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董仲舒成圣第87章董仲舒成圣→、、、、、、、、、、、、、、、、、、、、、、、、、
當西南夷成功平叛,紙幣順利推行,茶馬古道往來商賈頻繁時。
立下不世之功的董仲舒,則是選擇急流勇退,重新回到他第一次來到邛都夷建立的學堂中。
他看著學堂內被召集來的邛人百姓,朗聲道:“鄉親們,這學堂里有你們從未接觸過的知識和智慧,能讓你們的生活變得更好,能讓你們的子孫后代有更廣闊的未來。”
董仲舒誠懇地說道。
在他的努力下,終于有一些勇敢的孩子走進了學堂。
學堂里,簡陋的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明亮的光斑。
董仲舒站在講臺上,手中捧著一本泛黃的書籍,那是他精心準備的教學資料。
上課伊始,董仲舒先是教孩子們識字。
他拿起一根樹枝,在平整的沙地上一筆一劃地寫下簡單的漢字,一邊寫一邊耐心地講解著每個字的含義和讀音。
“孩子們,瞧這個‘日’字,它的形狀就像天上那個每天給我們帶來光明和溫暖的太陽,圓圓的,光芒萬丈。”
說著,他抬起頭,指了指窗外高懸的太陽,孩子們也紛紛跟著他的手勢,好奇地望向天空。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太陽,這個‘日’字就代表著太陽,也是我們大漢的天子和邛都夷的神靈,代表著光明和希望。”
孩子們睜大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地上的字,有的孩子還跟著董仲舒的手勢在空中比劃著,嘴里小聲重復著讀音,努力地記住這些陌生又新奇的符號。
而接下來是算術課,董仲舒為了讓抽象的數字變得生動易懂,他從口袋里掏出了一把石子。
“來,孩子們,我們今天來學習數數。”
他將石子分成幾堆,然后開始引導孩子們數數。
“一堆石子是一個,兩堆石子就是兩個,那三堆呢?”
孩子們紛紛伸出小手,一邊指著石子,一邊認真地數著。
而除了識字和算術,董仲舒還增加了歷史和地理的教學內容。
在歷史課上,他會給孩子們講述大漢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孩子們,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創造了無數的奇跡。他們發明了文字,讓我們能夠記錄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他們建造了雄偉的宮殿和堅固的城墻,保護著我們的家園。”
他一邊說,一邊用樹枝在地上畫出一些簡單的圖案,比如古老的宮殿、城墻和農具,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想象那個遙遠的時代。
“還有很多英雄人物,他們為了保衛大漢,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像衛青將軍,他帶領著大漢的軍隊,多次打敗了匈奴,讓我們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孩子們聽得入神,眼中閃爍著崇拜的光芒。
在地理課上,董仲舒會用一張簡單的地圖,向孩子們介紹大漢的遼闊疆域。
他指著地圖上的不同區域,說道:“孩子們,你們看,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西南夷。而在我們的東邊,是廣闊的平原,那里土地肥沃,人們種植著大量的糧食和蔬菜;在我們的北邊,有連綿的山脈和草原,那里生活著許多勇敢的牧民。大漢的土地非常遼闊,有著各種各樣的風景和物產。”
為了讓孩子們更直觀地感受不同地區的特點,董仲舒還會講述一些自己在旅途中的見聞,比如海邊的漁民如何捕魚,沙漠中的商隊如何穿越沙丘。
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向往。
董仲舒不止教化涉世未深的孩子,同時對各個部落之間的矛盾也深度參與,不斷化解。
在董仲舒的努力下,不斷有彼此矛盾的部落達成協議,重歸于好。
同時,董仲舒還建立了長期的合作機制,在農業生產、手工藝制作等方面互相交流經驗,共同發展。
隨著部落糾紛的成功解決,讓董仲舒在西南夷的威望進一步提高。
各個部落的人們都對他的智慧和公正贊嘆不已,越來越多的部落遇到問題時都會主動向他尋求幫助。
董仲舒順勢而為,積極在各個部落之間奔走斡旋。
他組織了部落間的交流活動,讓大家分享彼此的生產經驗、文化習俗,增進了部落之間的了解與信任。
在他的努力下,部落之間的矛盾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相互合作與支持。
董仲舒還依據劉據的思想,幫助部落建立起了公平合理的交易規則,促進了西南夷地區的經濟發展。
他引導百姓們利用當地的資源,發展特色產業,使西南夷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
董仲舒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子,他們不僅掌握了豐富的知識,還傳承了西南夷的文化精髓,成為了西南夷地區發展的中堅力量。
經過董仲舒堅持不懈的努力,西南夷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部落之間和睦相處,百姓安居樂業,文化繁榮昌盛。
董仲舒的名字在西南夷地區家喻戶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尊稱他為“儒圣”,也有越來越多的西南夷民眾,將天子劉據和董仲舒的畫像掛在家中供奉。
第87章董仲舒成圣第87章董仲舒成圣→、、、、、、、、、、、、、、、、、、、、、、、、、
當信使快馬加鞭地趕回長安,帶著西南夷的最新消息,風塵仆仆地踏入朝堂。
他單膝跪地,高聲奏報:“陛下,董仲舒在西南夷教化百姓,功績卓著,如今已被當地百姓尊稱為‘儒圣’!”
這消息一出,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群臣們面面相覷,交頭接耳,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過了片刻,金日磾拱手向劉據進諫道:“陛下,董仲舒在西南夷被尊為儒圣,此事萬萬不可小覷。他的威望日益高漲,若是任由其發展,恐會影響陛下在大漢民眾心中的至高地位。”
“長此以往,恐會對陛下的統治造成威脅啊!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將董仲舒召回長安,削弱他在西南夷的影響力,以免后患無窮。”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而工部侍郎陳英也附和道:“陛下,這位大人所言極是。董仲舒雖有功勞,但如今聲望過高,已然超出了臣子應有的范疇。我們不得不防,若不加以控制,后果不堪設想。”
面對大臣們的質疑和建議,劉據并未立刻表態。
他的目光在大殿內的群臣身上一一掃過,心中暗自思索著。
片刻之后,劉據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道:“諸位愛卿,宣文侯在西南夷的所作所為,朕都看在眼里。”
“他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為西南夷的穩定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讓當地百姓安居樂業,對我大漢忠心耿耿。”
“他被尊為儒圣,這是他應得的榮譽,是百姓們對他的認可和敬重。”
劉據頓了頓,接著說道:“朕身為天子,心懷天下,以百姓的福祉為己任。董仲舒的行為,正是在踐行朕的治國理念,為百姓謀福祉。”
“他的威望越高,說明他對百姓的貢獻越大,這對我大漢的統治不僅沒有威脅,反而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宣文侯董仲舒成就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是天下讀書人的楷模。”
“朕不僅不會召回董仲舒,還要將他奉為真正的儒圣,受天下讀書人朝拜!”
“即日起,董仲舒將是歷代圣人的標桿,千古垂青。”
大臣們聽了劉據的話,都露出了震驚不已的神情。
他們沒有想到,劉據竟然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但董仲舒確實功勞甚大,當他們細心之時,才發現,董仲舒成圣,當之無愧。
隨后,劉據頒布圣旨,正式將董仲舒奉為儒圣,封為大漢宣文王,并下令在全國各地修建儒圣祠,以供讀書人祭拜。
這道圣旨一經頒布,立刻在整個大漢引起了轟動。
讀書人紛紛對董仲舒表示敬仰和崇拜,董仲舒的名字也傳遍了大漢的每一個角落。
董仲舒,成為了大漢,活著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