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鳳雛

NO.292 諸侯們都很忙

NO.292諸侯們都很忙

一覺醒來,神清氣爽。(天天中文)

吳夫人已在太守府安心住下,用過早飯,龐山民帶著二位嬌妻去吳夫人處請安之后,亦將他欲如何處理江夏之事,大致的與吳夫人說了一下。

江東損了半年稅賦,對孫權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孫權可以引以為戒,兩家安定數載,這區區財帛損失,江東自可彌補回來,吳夫人知道這是龐山民想要使她安心久居于長沙,心中也對龐山民一番安排,頗感安慰,幾人相談甚歡,吳夫人也告知龐山民,這逐鹿之事,全憑各自本事,她雖為婦人,卻看得開,若是江東無立世之命,自然也不會怨天尤人。

一個開明的老太太。

這便是龐山民NO.292諸侯們都很忙對吳夫人的評價,只是這種樂觀心態的背后,吳夫人又有多少痛楚,就不為人知了。

孫氏自討董之時,便早有大志,孫堅欲得天下,私藏玉璽,也亡于玉璽,孫策將孫堅所留玉璽,于袁術處換了軍馬,一舉與周瑜一道,平定江東,孫權雖坐領江東,于他為政之時,江東雖有發展,卻被龐山民連敗數陣……

總之,爭天下不是一條好走的道路,吳夫人一路隨孫家走來,雖坐享富貴,然而心中擔驚受怕,又有多少?

對于孫權是否會痛定思痛,從此有兩家罷兵之念,龐山民并不關心。

江東如今對龐山民而言,就像一只待宰的豬仔一般。江東根基不淺,卻疲于兵事,近兩年來,日漸衰弱,就算孫權重用周瑜,魯肅等賢臣能吏,這江東亦要面對荊襄傾銷。江東富強,荊襄所獲之利更厚,如今孫權根基所在。全靠世家,而奢華,便是世家難以拋卻的惡習。

荊襄世家如此。西川世家亦是如此,龐山民并不相信,孫權與周瑜有本領將這數百年來積累的世家頑疾,一朝改變NO.292諸侯們都很忙。

思量過江東之事,龐山民便把精力,放在了案上累牘的文案之上。

蔣琬乃長沙太守,只打理長沙政事,并無權處置二州大事,且龐家商隊于各路諸侯處,所帶回的消息。皆為密報,于荊襄除二龐與諸葛亮之外其余人等,無權窺之。

江東之事,塵埃落定,龐山民更為關心的是那個與他仇隙頗大的劉備。于北地曹操的長安戰事,以及河北之地,袁紹死后,曹操又有何所得。

如今天下大勢,軌跡已變,劉備之前人和之勢。已盡被龐山民所得,龐山民本以為,劉備已失人和,當一蹶不振,可是如今看來,其于馬騰處倒是過的風生水起。

案上的第一封戰報,便是說的那劉備已與馬騰,韓遂二人聯結,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大起數萬西涼鐵騎,馬踏長安的戰報,如今太傅鐘繇已盡起長安兵馬抵擋,只是西涼兵勢強大,已向洛陽,許都,求兵救援。

之前鐘繇亦有一路信使,往宛城求救,怎奈半道遇上了關羽大軍,被盡數殺散,宛城徐晃得信之后,追襲關羽,趙云所領軍馬,卻無奈二人勇不可擋,于宛地殺了一陣,兩軍各有損傷,徐晃心知難以全勝,只得命騎軍沿途滋擾,減緩關羽大軍行軍速,并致信許都曹操處,請求援軍。

曹操雖兩線作戰,卻并不慌張,與荀彧商議之后,曹操見馬騰勢大,欲引軍親征,將河北戰事全數托付郭嘉,并致信張魯,欲借其軍馬,由漢中發兵,取馬騰后路。

張魯,馬騰本無仇隙,只是曹操打著天子號令,張魯亦難以推拒,只得緩緩聚集兵勢,作欲出兵之態,劉備與馬騰,韓遂商議之后,一致認為張魯并無膽氣,襲擾西涼,除緊守沿途關隘之外,亦遣使送予張魯金銀財貨,已安其心思。

如今長安城外,馬騰大軍,已將長安舊都團團圍困,馬騰挾西涼鐵騎,其威勢不比昔日董卓,遜色多少。

好在曹操非靈帝,且那鐘繇頗有膽略,面對馬騰大軍,毫無懼色,依仗城高池深,將士用命,將西涼軍馬死死抵在長安城外,馬超,張飛二人連日叫陣,鐘繇不應,西涼軍馬,不得寸進。

只是春耕之時,對西涼影響不大,西北苦寒,羌人游牧,農時對其而言,可有可無,而長安周遭農田,盡數被西涼軍馬焚毀,無論此役勝敗,長安城這一年之中,怕是要顆粒無收。

如今龐山民已得朝廷敕令,曹操欲廣收荊襄糧草,龐山民卻心中躊躇,盤算著要不要售糧曹操,使其與馬騰相抗。

與劉備是有仇隙,可是那曹操卻是龐山民日后逐鹿中原的最大敵手。

雖與曹操之間,并無糾葛,這兩年以來,兩家關系也算和諧,可是龐山民卻知道,曹操之所以放任他漸漸坐大,只因抽不出手來攻伐荊襄,如今曹操兩處大軍,每日耗費無數,便是曹操這天下諸侯之首,亦難以支撐此等消耗了。

之前與江東交兵,還有借口不理會曹操所求之事,如今戰事已罷,龐山民即便是坐視不理,亦會與曹操結怨,想到此處,龐山民倒是覺得,售曹操一些糧草,亦無傷大雅,反正曹操平定河北,對抗馬騰,需耗時日久,這段時間對荊襄而言,正是發展生產,休養生息的大好時機。

當今天下,除荊襄,西川,江東外,北地諸侯都很忙……

龐山民于長沙也對諸葛亮更加想念了,論對天下大勢的見解,龐統比之孔明遠遠不及,龐山民心中在想,是不是當召孔明歸返,再與其商議如何應對諸家諸侯,反正諸葛亮與黃月英的婚期將至,待其成婚之后,再使其執掌西川之事。

西川離了孔明,還有法正,且黃忠,魏延,董衡等人,皆非泛泛之輩,法正雖精力多用于安撫南蠻,可張魯也因曹馬相爭,無暇他顧,如今倒不用擔心西川有變了。

想到此處,龐山民心有定計,當下修書一封,使信使徑往西川,去請諸葛亮前來議事,龐山民心中盤算,這孔明與他相交莫逆,孔明大婚也當幫其操持一下,順便亦可將先前奇術,帶往西川,如今二州皆龐山民治下,龐山民也不想厚此薄彼。

書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