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太太,加上這條道兒,共計有三條路可走。”回話的是魯媽媽。
荷露亦點頭道:“婢子之前打聽過,到眠云閣有兩條路,沿路都是能賞景的。倒是今兒走的這條道,婢子卻是從沒聽人提過。”
她一面說話,一面便遙指了指白石西側的方向。
那里比別處高出一塊,勉強能夠掩住身形,且離著眠云閣更近,目力好的,應是能瞧見內中情形。
蓮香能夠潛至彼處,亦是個心思細密的。
紅藥默立片刻,忽地問:“這閣子左近連著幾條道兒?”
她們來的這條應是小路,附近想必還有大路可以通達。
萬一徐婉順是真有急事,借此地處置,而后悄然離去,也未必不可能。
魯媽媽很快便點出幾個丫鬟婆子,肅容吩咐了幾句,便命她們去了。
轉過頭來,望一眼正俏立于道旁的紅藥,她猶豫了片刻,到底還是上前勸道:“主子先回罷,奴婢們留在這里看著就是。”
“不妥。”紅藥搖頭說道。
語罷,輕輕一笑,又放緩了聲氣道:“媽媽這是怕我沾上是非,我都明白。媽媽放心,我只在這里呆著,絕不會往閣子里去,咱們這么些人呢,總不會有事。”
然而,不進去,并不代表拋開不管;而將此事交由婢仆處置,亦絕非良策。
此乃紅藥的未盡之言。
她自是希望徐婉順完完整整、妥妥當當地出來,然后大家各回各家,屁事沒有。
可她的直覺卻告訴她,事情不會如此簡單。
而這等不簡單之事,僅憑魯媽媽是很難平息的。她的奴仆身份擺在那里,可供其施展的余地不多。
紅藥卻不同了。
縱使身無誥命,她亦是王府兒媳,且背后還有個國公府,無論來的是哪一路神仙妖怪,她都能周旋一二。
思及此,她忽地想起一事來,忙問蓮香:“你可瞧見三房的人了么?”
安氏與徐婉順前后腳離了席,很大可能也在花園。
蓮香聞言,卻是搖了搖頭,道:“回太太,除了四姑娘并那小丫鬟,婢子再沒瞧見旁人了。”
那安氏去了何處?
難不成此事竟是兩條線么?
剎時間,紅藥仿佛聽見了自個腦瓜子轉動的聲音:“咔巴、咔巴”地,顯然不大順暢,隨時有卡死的跡象。
若是沒有多活的那一輩子,紅藥真不敢想自己此時會如何?
沒準兒已經跑了。
正自感慨著,一個婆子忽地跑來道:“太太,菡煙來了。”
紅藥登時一喜,忙讓人將之帶了進來。
那個與安氏說話的婆子,亦是此局關鍵。
菡煙一到,紅藥便急急地問:“金大嫂怎么說的?”
菡煙輕聲地道:“太太,金大嫂說了,有兩個婆子與太太說的很像,一個是管跟出門的韓婆子,另一個是風竹院的牛婆子。”
紅藥心頭跳了跳
風竹院?
“風竹院不是陳姨娘的住處么?”紅藥的語聲有點發緊。
菡煙點頭道:“太太說的是。牛婆子如今在風竹院管著家什擺設,聽說陳姨娘很器重她,一直說要提她做二等管事。”
陳姨娘,正是徐婉順的生母。
安氏——牛婆子——陳姨娘——徐婉順。
事情似乎明晰了,紅藥卻愈發糊涂。
這幾個人攪在一處,是要做什么?
“牛婆子是個什么來路?還有,陳姨娘最近在做什么,金大嫂可說了?”紅藥蹙眉問道。
她此刻的感覺,便如掌中雜色亂線糾纏,看似根根鮮明,實則卻不知這線頭在哪里,只得備細問來,以期從中尋找破點。
菡煙對此早有準備,此時便道:“回太太,金大嫂說了,陳姨娘這些日子一直在吃齋,沒大往外走動,也就四姑娘偶爾去瞧她一回。
那牛婆子的行動,金大嫂卻是不知的,只說她有個孫子在茶房當差,很是得用,前頭那個管事拿他當個親信,王爺有時候也讓他往外送個帖兒什么的。”
言至此,她踏前半步,壓低了聲音道:“金大嫂還說,前些時候府里備宴,那小子過手了好些拜帖,就拿回家去跟人顯擺。過后管事知道了,把他罵了一頓,他就老實了。”
依據徐婉順的詭異行止,紅藥覺著,這種可能性極高。
當然,她也不敢打包票。
紅藥蹙起眉,輕提裙擺,行至小徑盡頭,探首往外瞧。
入目處,是大片堆疊的白石,或似斧鑿刀削,或如層云疊浪,高低錯落、詭峻清奇,秋陽投射而來,灑下薄薄一層金屑,偶有斑駁處,便如白璧穿孔、雪峰藏幽,引人一探究竟。
而在白石的正前方,一座玲瓏小閣凌空而起,朱窗碧瓦、翹角飛檐,遠遠瞧著,倒好似自那云深處托生而出的一般。
一個姑娘家,身邊只帶了個小丫頭,偷偷摸摸去到某個封閉的、卻又是外人可隨意進出之處,個中意味,通常不大美妙。
依紅藥兩世所見,這類戲碼唱到最后,占八成會生出一種叫做“登臺亮相”的奇觀。
“怪不得叫眠云閣呢。”紅藥低聲自語,心下倒是覺著,此處端是雅致。
只可惜,怕是要成是非之地了。
越是如此,便越顯出徐婉順行事之詭異。
紅藥顰眉沉吟著,數息后,便吩咐魯媽媽道:“媽媽去找幾個機靈且腿腳快的,把通往眠云閣的那三條路都守著,若有人來,馬上報予我知。”
此一語,依舊是紅藥經驗使然。
按下心頭思緒,紅藥回首問蓮香:“四姑娘進去的時候,你可瞧見閣子里面的情形了?”
蓮香躬身道:“回太太,閣子四面的窗戶一直關著,四姑娘進去時婢子又離得挺遠,并沒瞧見里頭的情形。
過后,婢子繞到那一頭湊近去瞧了瞧,只那閣子里像是掛著很厚的帳幔,嚴絲合縫地,什么也瞧不見。”
說難聽點兒,就是“出乖露丑、名聲掃地”。
所謂丑事,未示于人前時,那也不能叫丑事不是?
唯有在大庭廣眾之下、被無數雙眼睛親眼瞧見,再四處傳揚開來,丑事才能成其為丑事。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