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
作者:
書名: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當年詩仙豪邁長吟,這詩中夜游天姥山所在位置,就是新昌!
之所以詩仙,會留下此詩,會到新昌天姥山一游,其中有著深遠典故。
唐司馬承禎,晉宣帝司馬懿之弟司馬馗之后,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師,道號天臺白云子。司馬數次入大唐皇宮講道,備受武則天尊敬,大道外傳,天下聞名。
最后一次,司馬再一次受大唐皇室邀請,前往大唐帝國大明宮講道,走到新昌班竹古道,突然頓悟,大笑三聲,放棄榮華富貴,天下威名,回歸山隱,領悟大道,留下悔山、悔橋等遺跡,此地亦被道教奉為第六十福地。
司馬一生,識人無數,李白尚未發跡之時,司馬就是力贊,稱贊其“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借此李白留下千古名篇《大鵬賦》。
可以說司馬乃是李白的伯樂,亦師亦友,為了追隨司馬足跡,李白來到了新昌,在此感受到天姥山風光,留下萬古名篇《夢游天姥吟留別》!
而杜甫則是追隨李白之后,到新昌,游歷天姥山,留下了《壯游》等千古絕唱!
然后無數詩人墨客隨著李杜兩人的腳步,一次次來到新昌,留下一首首千古絕唱的詩篇。
這就是新昌!
五月,受新昌政府邀請,和起點無數作者一起,到新昌一游,首去大佛寺。
那天小雨如同調皮的小孩,時有時無,把整個天地洗得分外青翠,煙雨浩渺,山色空朦,真是好看。
沿著大道向著大佛寺前進,兩邊的天空,細雨落下,煙雨蒙蒙,把路邊小山,樓宇青松,渲染的云蒸霞蔚,令人贊嘆不已。
大佛寺創建于東晉永和初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曾經是我國佛學研究和傳播中心之一。李白到此后曾寫過一首詩曰:
新昌名跡寺,登覽景偏幽。僧向云根老,泉從石縫流。
寒鐘鳴遠漢,瑞象出層樓。至此看無厭,天臺覺懶游。
進入大佛寺,經過黃墻黛瓦綿長甬道,步步向前,露天彌勒遙遙在望,舉目望去,青山錦繡,細雨連綿,無盡祥光隱隱籠罩在廟宇之上,令人俗念全無。
佛心廣場莊嚴肅穆,北面石壁上有一個國內少見的巨大的“佛”字,高二十米,寬十米,頂天立地,蔚為壯觀,是弘一法師的字放大而成。佛字下面還有一個用石頭堆放的“心”字。寓“心即佛”的哲理,修行首先要修心,心是所有行為及其成果的根源,心無邪思,意無邪念,即常可自在;心正則邪不侵。對于我們平常人來說,要少一些嗔心、貪心、怨心,多一些愛心、同情心、寬容心。
在此廣場,小坐片刻,靜心看著那個佛字,漸漸地,你的煩惱憂愁就會緩緩散去,只剩下內心的平靜。
這種感覺很是奇妙,不知不覺的一種心靈的平靜,就會貫穿你的全身!
繼續向前,一路黃墻青石,古樹參天。耳畔不時傳來陣陣鐘鼓聲,夾雜有頌念佛經之聲,使人雖未見到佛像卻已經對大佛肅然起敬了。
放生池前,清水徐徐,微波不瀾。一條條魚兒在此暢游,寺內亭臺樓閣,相映成趣,秀樹名木,觸目皆是。
財神殿,千佛院,竹蔭敝日,環境清幽,香客在此焚香許愿,好一派佛門景象。
在此財神殿中,為財神請香一注,祈禱財神,賜我好運,每個人活在世間,必須和錢財發生關系,財神庇護,越多越好!
大雄寶殿之中,虔誠的信徒,遠從外地到此,為親人做起法事,無論是黃發少年,還是花甲老者,誦經聲中,不住跪拜,異常祈禱,專心致志,為那親人祈福!
在方丈大師的引領下,為我們緩緩講解各種大佛寺的傳說,輾轉反復,終于看到那傳說中的大佛!
大佛乃是江南第一大佛,早期南方巨型石像的代表作。歷史悠久,傳說無數!
山洞之中,一尊大佛,法相莊嚴,靈氣逼人,神采奕奕,其中最奇異處,大佛雙眼,無論你身在何處,都可以感覺到他在注視你,注視著天下蕓蕓眾生。
那雙眼處,其實乃是兩個山洞,古人能工巧匠,把光線運用得出神入化,使這雙眼睛更有靈氣,更有神韻,更加逼真。
佛像規模之宏大,氣勢之雄偉,歷史之悠久,令人嘆為觀至。
大佛之外,風光更好,奇異的銀杏樹下,委員長宋美齡當年留下的照片,那石椅石桌,殿堂,古樹,沒有任何變化,當年如此,現在還是如此,百年如一剎,仿佛時間在此停止。
第二天,在導游的帶領下,我們踏上班竹古道,緩緩行來。
古道之上班竹村,房屋古樸,數百年前,就是如此,今天還是這樣。村子中老人孩子,平靜非常,喝茶下棋打牌,過著那悠閑生活,毫無都市疲勞之苦,一片寧靜之地。
道路石子鋪地,崎嶇坎坷,在此行走,觀看這天地景色,就好像回歸過去。
千年之前,無數大能,就是在此行走,遙想腳下之路,當年詩仙曾經走過,坐下休息之處,當年詩圣曾經在此小歇。
仿佛當年盛唐輝煌,留在那里,千年不動。
仿佛聽到高僧細語: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能與你相見。
狀元樓前,旗幡招展,記錄著當年留下的輝煌。司馬悔橋,得道高人,看破世俗,舍去榮華富貴,回歸天地自然,終成大道。
繼續前行,終于來到天姥山下。
天姥山得造化之功,為一地之主峰,延綿千里,氣勢宏偉,八重跌宕!看著八重山海,要想詩仙當年,真是風光獨好。
據說如果晨曦時分,在此觀看,那時太陽初升,即見千巒爭秀,一望無際,層層疊疊的青巒秀峰萬分錦繡。
天姥山下,就是沃洲湖,山水一色,更是迷人。
沃洲湖,當年白居易在《沃洲山禪院記》里稱譽:“東南山水越為首,剡為面,沃洲天姥為眉目”。沃洲湖之北為沃洲山,道家第十五福地。
湖光山水,映帶四周青衫,景色幽靜秀美,水清見底,高空的白云和山脈清晰倒影水中,天地一體!
一只游船載著我們向湖中島嶼駛去,那里有著桃花島,有著春茶基地,每年為新昌創稅百萬。
游船在湖面上前行,粼粼水波,蕩起無盡波浪仰望天空,云片悠然地在移動,沒有一絲污染,下看湖面,碧水茫茫,其中鱗光閃閃,不時有小魚跳出水面,而遠處平展如鏡,湖色幽深,沒有一點纖塵。
這里有桃花盛開的島嶼,有清逸秀麗的湖心島,有綿綿香濃的春茶,有美不勝收的高山,有宏雄壯麗虛空多變的云霧,經雨水一洗,整個天地,顯得格外有神。山風過處,湖波微蕩,真是美不勝收!
新昌水系,三江縱橫,除了沃洲湖之外,其他地方,也是水系繁多,溪流密布,溪中卵石層層,水在石中流,時隱時現,千姿百態。
順江而動,可見高山,奇峰怪石,飛流瀑布,小溪碧泉,幽谷深洞,天地自然。既有恬靜悠遠的巧英水庫,以后又波瀾浩蕩的門溪水閘,還有碧波蕩漾的天燭湖。
十里春風聚遠山,三江浩渺接云天!
新昌之美,除了古佛,除了山水,還有人文!
新昌之雅,可謂古詩之風,王羲之臨池盡墨,十八名士,竹林飲酒,聚雅飲詩!詩仙李白,天姥當歌,詩圣杜甫,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
李秀蘭,劉長卿寄杯酬和,釋皎然、陸游投意交游,一身正氣,臨終三聲高呼“渡河渡河渡河”的宗澤。
半畝方塘留世間的朱熹,一扶鳴琴授心學的王陽明!
沃洲湖中真君殿,古老的調腔古戲,還在演繹那過去的戲曲,傳承千年,不斷在耳邊響起。
這些古人,為新昌留下了無數傳奇。
而今新昌人,也不負古風!
一路所見,無論是學者,還是官員,還是真君廟中的老者,說起新昌來歷,人人上引古詩,下說傳奇,侃侃而談,絕不停口,無數故事都在心中。
這故事是歷史的沉淀,是他們的人生自豪,是新昌人骨子中的沉淀,是新昌千百年的傳承!
有此傳承,新昌歷朝歷代中舉無數,數百年不衰,名滿江南。就是現在的新昌也是不俗,每年輸送清華北大學子十多人,在此一個縣市,其中有著七家上市公司,積累無數財富,中央委員,就是出身此地。
可以說人杰地靈!
新昌文化底蘊深厚,山水風光秀麗。沃洲湖的風采魅力、天姥山的奇幻風光、千畝桃園的如畫美景,近年來,該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旅游產業發展,相繼出臺扶持政策,傾力打造旅游品牌,現在漸漸成效出現。
這山,這水,這人,讓人流連忘返!
所以我就只說一句話,
©2004-2010,allrightsreserved主打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