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女學堂

第五五七章 跋涉

第五五七章跋涉

第五五七章跋涉

類別:

作者:金佶

書名:

下陸地行走,就不能像在船上這么自在。

在不同的情況下,錢汝君是同意,不同的人可以擁有不同的姿態。

在船上你可以散漫一點,因為要走失也很困難。但是人在沒有邊界的陌生地方,就應該要專心一點。守規定的紀律。

在外面行走,為了了預防半路有人遺失或走丟,錢汝君下了一個命令,要求他們必須組成一個隊伍。

依照隊伍前進。

錢汝君的要求是十個人十個人成為一排,一百個人為一組。

隨時清點人數。

“如果發現有人遺失,速來上報,并且馬上處理。”

清點人數并不是開玩笑的行為。

即使沒有人想要背叛,但是因為各種理由半路脫離隊伍的情況很多。

在走路的過程中,每個人的身體都會發生不同的反應。

有跟不上隊伍的情形所在多有。

這時候錢汝君的要求是如果隊伍有人出現狀況。

隊伍中其他的人就要伴隨著他,配合他的速度。

大隊伍需要伴隨著小隊伍。

九百個人,只有一個人發生狀況很難察覺出來,但是當一百個人出現不配合的情形,錢汝君就會很快發現,并對隊伍做適當的調整。

沒有無線電通訊的時代,要做到這些這些事情是非常不方便的,她只能把訊息盡量的放大。

錢汝君的電紙書有隔空通訊的能力,但是這種隔空通訊的能力限制太大。

她只能把東西傳到她非常熟悉的地方,而且必須是定點。

他們九百人都在行走。

十個負責指揮隊伍的人幾乎隨時跟著錢汝君行動。這是個人必須是動作最快的人,能夠隨時把錢汝君想要傳達的消息帶到隊伍里面去。

這時整個隊伍都在移動,根本沒有辦法固定下來。

所以錢汝君的電紙書傳訊方式是沒有辦法用在隊伍行進中的。

為了延長視野,錢汝君讓每一個負責人都準備了一個大旗子。

并且定下幾個旗號,可以比較簡便的把消息傳達出去。

他們不用特地跑到他們的隊伍,只要拿出他們的棋子就可以在一定距離之外指揮。

每一個組隊伍的旗幟顏色都不一樣,這也算是錢汝君金麥城的布料染色能力提升。

他們確定好排列的順序。

一千多個人,有一百多個人被留在船上,沒有跟著一起行動。

跟著隊伍前進的人數只有不多不少九百個人,整數。

當然,這九百個人不包含錢汝君。

錢汝君,其實是懶,為了方便計數。

九百個人頭,他認為這是最方便的數字了。而且有部分的陣法,也是用九這個數字來運算的。

因為九宮格其實是最方便指揮的一種隊伍形式,而且九百個人可以分成三組,分成九組,以及分成更零碎的組別。

“根據你們的估計,我們一路需要耗費多少時間。”

“報告公主,依照我們以往的速度,我推估保守我們前往目標地點需要十四天。”

“十四天,有點久。”錢汝君忍不住開始敲動手指頭。

“今年采人參的計劃估計會被這件事耽擱。”

“公主,你不是說我們是去搶劫的嗎?我們可以把城里的人參全部搶劫下來。就不浪費時間了。

他們都把人參采集送到城里去賣,即使是我們的商人想要在這里采購,也都是到城里面去,很少人是直接下鄉下的,根據他們的說法,城外太危險了,不見得能夠平安。”

“對呀,我們上次去的時候,他們發現城里的人參可多了,他們都把人參當蘿卜來啃,也沒有覺得有什么特別的,因為他們山里面這種東西特別多,而且他們發現可以吃,能夠提供精力,他們可不像漢人已經發現人參的功效了。”

這事上次入城派別的。采集組的意見就不一樣了。

“但是我們只要千年人參,八九百年的是可以,只不過不能馬上使用而已,公主需要能夠馬上使用的人參。”

“公主這么多人參,你吃不下吧?”

“我之前聽人家說過公主拿這些人參是要配成靈水的。我們每天都要喝那么多,好喝的靈水。你說公主能夠不要那么多人參嗎?”

錢汝君暗暗的在心中按贊。

這個解釋她太需要,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受過洗腦,她需要一個能激發大家工作態度的理由。

“我們不管是多少年的人參,都把它搶來給公主判斷就好了,剩下的我們再出城去摘。”

很多人聽說人參是為了他們而準備的,更是準備努力地收集人參。因為他們知道靈水的好處就是可以越變越聰明,身體也越來越好。在練武的時候幫助很大。

“大不了公主認為不達標的人參,我們再平均分配出去,也不占他們的便宜。”

錢汝君翻白眼,這叫不占他們的便宜嗎?被搶劫的人跟分發到人生的人肯定不會是同一批人。

不過錢汝君很認同

搶劫富裕的人,不必要的東西發給普通人,在以前好像有一個說法叫做劫富濟貧。

雖然錢汝君不是很認同這種做法,但是偶爾做一次她還是可以接受。

何況她不是被搶劫的人,而是去搶劫人的人,而且搶得又不是大漢百姓。他心里更沒有罪惡感了。

對普通人來說,人參能夠提振精神,讓他們更有精力去工作,而且人參在世面上并不貴。

不過如果吃太多人參,對于身體虛弱的人來說反而是有害的。

經過十天的趕路,他們終于來到了目的地附近。

錢汝君眺望著遠方的城市,在這個時代城市其實范圍并不小,因為這個時代的城市里面其實還包含了一些田地,而且樓房很少,幾乎都是平房。

后世用高層建筑來容納更多的人,但是在這個時代二層樓以上的樓房是很少見。

在這個時代樓房代表的是富裕,與后世的集合住宅不同。

幾十層樓高的樓房,不見得能夠代表富裕,而是更多人集中聚集在一起的地方。

“這次不是去做買賣,而是做無本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