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鳳雛

NO.258 劉氏宗族的未來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NO.258劉氏宗族的未來

無論陰謀陽謀,設謀者當擁有與之匹配的實力,劉表與劉璋二人,如今已沒有叫板龐山民的資格,龐山民前來探望劉表,并不是于二人面前示威,只是想讓劉氏宗族知道,如今他們所擁有的,除去宗室奢靡的生活外,其他的特權,與一般世家無二,若劉氏后人們想要重歸朝堂,亦需要同世家以及寒門之間的子弟爭奪。

待龐山民與劉表商議之后,劉表也知道,今后劉琦于朝堂之上,所掌握的權柄怕是更少,劉琦才德爾爾,如今身居高位,只因其家世顯赫,可如今荊襄劉氏,已遜色于二蒯所指掌的蒯氏一族,與如日中天般的龐氏,更沒有任何可比之處。

只是龐山民亦說過,龐氏,蒯氏以及劉氏,今后如何,只看后人之間,相互競爭,可論及競爭,二蒯已年邁,蒯氏后人,無出類拔萃者,劉氏更是糟糕,如今朝堂之上,只余劉琦,劉磐二人,倒是劉琮,若一心求學,可看大用,只是比之龐氏,這起步點的差距,便如同天塹。

好在龐山民如今年輕,堪堪成家,若龐山民有了子嗣,其子承父業,將來可繼承兩州之地,這等身份,比之劉氏,更加貴不可言。

劉表雖心中也有不忿之處,可是事已至此,大局已定,劉表也知道,龐山民對待劉氏宗族,已經算是網開一面了,現在就是龐山民大手一揮,想要除去劉氏宗族。荊襄之內,又有多少人肯仗義執言?

念及此處,劉表于席間有些頹然,不過這般頹然亦轉瞬即逝,與龐山民推杯過盞,劉表躊躇許久,仿佛下定決心一般。對龐山民道:“老夫欲使琮兒,師從汝父,不知可否?”

龐山民聞言。點頭笑道:“當然可以,只是家父于書院之中,要求甚嚴。就是不知二公子能否堅持下去。”

“劉氏總要有人立于朝堂,不然數載之后,老夫故去,還有何人能保全宗族?”劉表說罷,不禁唏噓道:“老夫雖知山民不欲加害宗室,可是旁人呢?為人主者,許多事情也是迫不得已。”

龐山民聞言點了點頭,顯然也明白劉表心中顧慮,只是龐山民并不敢夸下海口,保劉氏前程。畢竟宗室于歷朝歷代,皆是身份尷尬,難以處理之輩。

見龐山民與劉表皆默然不語,劉璋似是鼓足勇氣,對龐山民道:“山民。吾亦欲吾兒,師從汝父。”

“與二公子相伴,倒也不錯。”龐山民點頭應允,對劉璋道:“季玉今后休要這般唯唯諾諾,若有所求,大可言之。季玉使北川人馬,盡數相投,避免百姓遭刀兵之苦,此等恩德,便是龐某,亦心中感念。”

劉璋聞言,抬起頭來,與龐山民對視許久,見龐山民神色不似作偽,點了點頭。

于劉表府上,飲宴之后,龐山民便踏上歸程,只是比之之前,車中多了兩個少年,劉琮,劉循皆坐于車中,與龐山民大眼瞪小眼的對視著。

龐山民見兩個小家伙神情嚴峻,便能猜到離家之前,劉表,劉璋怕是已叮囑過二人了,龐山民看著這兩張青澀的稚臉,心中也頗為復雜。

這二人便是劉氏宗族的未來。

“二位公子不必拘束。”龐山民見二人拘謹,對二人笑道:“此去長沙,二位是去求學,又不是去刑場,何必作這般姿態?”

劉琮聞言點了點頭,思索許久,仿佛下定決心一般,對龐山民道:“吾與循哥,皆質子乎?”

“質子?”龐山民聞言不禁笑道:“此事是誰與你說的?”

“家中下人,多有議論。”劉琮說罷,劉循忙向劉琮連作眼色,卻聞劉琮又道:“臨行之前,家父言上將軍乃坦蕩之人,若心中有惑,皆可相詢。”

“非是質子,而是學子。”龐山民聞言,輕聲笑道:“若你二人今后于朝上為官,不修學問,可堪大用?”

劉琮聞言點了點頭,劉循見龐山民并未動怒,對龐山民道:“可上將軍奪了家父土地,又使我劉氏為官朝堂,相互之間,有些矛盾。”

“并不矛盾。”龐山民聞言笑道:“西川百姓于季玉手中,早晚被人所圖,循公子以為,汝父比之曹操,孫權如何?”

“未見過那兩家諸侯,只是如今西川已歸上將軍,想必家父要稍遜那二人一籌。”劉循思索許久,輕聲嘆道。

“江東天險難下,曹操兵強馬壯,正因如此,龐某才攻略西川,但是龐某開疆拓土,目的卻不是屠戮劉氏宗族,而是平定這紛亂世道,雖龐某與季玉并無糾葛,卻不得已要攻伐西川。”龐山民見劉循懵懵懂懂,對劉循道:“至于劉氏或步入朝堂,或牧土一方,皆看劉氏后人有無真才實學,若二位公子可盡得家父真傳,日后亦可官至太守,州牧,于龐某眼中,只要德才兼備,便可身居高位,這與二位公子是否為劉氏后人,又有何關系?”

劉循茫然的點了點頭,或許對龐山民的長篇大論,有些不解,而劉琮卻是眼前一亮,對龐山民道:“上將軍當言而有信,若琮可得龐老先生真傳,上將軍便予琮一個州牧當當!”

“那也要二公子有這般本領才行。”龐山民聞言笑道:“或許二公子以為,荊襄乃劉氏家業,循公子亦覺得,益州乃季玉之地,可是二位可曾想過,十余年前,景升公亦非荊襄之主,君郎公之前可是冀州刺史,與益州毫無關系……”

劉琮,劉循聞言,皆無言以對,龐山民見兩個小家伙苦悶不已,對二人道:“勿要胡思亂想,你二人如今年幼,若奮發圖強,亦可趕超他人,龐某可應下二位公子,若日后勤修學問,修養自身,使朝臣心服口服,龐某便予你二人高官厚祿,又有何妨?”

“非為高官厚祿,只為保全劉氏名聲。”劉琮聞言,雙目灼灼道:“好歹琮也是州牧之子,父親失去的,兒子當取回來!”

“有這個志氣就好。”龐山民聞言,心中雖稍有紛亂,卻不以為忤,對劉琮道:“若景升公知你有這般志向,亦當欣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