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

第41章 為萬世開太平

第41章為萬世開太平第41章為萬世開太平→、、、、、、、、、、、、、、、、、、、、、、、、、

劉據猛地轉身,目光如利刃般掃過二人和群臣,憤怒道:“此事絕非偶然,你們以為朕不知道你們在背后的小動作嗎?在這開恩科的關鍵時刻,你們竟然徇私舞弊,阻攔平民學子,到底是何居心?”

衛伉和公孫賀還想開口辯解,劉據憤怒地揮斷,冷笑一聲,聲音中充滿了鄙夷與憤怒:“哼,你們仗著自己的權勢,為所欲為,眼里還有沒有朕,有沒有這天下百姓?”

“還有,你們真以為平日里的那些勾當朕不知道嗎?”

劉據微微擺手,張湯心領神會,沉聲道:“衛伉、公孫賀,你們仗著天子寵幸,欺壓百姓,強占民田,迫使他們流離失所。”

“無端索取官員賄賂,飼養打手,橫行霸道,所作所為,簡直是天理難容,罪無可恕!”

劉據看著跪伏在地,渾身發抖,卻仍不知悔改的二人,眼中滿是失望與憤怒,大聲沉聲道:“衛伉、公孫賀,你們身為皇親國戚,朝廷重臣,不思報國,卻為禍朝堂。朕決定革除你們的爵位,永不錄用!”

這時,石慶壯著膽子,聲音顫抖地說道:“陛下,衛王剛剛為大漢建立功勛,也有兩位侯爺的功勞,還望陛下三思啊。”

“陛下,宜春侯,南奅侯心懷大漢,更是對陛下忠心耿耿,還望陛下開恩呢。”金日磾也站出來為兩人求情。

“陛下,這處罰是不是太重了?”

其他人也紛紛為他們求饒,聲音在大殿內此起彼伏。

劉據眉頭緊緊地皺在一起,目光如電般掃過眾人,厲聲吼道:“朕行事公正,豈容你們以私廢公。衛青將軍深明大義,豈會因一己私利而不顧大局。”

“朕今日若不嚴懲,如何對得起那些被阻攔的學子,如何對得起天下百姓?”

衛伉和公孫賀聽了,忙涕泗橫流地求饒道:“陛下,臣等知錯了,還望陛下從輕發落啊!”

劉據深吸一口氣,強壓著心中的怒火,沉聲道:“朕意已決,公孫賀即日起發配嶺南,永不得回長安,衛伉就交給衛王自行處理吧。”

衛伉和公孫賀聽了,臉色頓時變得像死人一樣煞白,身體如被抽去了筋骨,癱軟在地,眼神中滿是絕望與無助。

“另外,張湯,傳朕旨意,從即刻起凡是與衛伉、公孫賀二人有所勾連的,無論是誰,全部清出朝堂,永不錄用,違令者,殺無赦!”

劉據再次擲地有聲,當場便有數位身居要職的大臣大呼饒命。

群臣見劉據態度堅決,都紛紛低下頭,不敢再言語,大殿內陷入一片死寂。

他們心里都明白,天子如此處理,怕是會引起衛王和衛氏不滿,恐怕會引發朝堂動蕩啊。

當然,也有人在心里暗暗支持劉據的決定,他們早就看衛伉和公孫賀仗著衛青的功勛為所欲為,心里滿是不滿了。

劉據環顧四周,目光如炬,大聲又道:“今日之事,給你們所有人都敲個警鐘。以后若再有此類事情發生,朕定當嚴懲不貸!”

劉據說完,轉身走上臺階,重新坐回龍椅。

他目光掃過眾人,緩緩說道:“爾等身為朝廷肱股之臣,應為天下士子樹立典范。”

他輕輕招手,禮官恭敬地捧著一疊紙張呈上。

劉據神情莊重,朗聲道:“從此以后,我大漢臣子,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望眾位愛卿以此為志。”

劉據說完,命禮官將寫著《橫渠四句》的宣紙分發下去,然后起身,大步流星地退朝而去。

“陛下圣明,萬歲萬歲歲!”

群臣無不被震懾,齊齊跪拜,聲音在大殿內久久回蕩。

翌日。

長安晚報便報道了天子劉據對衛伉和公孫賀的觸發,以及朝堂上振聾發聵的言辭。

街頭巷尾,人們都在討論著這件事。”

“這衛伉和公孫賀竟然做出這種事,實在是太不像話了。天子做得對,就應該嚴懲他們。”

“這恩科本是為了選拔人才,他們卻從中徇私舞弊,太不公平了。”

“天子英明啊,這衛伉和公孫賀仗著家族勢力,胡作非為。如今終于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天子雷霆震怒,懲處貶黜兩個侯爵,但那可是衛氏啊,衛王剛剛建立不世之功,兩人會不會產生罅隙?”

“不止兩個侯爵,凡是跟他們有勾連的,還有干預此次恩科的,全部被陛下給清出朝堂永不錄用了,這次的力度比當初清除諸侯王、列侯勢力時還要大啊!”

“天子還是太年輕了啊,大漢難道又要陷入新的動蕩中么?”

“天子真有破例啊,也不知道出征在外的衛王是何反應?”

長安的勛貴們表示擔憂,不過一時間行事的收斂了許多。

“為往圣繼絕學……天子這話太有分量了,這是為咱們立命啊!”

也有無數的讀書人,紛紛被這四句話震撼。

“為往圣繼絕學,這是我們讀書人的使命啊!”有勞這看著報紙上的四句話感動深受,老淚縱橫。

第41章為萬世開太平第41章為萬世開太平→、、、、、、、、、、、、、、、、、、、、、、、、、

更是有年輕人一遍又一遍的抄寫。

“我們從先輩的智慧中汲取養分,傳承著千年的文化。天子這一番話,給我們指明了方向,讓我們明白,所學不僅是為了個人的成長,更是為了大漢的繁榮。”

“這才是我輩讀書人該有的擔當,這才是年輕人的使命感。”

“這往圣絕學,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支柱。”

在街頭巷尾,讀書人們聚集在一起討論著這四句。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熱情,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在一處驛站內,昨日因為得罪了衛伉和公孫賀憂心不已的魏相,則是鄭重的將四句話抄寫下來,恭敬的掛在床頭,喃喃道:“此四句,便是吾輩讀書人畢生為之奮斗的目標。”

霍光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的天空,說道:“為往圣繼絕學,吾輩要不斷學習和探索。天子公開處罰衛伉和公孫賀,為讀書人發聲,有此明君,大漢可興。”

街頭巷尾,人們都在熱烈討論著。

無論是天下讀書人還是普通民眾,則是對天子劉據的做法表示支持和贊賞。

劉據懲處衛伉和公孫賀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遠在趙國處理戰后事宜的衛青處。

衛青此時正在營帳內與司馬遷商議著善后之事,以及成立生產建設兵團的事宜,但是聽到親衛來報天子處罰衛伉和公孫賀的消息后,便臉色變幻,眉頭緊鎖。

衛青沉默片刻,緩緩說道:“衛伉和公孫賀做出這樣的事,實在是辜負了天子的信任。我雖未參與其中,但也深感愧疚。”

司馬遷皺著眉頭,沉思片刻道:“天子此舉是為了維護恩科的公平公正,也是為了讓天下有才之士能夠得到公正的對待。衛伉和公孫賀的行為確實太過荒唐。”

衛青微微點頭,說道:“衛伉和公孫賀一直以來都仗著家族的勢力,在朝中肆意妄為。這次他們做出這樣的事,確實應該受到懲處。只是我衛氏該如何自處,無顏面對天子啊。”

司馬遷道:“衛王殿下,天子處罰衛伉和公孫賀其實并不是針對衛氏啊,陛下這是給其他人敲警鐘呢,新政是他的底線,誰也不能觸碰。”

衛青深吸一口氣,說道:“我會盡快趕回長安,向天子請罪。衛伉和公孫賀的行為,我難辭其咎。我也會加強對家族成員的約束,防止類似事情再次發生。”

“圣旨到!”

這時忽然有羽林衛快馬趕到。

衛青和司馬遷緊忙接旨。

想不到圣旨這么快就到了?

衛青更是心頭困惑,也帶著一絲惶恐,難道天子要像先帝一樣對衛氏嗎?他自問無愧于大漢,無愧于天子。

羽林衛很快宣旨完畢,然后又道:“天子口諭,如今叛亂初定,還需勞煩衛王繼續在前線處理戰后事宜和新政推進工作,司馬遷即刻回京。”

兩人呢很快接旨,衛青終于是長舒了一口氣,天子不僅沒有卸了他的兵權,還考慮到他想要回京請罪的想法,特意下口諭讓他心安。

衛青感動的向長安方向深深一拜。

這時羽林衛又道:“稟衛王,衛伉此時正在趕來的路上,陛下交給您親自處置。”

這是給足了自己面子啊!

衛青輕輕一嘆,便道:“讓他不必來這里了,跟著公孫賀一起去嶺南吧,沒有我的允許,不要回來!”

此時又有親衛來報:“衛王殿下,有族老和數位王侯從長安快馬加鞭趕來,說是要見您一面。”

“他們還有臉見本王?跟他們說不見!”

向來溫和儒雅的衛青,此刻是動了震怒。

“衛王,救命啊!”

“衛王,你不能坐視不管啊!”

“天子如今兔死狗烹……”

外面頓時傳來呼喊聲。

衛青向親衛擺了擺手,斷然道:“全部趕走,另外對天子不敬者,無論是誰,當場格殺。”

衛士領命而去,留下衛青怒光凜然的看著趕來的族人、王侯被帶走,眼中沒有絲毫的憐憫!

“衛王殿下,這處罰是不是有些過了?宜春侯畢竟是衛氏中流砥柱,怕是有些不妥啊!”

司馬遷擔心的看著衛青。

衛青搖頭道:“衛氏沒了誰都能傳承下去,但如果沒有陛下的信任,頃刻消亡。”

衛青沒有再繼續說下去,臉色凝重。

“天子圣明仁義,但作為臣子的卻不能沒有分寸。這大漢,姓劉!”

司馬遷也是唏噓不已。

而衛青對于衛伉的處理方式,很快就傳遍了大漢朝野,《長安晚報》也對此事進行刊載。

對于衛青堅決維護天子權威和大漢律法的言行,自然受到了所有百姓的認可,一時間劉據的威儀和衛青的忠心為國,得到了大漢百姓的認可。

不過在朝堂內,尤其是大漢的功勛王侯,則是從此事件里發現了不一樣的東西。

“天子殺雞儆猴,警示所有功勛權貴的決心,不可謂不大。”

“看來我等以后要小心行事了,天子的意思就是不管你是誰,有多大功勞,都不要碰觸他的底線。”

“當今天子的威儀,比之先帝初時更甚啊!”

“立刻吩咐族中子弟,切記小心行事……”

整個大漢功勛權貴的風向都變了,生怕一個不小心,就回到解放前。

大漢境內甚至一度出現了功勛權貴行事低調,與百姓發生爭執時主動認錯的風氣。

正向和諧社會的方向,穩中有序的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