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三章,人生在勤
第三百六三章,人生在勤
樣子普通,卻長著一雙水靈靈的眼睛,不大不小配她巴掌大的臉上正好。
招呼客人,上菜撤菜的同時不忘看一看街邊。
看有沒有什么潛在顧客。
小小年紀,已經有了做生意的頭腦。
見齊清兒和竹婉在街邊張望,忙走上前,疊出笑臉,脆聲道:“兩位姐姐,吃碗餛飩嗎?我們家的餛飩不僅樣子包得好看,里面的餡兒更精。今兒的餡兒是韭菜豬肉的,拌了又脆又香的碎白菜。湯是大骨頭湯,母親前一天就熬好的,里頭加了小蝦米,面上撒蔥花和麻油!兩位姐姐吃一碗吧,包您們滿意的”
她這樣說,有人還能說不吃嗎?
飽的都能被她說餓了。
齊清兒忙也笑道:“那好呀!來兩碗,大碗的!”
竹婉卻不怎么樂意。
一來,此趟出來她不知齊清兒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心中好奇。二來,這店面幾乎就在街面上,來來往往的人不說,那喧鬧聲就影響食欲。
因道:“兩大碗,吃不掉的。”
齊清兒剛欲說話。
那小丫頭就先開了口,一副你不吃我不休的可愛神情,道:“來這里像我這般大的小孩都吃大碗的呢,原湯化原食,都不夠吃呢!且說這深秋冬初的天氣,吃碗熱餛飩再合適不過了。”
意思是不得不吃了。
明擺著有些強迫消費的意思,卻讓人一點也討厭不起來。
齊清兒拉過竹婉的肩膀。
隨著小丫頭往前都了幾步,附身在她耳邊道:“你說得很對。來兩碗,大碗的!”逐又笑指著貼近街角的一張桌子道:“我們就坐這兒,離街面近些。”
小丫頭滿聲應了,小鳥兒一樣傳菜去了。
坐下后的竹婉環視一圈。
覺得齊清兒選貼近街面的桌子坐,一定是有道理的,逐道:“此趟目的難道是和街上來往的人有關?”
齊清兒笑笑,道:“看看街上形形色色的人有何不好,人生百態,均是婀娜多姿的”
竹婉覺得她答非所問。
也不再問了。
少時上了餛飩,那香味確實迷人。
小丫頭雖然沒有形容餛飩的香味,但卻已經在齊清兒腦子過了一遍,現在聞到的就是她想到的一模一樣。
竹婉捧著碗喝了口湯,清脆的湯汁入喉,她也逐漸放松下來。
齊清兒夾了餛飩細細品嘗。
耳邊各種各樣的叫賣聲,討價還價聲,你追我趕聲,姑娘們的嫣笑聲,不絕入耳。
再配山街邊橘黃色的燈火,和天際半點殘紅。
此情此景,吃碗餛飩,正如那小丫頭說的,再合適不過了。
齊清兒暗道:生活若能如此簡單該有多好。
尋常打扮,無妝無飾的二人,完完整整的融入了大街的熱鬧當中,像是萬花叢中的兩朵滿天星,一點不奪目,遠看幾乎辨不出來。
大半碗餛飩下肚。
竹婉居然有了滿足的表情。
面頰兩邊紅紅的,多了幾分女人味。
小丫頭很會識顏色,恰到好處的跑到齊清兒和竹婉跟前道:“怎么樣,兩位姐姐,餛飩吃得可還滿意?”
臉上的笑容傲傲的,好像已經知道了齊清兒肯定的回答。
齊清兒拍著她的肩,道:“很滿意。”
她開心一笑,又看向竹婉。
竹婉剛放了一個餛飩在嘴里,只顧著點頭。
這時,街邊突然圍了一群人,還有幾個書生樣的,對著墻角指指點點。
從齊清兒這邊看過去,剛好能看見那墻角。
相隔不過幾米的距離。
那里坐著一個人,十*歲的樣子,模樣清秀,簡單的梳著發髻,上面纏了一根淡藍色的錦帶。因他垂著頭看書,錦帶順著他的后腦勺貼在他長長的脖子上。
少年穿得并不多。
冬日的天氣清冷,尤其是太陽落山之后。
他卻只著一件洗了發白的棕色長褂,手腕以上的半截手臂都露在外面。可他似乎不覺冷,目不轉睛地看著手里的書。
好像他就是來大街上讀書學習的。
齊清兒和竹婉看了一會兒,紛紛露出好奇的神色。
旁邊小丫頭一副大人做派,解釋道:“此人每天都來,都是太陽下了山之后來,常常坐很久,我們都打烊了,他還坐那兒。”
齊清兒轉過身,一面對小丫頭說話,一面看著街邊的少年,道:“看他像是個書生,怎么淪落到大街上坐著。”
小丫頭歪頭想了想,道:“這我就不清楚了。”
其實她是不知道書生該坐在哪里,也未覺得坐在大街上有何不妥。故說她并不清楚。
但想了一會兒又道:“此人半年前就坐在那兒了。一開始穿得還很體面,三兩天還會更換衣衫,手里拿的書也多。可逐漸的,他好像沒衣服換了似的,每次都穿同一件,樣子也有些破舊。”小丫頭邊說邊沖那少年瞅了一眼,“說來也怪,他每晚都坐在那兒乞討,卻不像其他乞丐伸手要銀子。他每次來都往那兒一坐,目不轉睛的看書,也不管討沒討著銀子。不過,倒有幾個人時常過來給他丟銀子,然后又和他之乎者也的理論些什么,常常一講就是半天的話。按理說,他也不是沒有收入的,可偏偏這兩天他突然落魄極了,瞧他腳上連雙鞋子都沒有”
小丫頭拿那少年的處境和她自己的比。
覺得自己幸福多了。
齊清兒聽完之后,同情的看了看街邊的少年。
而竹婉則一直盯著那少年看。眉眼間似曾相識,可就是想不起來在哪兒見過。
小丫頭杵那兒看了一會兒,見齊清兒她們不接話,便走開了。
對她來說,生意才是最重要的不是。
竹婉低聲問齊清兒,道:“此人便是今晚的目的吧?!”
齊清兒輕輕斜視她一眼,道:“你說話小心,今晚何曾有什么目的。”
竹婉警惕地環視一下四周,然后端起碗,將剩下的熱湯喝了。
墻角的少年正襟危坐,不管面前圍觀的人再多,他都不寵不驚,恍如置身事外。
那圍觀的人大部分都是鮮少來城東的。
第一次見這樣的乞丐,都很好奇。
穿得破舊,卻干凈。模樣窮酸,氣度卻不凡。
完全突破了乞丐的另一個高度。
有尊嚴的乞討。
愿意施舍的接受,不愿施舍的也不強求。
有人便指著他面前的一張白布道:“你寫的這人生在勤,不索何獲。說的是乞討呢,還是讀書呢?若是乞討,你光出來索了,可沒見勤快的伸手討要啊。若是讀書,你倒勤快,坐在街邊不忘讀書,坐得和和尚打禪一般,可沒見你索了。”
少年目不轉睛,輕道:“乞討不是強買強賣,我表達了我需要救濟的意思,就足夠了,對方給與不給,實在不是我能決定,有何必伸手討要,惹人嫌棄。至于讀書,這位兄臺又如何知道我沒有索呢?”
周圍頓時安靜了幾分。
來圍觀的幾乎都是手不沾書,眼不掃字的城民。
少年的一番話,很多人都沒反應過來。(未完待續。)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