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大不如妻

第十五章 一尸兩命?

眾人又一次倒吸了一口涼氣:有這樣做父親的?雖然父母打罵兒女不是什么大事兒,可是如此侮辱自己的兒子就太過了!

于鈞卻只是恭順的道:“父親、母親息怒,是兒子的不是;還請父親母親小心身子,莫要氣病了,更讓兒子心里難安。”

于鈞現在何止是一個七十二孝的孝子,一百八十一孝也有了!

眾賓客一陣私語贊嘆:這樣的孝子哪里去找?于鈞平日里這人就是極好的,孝子從來都是應該相交的朋友,忠義可靠啊!于鈞此舉倒是讓眾人待他的情誼無形中多了幾分——這是他也沒有料到的。

不過眾賓客看向于父時,那眼光就滿是不屑了:這樣的好兒子,他還真是不配。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自家兒女就不得父母的錯處,可是他人卻是能論別人父母的對錯。

在講究禮教的當今,不孝的兒女們不常見,“不慈”的父母更是極少見了。

所有的賓客都認為于鈞不必再忍受下去:就算他父母鬧將起來要告他忤逆什么的,過堂時也有他們可以為于鈞做證,這樣的父母不要也罷——父母不慈,就是兒女想承歡膝下也是不能了,總不能連命也不要了吧?

提倡孝道也不是讓父母們為所欲為的,想打殺就打殺,想逼死就逼死的:不然國家沒有了年青人的支撐,不用敵人來攻就要滅亡了。

而且。如果天下的父母都對兒女們是非打即罵,那禮教中的“孝”字便成了極大的諷刺!朝廷也不喜歡“不慈”的父母,這樣的父母本身就是對孝道最大的侮辱。

于老太爺和于老太太已經來不及注意賓客們的神情了,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大夫已經給新娘子請完了脈,臉上現出了驚疑不定的神色。他正在伸手相請另外一個大夫過去給新娘子請脈,看意思要同等第二位大夫請完脈后對一對脈像了——大夫為什么驚疑不定,于家二老當然心里如明鏡一樣。

于家二老知道:現在沖進去阻止還來得及,再晚些等大夫們都請過了脈,就真無力回天了。

于老太爺看于鈞還擋在身前,二話不說直接又是一個耳光打了過去,因為于鈞低著頭。這一掌就打在了他的頭上:“滾開。你給我滾到一邊兒去!”于老太爺一心要闖進去,其它的根本顧不上了:就是于鵬兄弟在屋子的另一邊打作一團,他和于老太太都沒有注意到。

于鈞被打后一下子跪了下去,一面叩頭一面說道:“父親、母親,人命關天啊!如果新娘子在我們府中有個萬一,讓兒子如何能眼睜睜看著你們二老去上堂過審而受驚?萬一父母因此而病倒,讓兒子如何自處?還請父親和母親責打。兒子今兒不孝,在大夫們救治好新娘子之前絕不會讓開的。”

于鈞此話一出,就算心中稍有疑慮的賓客也全沒有了一絲懷疑:原來于鈞阻攔于家父母是這個用意啊!是啊,于家二老已經有了年紀,如果被人請走過堂審問怕是會受驚不小,回來非要大病一場不可。

讓于鈞代他父母上堂?可是新娘子的事情于鈞明顯什么也不知道,只有于家二老知情啊。

而且直到現在,于家的人還想阻止大夫們給新娘子請脈:看上去都有了拼命的意思;如果說于家人給于鈞定得這門事兒沒有貓膩,打死這些賓客他們也不會相信的。

于老太太看到第二大夫已經對蔣姑娘的手腕伸出了手指,她急得殺人的心都有了;看到于鈞跪在地上就是不讓路。于老太太氣得幾欲發狂,連連喝人進來把于鈞拖出去:可是屋里已經擠滿了人,哪里還能再進得來人?

而且屋中吵鬧成一團,屋外的于家仆從們哪里聽得到老太太的話?所以于老太太一連喝了幾句,卻連個答應的人都沒有。

于老太太一看無人來拉于鈞,終于再也忍不住了,上前便撕扯起了于鈞。她想扯起于鈞進里間去:她是又抓又撓、又打又踢,口里還是喝罵個不休;可是于鈞只是承受也不避讓,身子卻紋絲不動,牢牢的似粘在地上一樣,于老太太想硬生生的擠進去也是不可能的。

于金英倒是在屋中,可是屋外有許多的男人,她實在是沒有膽氣出來攔大夫們。

就算是她出來,一個人也攔不住三個大夫吧?

于金英極為著急:她也知道被人發現,蔣姑娘有了她二哥的骨肉是什么后果;但是她越急不知道怎的腿腳就越軟;她在屏風后扶著屏風勉強能立住不摔倒已經不錯了,哪里還能動得了半分:就是聽到于老太太喚她,她連大聲回應都做不到。

于老太爺本想阻止于老太太對于鈞的撕打:實在是太過難看,一點兒婦人應該有的儀容也沒有了;可是聽到于鈞還在爭辯,就是不聽命起身讓開時,他心頭的火氣也就大了;而他再看向里間時:大夫已經換第三人在診脈了,那兩個診完脈的大夫正立在一旁私語;當下于老太爺便再也顧不得許多,上前也去拉扯、抓打于鈞,希望能把他弄開。

眾賓客中終于有人看不過去,喝道:“于鈞不大不小也是朝廷命官,你們就算是他的父母也不能如此當眾責打他吧?!不知你們于府置朝廷于何地,又置皇上于何地!”

這可是誅心的話!

于老太爺和于老太太被這人一喝一下子都住了手,然后呆呆的轉頭看向了說話的人,心下升起了疑問:他們打不得于鈞嘛?兩個人對視一眼,都有些不知道所措:剛剛那人的話實在是嚇倒了他們——原來做了官后的兒子打不得了?沒有告訴過他們啊。

不過。于家二老并沒有找到是誰喝斥他們的:滿屋里都是人,看誰,誰都瞪他們二人,好似人人都喝斥了他們一樣。

打做了官兒的兒子嘛,當然是打得;只是不要當眾打。怎么打都隨做父母的便!但是現如今這樣的打法,就看人們怎么說、怎么看了;也可以說他們打不得,也可以說他們打得:就看于父于母是不是占得住一個理字。

一般情形,打朝廷命官那就是在打皇上的臉!

只是當今天子以孝治天下,所以把一個“孝”字擺在最前面;于父于母才會如此放肆,不把于鈞和紅裳的“發達”當成一回事兒。

于鈞已經被打得面目全非:臉上也受了傷,一臉的血污。頭發也亂了。衣服也被扯破了;真是要多狼狽就有多狼狽。

不過于鈞的眼睛里不見一絲難堪:想擺脫于家如果一點兒苦頭不吃,那是不可能的!于家可是他于鈞和紅裳生身的地方,血脈相連——如果于家人不是過份的令人發指,他和紅裳一輩子也不要想擺脫他們。

現在只是于鈞一個人吃苦頭,所以他心下很欣慰:裳兒只要好好的,日后再也不會被于家的人糾纏上就好;他吃得這點苦頭,一會兒于家人會加倍還給他的。他一點兒也不在意:于鈞的心情不錯,應該說很不錯才對。

趙一鳴聽到那人的話,忽然指了指自己的臉,對趙一飛道:“毆打朝廷命官,這個事兒一會兒要同岳父分說個清楚明白才好;自家人當然不用計較太多,可是朝廷的體面卻是大事我,由不得我們兄弟作主啊。”

說完趙一鳴還輕輕的嘆了一口氣:好似他極不想找于家人的麻煩,但卻被人所逼不得不找于家人的麻煩。

趙一飛也撫了撫臉,雪雪呼疼:“就是,我再小也是朝廷的官兒。如此被人打可是頭一遭呢;我被打兩下看在嫂嫂的面子上也算不了什么大事兒,誰讓我們是姻親呢,對不對?可是朝廷的體面啊,唉——!”趙一飛也嘆了一口氣,同趙一鳴嘆氣嘆得極為相似。

聽得一旁的眾賓客都低頭的低頭,扭頭的扭頭:他們怕笑了出來。眾人在心中都贊成了一句:趙家兄弟真太他媽夠義氣!賀客都是于鈞相熟的人,當然會為于鈞報不平了;趙家兄弟如此做作是為了什么。他們當然心知肚明,但卻就是不說破,反而還有不少人連聲附和:“朝廷的體面是大事啊大事,不能如此算了,不然被御史參上一本,就成了大罪了;到時反而不美。”

趙一鳴兄弟是絕不會讓于家人好過的:剛剛他們不提朝廷命官,就是怕讓賓客們聽到后起反感——以為他們趙家以官威壓姻親;現如今有人提了出來,他們兄弟當然要來個順水推舟了,因為眼下怕是沒有賓客會再為于家人說話了。

于是,一樁鬧劇被人扯到了朝廷體面上,事情一下子嚴重了,于家二老一下子傻了。

于老太爺聞言看了過來,看到趙一鳴和趙一鳴的臉也腫了,眼眶也黑了,當時便嚇了一跳:這兩個人的確是朝廷命官,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兩個人還不是他的兒子!被于鵬兄弟打了后,不是他能說算了就算了的;人家一定要追究,他就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于老太爺瞪眼看向了一旁:他要找于鵬兄弟二人先訓斥喝罵兩句,也算是給趙府面子,一會兒也好代于鵬兄弟向趙府求個人情;于老太爺和于老太太直到這時才發現:他們的兩個寶貝兒子正在地上打得難解難分呢。

于老太爺又氣又羞,一臉老臉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