上這么些年來,大姑娘第一次在家務事上出聲建議,老太爺認為自家孫女還算略微有些見識眼光。

這張美溪的日子,就緊張起來。

頭天晚上,有丫頭過來傳話,讓大姑娘第二天一早,就去大書房讀書去,張美溪如今已經徹底繼承了原主的記憶。就翻閱準備了大半夜。

知道自己五歲啟蒙,已經讀熟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的幾本啟蒙書,稍微還學了些名篇的詩詞曲,因著現在是民國了,并沒有學什么女則女馴,更也沒有四書五經。父親大人親自教些史記之類,另請了縣小學里的孔先生過來教些書法樂器,老太太出事之前,還正在大講特講三十六計,這個教育,倒也很有民國政府的開明教育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