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民國明珠

012大姑娘的新廚房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就進了臘月,臘月的白天很短,又陰冷,這日,張美溪整個上午都消磨在大書房里。

書房的書架油漆成白色,做的足有兩米高,一排排的,張美溪穿行在其中,恍惚覺得自己是走在高大的白樺林里。

兩個小丫頭桃子和杏子倒是站在桌案前,鋪開了筆墨紙硯,繃緊了小臉,一本正經的寫著字兒。

張美溪踮起腳尖,抽出厚厚的一本兒,帶了些許灰塵下來。

這是一本字帖,趙孟兆的。

張美溪嘴巴微微嘟了嘟。把字帖放到地下。

又踮起腳尖去抽書,一連七八本,都是字帖……

她有些失望,索性走到墻角,搬開一盆盛開的琉球狀嫩黃心菊花,

把菊花下的一只藤編圓凳子搬到書架下來,踩了上去找書。

大約這個書架就是放字帖的,也沒有寫標簽,也不知道多少年沒有人看了,有微微的灰塵和霉味兒。

張美溪翻了一會兒,就忘記自己腳下踩了藤凳子的事情了,小小挪了一步就踩空了。

噗通一聲,摔下了凳子。

“啊……”

隔著好幾排書架,小桃看不見人,只聽一聲響,急忙跑過來一看。

張美溪正自己慢慢爬起來,因為臘月,穿的夠厚,凳子也很矮,摔了一下也沒有什么感覺。

小桃趕緊扶著大姑娘走了幾步,在椅子上坐了。急急的問:

“傷到哪里了?傷到哪里了?”聲音里已經帶了哭腔。

張美溪想著,好像是腳崴了一下,就又站立來,要自己看。

小桃立刻就在地上跪了,又要檢查她的腳。

杏子要遲鈍一些,剛才也是嚇到了,這個時候才反應過來,看見小桃跪,她也是撲通一聲就跪了。

張美溪只好拉她們起來,又原地跳了兩下,證明自己沒有事。

小桃杏子這才放下心里,兩人臉上掛了笑,眼睛里幾顆豆大的淚滾下來。

張美溪在心里微微嘆了一口氣。

前世的自己,從三歲上幼兒園,到二十四歲研究生畢業。二十多年的求學生涯里,關系要好的女朋友幾十近百個。

自以為很會處理人際關系了,可這種動不動就跪的主仆關系,還真是讓人不適應。

不會處理,就慢慢學,學不會,也沒關系,反正民國了,時代浪潮向前奔涌,自己隨波逐流就可以了吧。

張美溪帶了桃子杏子把那個裝滿字帖的大書架草草整理了一遍。

桃子和杏子還在那里議論:

“這個王羲之的行書。”

“這本米芾的草書。”

兩個丫頭忽然歡喜起來:

“姑娘是想好好練字了啊!”

張美溪答:

“沒時間練,我找醫書那。”

桃子和杏子對望了一眼,然后桃子用很低很遲疑的語氣開口:

“大姑娘,孔老先生還是不好得罪的,姑娘前陣子還每天幾張字,后來越寫越少,這幾天索性都沒有了,天天往廚房跑,來書房也只是翻書,不動筆。”

桃子說完開場白,遞了一個眼色給杏子,杏子接著說:

“是啊,孔老先生還是不要得罪的好,人老了,事情多,磨磨唧唧的,我們寫了一些字,姑娘索性拿去,省的他啰嗦。”

“用你們寫的字?不用了吧。”張美溪覺得自己又不是真的小孩子,怕老師檢查作業,沒必要作弊。

“好吧,我從明天起,每天寫兩張字。”張美溪想了想,最后選擇了妥協。她也知道這個年代,不練字,說不過去。

小丫頭們怕姑娘不練字,自己要跟著受罰,所以才絞盡腦汁想了個代筆計劃,不過結局也不錯,她們并沒有因為大姑娘不寫字,而被牽連懲罰。

中午的時候,張美溪到正房鴻鵠院里陪張太太張大爺吃飯,一家三口,滿滿的一桌子菜,張太太都不理,洗了手,親自收拾一盤子黃泥螺。

黃泥螺銅錢大小,色澤烏青飽滿,外殼透明如指甲,張太太親手剝開殼子,拿銀質簽子除去內臟,收拾干凈一小碟,笑著遞給自家女兒。

張美溪揀起筷子,夾了一只放進嘴里嚼,有些黃酒的味,是生的,口感很糟糕,像生的帶粘液的章魚。

但是張太太親手揀的,就吃吧,張美溪不動聲色的把一小碟子全部吃完。

張太太見女兒吃完,極高興:

“看,到底是我親生的閨女,口味都隨我,我打小就最愛吃這個,這幾天就想的不行,發電報到上海,是你四舅舅親自揀了一壇子,讓人給我捎來那,足足用了七天,這東西過了10天就不能吃了。”

張美溪忽然一臉驚喜:

“四舅舅的東西送來了?我要的東西那?”

張太太笑呵呵:

“當然也送來了,你要的東西,可費了你四舅舅老大的力氣那。”

張美溪不等張太太說完,就提起裙子,飛也似得跑了出去。

桃子和杏子也跟著跑了出去。

張太太頓時虎了臉,啪的拍了一下桌子:

“先吃飯!”

張大爺在一邊賠笑:

“人都跑了,你還拍桌子,想嚇唬我那。”

張太太氣的又拍了一下桌子:

“就是要說你那,這孩子一點大家小姐的樣子都沒有,都是你教的。”

張大爺站起身來,拉了一下椅子,湊到自家太太跟前,檢查她的手,殷勤的要給她吹吹:

“我教什么了啊我,這么大的氣,仔細手疼。”

“還不是你,她字也不好好寫,我看那個孔先生,一把年紀的人了,都哭的鼻涕一把淚一把的了,說是沒臉在老張家呆著了,你也不管她,還給她弄什么廚房,每天又蒸又煮的。”

張大爺噗嗤一聲笑了:

“那可不是廚房,那個叫實驗室。又蒸又煮可和做飯不一樣,人家那都是做化學實驗那,現在外國出了那么多新鮮玩意兒,你樣樣都要趕時髦,卻不知道,做出那些新鮮東西的基礎,就是西方的化學和物理。”

“現在華夏要強國,第一要緊的就是要向外國學習,發展科學,發展物理化學。”

張太太聽自家大爺侃了幾句大山,忽然很不屑的冷哼了一聲:

“我們家大爺什么時候這么有學問了,要發展民主和科學了?前陣子,上海來電報,說是要辦紡織廠,買英國機器,你不是還說,種地最踏實,要先買糞肥修水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