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全當日愿(四十五)_大德云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難全當日愿(四十五)
難全當日愿(四十五)←→:
陶陽落水的事兒第二天晚飯后才傳到了天津,送到了二爺手里。
京里的信也是簡單,幾句話說明白了事情始末;前面兒二爺還皺起眉有些擔心,看到后邊兒楊九放了心,舒了一口氣兒。
“幸好幸好。”楊九在二爺邊兒上,看了書信,拍了拍胸口。
二爺揉了揉信紙,隨手丟進桌上的香爐里頭,一燃燒旋出一縷灰煙出來。
“陶師哥什么時候回去了?”楊九給自個兒倒了杯水,念叨著:“早知道咱們回京去過元宵,還能見他一面兒。”算一算啊,除了那會兒大林成親給見了一面兒,到現在也有大半年了,之前又在外邊兒一整年不著家。
二爺沒說話,手擱在桌上,拇指和食指揉捻著;眉頭沒有半點放松。
楊九最明白他這樣子,惦記著什么棘手的事兒,就是這模樣;以為他還擔心著:“別擔心啦,這不是說沒事兒嘛。”
二爺吐可口氣,帶著些不安:“我是擔心大林…”
陶陽是個聰明人,別的不說,起碼能穩得住;咱的傻少爺可不一定,或許他是長大了,但是遇上了陶陽的事兒,就只能是個孩子。
二爺甚至都能想到少爺的神情和慌亂的樣子;人家掉個眼淚,他昏睡著都不安穩,何況這回差點兒送了命,這以后可怎么辦。
楊九聽著話,手里動作一頓,也想到了什么:“他不會瘋了吧…”
看著楊九一副正兒八經得傻樣,二爺一下就笑了出來,擰了擰她鼻尖兒,道:“瘋了還怎么護著他陶崽兒啊?”
楊九一下就沉了聊,有些不高興:“這會兒都成親了,能怎么樣呢…”
又突然想到了什么,抓住二爺的袖口,問:“你說師父不會又偷偷把陶師哥給送出京吧!”
“想什么呢你!”二爺笑開了,道:“你當師父怎么想呢!”姐夫不管做了什么,都是為著他們這些孩子好;并不是鐵石心腸的人,否則當年怎么會讓傻少爺出了城去嘉陵關…
“我知道…”楊九癟癟嘴,道:“就覺得這倆看著也太讓人難受了…你看看陶師哥,一整年一整年的都不著家。”嘴里念叨著,手里動作也不停著,給二爺吹了吹晾著的湯藥。
“他在。”二爺接過湯藥,擱在一邊兒也不著急喝,不緊不慢地:“回來過,就是沒敢讓大林知道。”
“啊…”楊九掉了下巴,一臉不相信道:“他不是給麒麟劇社分堂站腳嘛?”
“那也總有空點兒的時候吶!”二爺笑著,覺著這傻媳婦真是越來越可愛了,道:“偷摸回來,給他爹過壽;見了大林差點耽誤出城的時候。”
楊九想起了那時候轉寒,猛下了幾場大雪,傻少爺病了還在書院忙著到后邊都給燒暈了;一下就想明白了,白了二爺一眼,酸道:“又是你給人幫的忙吧!”
耽誤了時辰怎么出城不知道,但他要是回來,一進城那消息沒一會兒就能傳到少爺耳朵里去!能瞞住這些事兒,又能把陶陽送出城的可不就這位爺了嗎!
二爺眉目含笑,沒有半點隱瞞的尷尬,手支著腦袋,有些孩子氣。
楊九坐直了身子,正視他,道:“不是怪您,只是您這兒到底怎么想的?又說大林不懂事兒,又要這么幫著人家…”
二爺也收了笑,正色道:“大林是不懂事兒,但是陶陽懂;陶陽沒錯。”
其實他們都沒錯。
楊九皺皺眉,沒反應過來這話;既然沒錯,您怎么還眼看著大林成了親…
二爺抬手揉揉楊九的頭發,不知是一種安慰,還是一種可惜,道:“是我的錯。”
楊九看著他,說不出話來。
“從前大林身邊兒有不少姑娘,他對人家也都挺好的。”二爺眼神有些空,像是回憶著什么:“要是陶陽沒離開盛京,他一輩子也想不明白那些事兒。”
“我們都怕他一下慌了神,就亂了。到時候傷的還是陶陽…明白嗎?”
二爺的話有些隱晦,雖然沒說明白,但楊九怎么會不明白;她自個兒從前也是這樣的想法兒。
咱少爺打小就和陶陽關系好,但和姑娘們的關系也不差,誰都不確定他心里怎么想的;或許只當他是失去了摯友,孩子心性,一時不適應就鬧騰著,就像小時候買不到煙花能蹲人家店兒門口哭半天,非要敲開店門不可;說到底,就是心里的不甘而已。所以二爺幫他出城,送他去嘉陵關的時候,楊九是支持的,只要了了心愿,就能死了心,要不他得惦記一輩子。
可誰知道,大伙兒都想錯了。
這少爺不是一時沖動,不是少年任性,也不是年幼胡鬧;是較真兒的。
就像那年買煙花,哪里是因為買不到煙花撒潑哭鬧,分明是要哄著那個喜歡煙花的人。
但現在,說什么也都來不及了。
所有人都說他不懂事兒,都讓他成熟穩重,都勸他長大想明白了就好;所以一塊兒變成了劊子手,砍了他的率真,滅了他眼里的光亮。
楊九覺著心里堵堵的,道:“那現在,怎么辦…大林不會和師父鬧吧?”
那師父得多難受啊。
“他哪里還有這功夫。”陶陽出了事兒,咱那大少爺哪里還會有閑心去干點兒別的;能走出一丈遠都是個奇跡。二爺想了想,道:“陶陽會處理的。”
他從小就老成,比其他師兄弟都有主意多了。
楊九一下就放棄希望了,原本以為咱二爺有辦法呢,但要是聽陶陽自個兒的,那一準兒沒有后來了。
他最懂事,也最狠心。
二爺眼神閃了閃,不多說,抬手拿起藥湯喝得干凈。
他不是不會,是不能;云磊清楚明了,他太了解陶陽了,陶陽從前不會忤逆師父,以后自然更不會;他從小在家里養大,師徒父子間有不能割舍的情分,這樣的壓力與責任擔著,他只會選擇道理上正確的一方。何況現在大林成親,小珍的肚子里都有了他的孩子,不管怎么來的,這孩子是郭家的血脈是他大少爺的未來,陶陽從來就狠不下心去毀了少爺。
但說到陶陽,二爺是佩服他的。他是這群師兄弟里年紀最小的,卻是最冷靜穩重的,連師父也說和陶陽聊天兒總能聊到一塊去;回想當時西北出事,他不想拖累了楊九馕的未來,可真看到她紅著眼在跟前兒說:“辮兒哥,我哪也不去。”,他一下就心軟得堅持不下去了,什么鬼道理鬼大局,哪有懷里的溫暖重要。但陶陽不同,哪怕在嘉陵關見到了傻少爺,哪怕看他重病昏迷還喊著:“阿陶…”的時候,還是能狠著心趕他走,還能回來送上賀禮,親眼看著少爺身穿喜袍娶他人為妻…
別的不說誰敢對楊九動念頭,二爺眼一斜,身邊兒的衛軍兵士就動手了。
陶陽不會犧牲任何人,也不會打擾任何人,從前這樣以后也是這樣,無論眼下如何,云磊知道他需要早點回京了;有些事一旦撕破了最后一重紙,就再不會有以后了。吃不到糖的委屈和吃到以后又失去的感受,是不同的。
而云磊能做的,也只有安排些人在京里護著點,必要時候幫個手;這會兒人在天津,也沒辦法給京里那小子出主意,但就算在也沒法子,木已成舟回天無力;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注定是要有犧牲的。
但愿他們,能珍惜眼前相處的時候,坦誠相待。
“走吧。”
楊九一愣,仍舊握著二爺的手。
他說:“去看看遇見你之前,我待的小城。”
楊九一笑,對上他眼里的星星。
這世上有些人連在一起都是奢望,一塊兒經歷了那么多事,好不容易走到今天,又怎么白費時光去悲傷;珍惜當下,攜手余生,不留遺憾。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