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鳳雛

NO.265 千金買馬古

NO.265千金買馬古

三女聞言大驚,連忙追問,只是無論三人如何詢問,龐山民只道,驚喜之事,若說出來,便不是驚喜了。

于長沙周邊轉了一圈,總的來說,龐山民還是較為滿意的,荊襄招賢一事,由長沙一地起始,所以長沙周邊的官吏,替換的也是最多,蔣琬量才而用,治下各縣百姓對新任官吏也較為信服,且隨著龐山民漸漸把持荊襄權柄,降低農稅,增加商稅,百姓也少了不少負擔,便是那些一年前還遷往長沙的汝南流民,如今也各得所,逢年過節之時,餐桌上也可見些葷腥之氣了。

與此同時,路過院新址之時,龐山民還順路探訪了父親與水鏡先生,自陸遜求學司馬徽后,司馬徽終得償所愿,尋得弟子,準備將一身兵韜略,盡數傳授陸遜,陸遜學的認真,司馬徽教的起勁,且司馬徽曾言,陸遜此子,若學成出山,其用兵當不下大小鳳雛。

龐山民聞言也不禁好笑,龐山民于兵戰策,只是外行之人,龐統倒是本領頗大,只是陸遜若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盡得水鏡先生真傳,那今后荊襄可統籌全局者,又多一人。

實際上就算如今,荊襄也不比曹營之中賢臣能吏如過江之鯽,可大用之人于龐山民眼中,還是太少,賢才難得,像石韜諸院好友這般,可治一郡之地者,實在太少。

只是龐山民也心知肚明,這治理民生與攻城掠地不同,歷朝歷代皆是打天下易,守天下難,且北面曹操。

江東孫權皆非好相與之輩,于龐山民這里。便是打天下,也極為困難。

這是一條漫長而艱苦的道路。

于長沙與家人歡度除夕,新年一過,龐府于北地之中,細作又傳來消息,言河北袁紹,已于年前病逝,龐山民得此消息,不禁唏噓不已,這昔日最有望雄霸天下的諸侯。就這樣故去了。袁紹三子待父死之后,袁譚,袁熙合于一處,與幼子袁尚征伐不斷,且曹操因劉備投奔馬騰。顧忌長安安危,加緊了對河北的攻略。

正因如此,新年一過,龐統于新野的信便至長沙,如今曹操兩面受敵,正是荊襄興兵之際,且汝南被郭嘉所得之后,交由曹仁鎮守,龐統以為。這汝南久亂稍安,若出兵新野,奪汝南一郡,威懾許都,倒是對當下荊襄,一個不錯的選擇。

只是龐山民想都沒想便將龐統的打算給否決了。如今已得二州之地,對龐山民而言,掠奪土地反而不如休養生息來得重要,便是奪得汝南,荊襄亦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設城鎮,與其如此,倒不如將此重擔,留給曹丞相來做……

汝南久逢亂事,百姓投其余州郡者,十有,對龐山民而言,偌大的土地卻沒有百姓建設,如同雞肋,且龐山民還不想早早的便交惡曹操,對于曹操這個名震天下的諸侯頭子,龐山民心有忌憚。

比之曹操勢大,便是龐山民新得兩州之地,為新晉諸侯,亦不敢輕易挑釁,以弱斗強,要么不打,要么便一擊致命,至少就現在而言,曹操已具備征戰河北且抵御西涼的能力,便是兩線作戰,尚有余力,若此時龐山民妄自興兵,最后占得便宜者,或是西涼,或是江東,龐山民可不欲去作鷸蚌相爭,使漁翁得利之事。

回信讓龐統老實一些,龐山民便繼續與蔣琬一同,操持荊南民生之事,且命人將數架織機,送往襄陽蒯家之中,二蒯于府上親眼所見,那匠人紡布,不消半日,便得數尺,盡皆愕然。

這只是龐山民諸多點石成金之術的其中之一,若那龐山民將點石成金之術于荊襄盡傳,荊襄世家怕是趨之若鶩。

于是三日之后,蒯越來訪,于太守府中,蒯越與龐山民相見之后,不禁嘆道:“我家兄長已按上將軍之前說法,去勸服一眾世家了。”

“勞煩二位了。”龐山民聞言,拱手一禮,蒯越連忙避過,對龐山民道:“上將軍如今乃荊襄之主,不必這般多禮。”

龐山民聞言,不禁笑道:“異度公勿要如此,上將軍那個官爵,如何來的,你我皆知,在下與二位蒯公相交,不論官職,只論情義。”

蒯越聞言點了點頭,對龐山民道:“前日得見織機織布,我與異度盡皆驚詫,山民仗此神技,便是不與我蒯氏聯合,亦可實現之前夙愿,我與異度盤算一夜,不知山民之前為何將此厚利,授我蒯氏一族?”

“異度多慮了。”龐山民聞言不禁笑道:“龐某之前說過,蒯家于荊襄世家之中,乃是魁,若龐某不予蒯家好處,其他世家,豈會安心?雖人心趨利,龐某卻不欲見世家生亂,龐某相信,有蒯家為世家表率,這荊襄一眾世家,便是再亂,也亂不到哪兒去!”

蒯越聞言,恍然大悟,對龐山民道:“此與千金買馬骨,異曲同工。”

龐山民聞言,微微一笑,道:“龐某年少之時,便知蒯家對子弟教導,甚為嚴格,于荊襄多年,雖斂財無數,卻不曾霍亂百姓,世家若皆如這般,龐某又何必早早的便將蔡家驅除?”

見蒯越微微點了點頭,龐山民又道:“且龐某先前說過,錢財于龐某而言,唾手可得,所以龐某不介意別家世家,亦如龐家這般,富甲天下,且我荊襄若富,他家諸侯百姓,心中艷羨,盡皆來投,說到底,蒯家獲利,荊襄獲利,亦是龐某獲利,如今我兩家合盟,又何分彼此?”

“果然是為了人口!”蒯越聞言,心中踏實不少,對龐山民道:“既然山民如此大方,那織機一事,還請山民擬個章程,于世家之間,如何分配。”

“此事還是蒯公代勞的好,龐某于世家之中,不如蒯氏聲望。”龐山民說罷,擺了擺手道:“只是還有一事,龐某欲與蒯公商議,如今已臨近春耕之時,龐某以為,這荊襄世家已得巨利,不如拿些財帛,與龐某一同反饋百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