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民國明珠

583大清全地圖(三)

高校長的前半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后半生榮耀傳奇,光環無數。到死后名載史冊,青史佳話。達成這樣偉大成就的原因只有一個,他作為山東先生的替身之一,冥冥之中,經常有和山東先生神交的錯覺。總是能夠通過蛛絲馬跡猜測出山東先生的意志,并且更加周到和精細的宣揚出去。

這間文豪名士酸丁們聚會的官邸會客廳供暖充足,眾人云起風興,情摯意切,慷慨激揚了一陣子之后,紛紛寬衣解帶,只穿著內層單衣,把魏晉的放蕩風范表現的淋漓到位。

高校長贊過書法,又引導著眾人研究地圖,標注巡邊的周大將軍行動路線,感慨著說:

“河山壯美,延綿九萬里。周大將軍為國巡邊,可歌可泣。鄙人欽佩至極,所以想著,諸公前幾日合力著稱的詩詞,正好可以再配一些地方的風物志,結集成書。”

酸丁們都拍手叫好,按著大民國全地圖上標注的各類地名。或者是搜腸刮肚,或者是查閱經典。做出了十多份地方介紹來。

新政府的辦事效率極高,不過半個月的時間,新的地圖和地理書就印刷出爐了。不出意料的,非常受歡迎。

最捧場的就是各地的督軍們,周大將軍巡邊,其實是要各地督軍配合的,需要他們換防,并且出兵駐防。這樣統一調度,令行禁止。正好解決了軍閥割據的混亂,讓全國大一統,全國一盤棋起來。

督軍們實際上是把這些地圖和書籍當做是軍事內參資料的。書很受歡迎,多翻印了幾次,然后又出補充冊,再補充冊,最后干脆每月一期。這就是后來鼎鼎大名的國家地理雜志的雛形了。

督軍們需要軍事內參資料,普通老百姓們偶爾也會買一份,充當消遣讀物。老百姓的需求比較簡單,眼界還停留在要吃的好,要穿的好,好住的好,要和鄰居工友們攀比……,好吧,其實老百姓的需求也挺貪婪復雜的。

總的來說,老百姓對這個地理和巡邊關注的比較少。關注的最多的是社會的中上層階級,以及預備役的下一代中上層階級,學生們。

高校長出書之后,又做了全國巡回演講,演講選擇的主要地點,就是大學和專門學校。比如上海本埠的平安工程師學院,已經擴招了多少次,在校師生過萬。

高校長給自家的學生演講。是輕松自在,信心十足的。

那天天氣不算是特別好,高天上堆積著大量灰白黑的云,云朵流轉變幻,就好像上演千軍萬馬交戰的大戲一般。

學生們人數多,年輕聰明靈巧的黑色腦袋一個挨著一個,從天空中俯瞰,簡直就像鋪了一層黑色的絨毛地毯一般。

高校長站在高臺之上,二藍布的長衫,隨風舞動。伸手指向身后那面方大了幾倍的大民國全地圖:

“來!同學們,跟我一起念,唐努烏梁海!”

學生們很聽話,跟著一起喊:

高校長滿意的壓了壓手:

“你們知道唐努烏梁海是什么意思嗎?”

學生們互相看看,很嘈雜的互相議論。

其中一個離得最近的學生助理回復說:

“好像是滿語!”

“對!”

高校長拍手稱贊。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周大將軍巡邊唐努烏梁海,這是天下的大事。你們一定要記得。下面跟我一起念,唐努烏梁海!”

底下的學生們開始熱血沸騰,跟著一起喊:

高先生說這是天下大事,后來的史書上也是這么寫的。

真實的細節,說起來還是很平凡的,周大將軍的巡邊大軍從木蘭圍場出發,人馬太多,人吃馬嚼,天氣苦寒,前鋒后勤,雜事繁多。雖然行軍速度比標準的軍事守則快了一倍,繞路的原因,整整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才到達唐努烏梁海。

北寒帶邊緣的早春時節,樹木低矮,除了葉尼塞河的冰雪還沒有消融,其他還有到處都是大片的顏色通透的湖泊,湖面如鏡,波瀾不興。

當地的土人打漁為生,生活貧寒,沒有什么剩余價值可以當成稅務來上交的,化外之地。那些打魚的土人,見了大軍,竟然也不害怕。

有公推的當地老者,走過來說話,開口居然是中原的漢話。讓人立時倍感親切。按老者的敘述:

“我們這個地方,原本是歸大清管的,早幾十年,大清派來過一個參贊。參贊老了后,多次向朝廷發信,請求派遣新的官員過來,朝廷那邊也不回復。后來簽訂了一個什么條約,說是我們歸了沙俄管轄,沙俄那邊也派來一個參贊。四年前,有個沙俄將軍帶了五十多個兵過來,把那個沙俄那個參贊殺了。現在我們都歸那個將軍管了。”

周大將軍說:

“把那個沙俄將軍帶來見我!”

他旁邊的豫武蘇將軍撇嘴:

“帶五十多個兵也叫將軍?早跑的沒有影子了,這天大地大,實在是不好找啊!”

周大將軍皺眉,想了想才說:

“不是都想當官嗎?前清怎么沒有派人過來?他們說的那個參贊,是幾品官兒?”

一個文員回復說:

“這不是武官和文官的品階,參贊是外交品階,和文官武官差不多吧,登記劃分是按照大使、公使、參贊、一秘、二秘、三秘、隨員七個級別。”

周大將軍點頭:

“那就算是是三品吧,看來資料沒錯,沙俄和前清都派得是外交官,沒把這里當自己的地界啊。”

文員回復:

“前清的編制,是歸烏蘇里臺將軍轄制的,只是距離太遠,一千多里地。”

周大將軍揮手:

“算了,不費那個心了,傳令下去,開工!”

周大將軍的開工工程,就是搞大型基建,就地開采了些大理石,又大量澆筑了水泥柱子水泥臺子,做出各種邊界和紀念碑來。

標注上,唐努烏梁海,自古以來,我國不可分割的領土之一。

相關、、、、、、、、、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