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

第91章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第91章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第91章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未央宮宣室殿內。

劉據身著一襲簡約卻不失莊重的長袍,身姿挺拔地站在廳中,眼神中透著與年齡不相符的沉穩與睿智。

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位大臣,心下凜然,今日的商議將決定大漢的未來,決定千萬百姓的生死存亡。

此次召集田千秋、衛青、張騫、司馬遷以及風塵仆仆、千里迢迢趕回來的桑弘羊,商議的賑災和治理黃河之事,關乎江山社稷。

“諸位愛卿。”

劉據率先開口,聲音洪亮而堅定,回蕩在宣室殿的每一個角落,道:“黃河決堤,十六郡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這不僅是百姓的災難,更是我大漢的危機。”

“雖然已緊急安排各戰區部隊前往災區,但后續工作細節,還需與諸位愛卿商議。今日召大家前來,就是要共商賑災和治理黃河的大計,力求盡快解決這一難題。”

田千秋微微頷首,神情憂慮地說道:“陛下,黃河水患由來已久,此次災情更是嚴重,想要徹底解決,絕非易事。當務之急,是要盡快展開賑災工作,讓受災百姓有飯吃、有衣穿、有地方住,穩定民心。”

衛青目光灼灼,補充道:“田大人所言極是。但治理黃河,也不能僅僅局限于賑災。黃河水患反復無常,若不徹底根治,日后還會成為我大漢的心腹大患。我們需要制定一個長遠的治理方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劉據輕輕點頭,對二人的觀點表示贊同。

他微微側身,看向張騫,問道:“張卿,你曾多次出使西域,見多識廣。對于此次賑災和治理黃河之事,你有何高見?”

張騫站起身來,拱手行禮后說道:“陛下,臣以為,治理黃河,不僅要治理下游地區,還要兼顧上游。黃河之水奔騰而下,攜帶著大量泥沙,致使中下游水患頻發、河床抬高,而這泥沙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黃河上游的黃土高原。”

他微微停頓,目光掃過殿內眾人,接著說道:“黃土高原本是一片廣袤的土地,曾經草木繁茂,植被蔥郁。然而,歷經歷朝歷代的變遷,當地的生態環境遭受了嚴重的破壞。”

“長久以來,為了滿足人口增長帶來的居住、耕種以及生活燃料等需求,人們大肆砍伐樹木。無數的參天大樹在斧鋸之下轟然倒下,一片片茂密的森林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裸露的黃土。”

“土壤失去了天然的保護屏障。每逢暴雨降臨,缺少植被根系固土的黃土高原,便如同失去了鎧甲的戰士,毫無抵御之力。”

劉據眼前一亮,心中暗自贊嘆張騫的如此有遠見,大漢博望侯果然不是浪得虛名啊。

他又看向司馬遷,說道:“司馬卿,你飽讀詩書,熟知歷史。在歷史上,可有治理水患的成功案例?我們可以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他來自現代,對于合適目前這個朝代生產力水平的治水技術,不甚了解。

司馬遷恭敬地回答道:“陛下,大禹治水的故事流傳千古。大禹采用疏導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水患,使得百姓安居樂業。這一方法或許值得我們借鑒。”

“此外,歷史上還有許多朝代在治理水患方面都有過嘗試,臣可以查閱典籍,整理出相關資料,供陛下參考。”

劉據滿意地點點頭,對眾人的建議表示認可。

他深吸一口氣,目光堅定地說道:“諸位愛卿所言極是。此次賑災和治理黃河,我們既要解決眼前的燃眉之急,又要制定長遠的治理方案。我經過深思熟慮,決定頒布新的大漢軍區制度。”

眾人聞言,紛紛露出驚訝的神色,目光緊緊地盯著劉據。

劉據繼續說道:“除了管理漠北匈奴的魏相帶領的漠北生產建設兵團,李廣率領的西域生產建設兵團,大漢其它軍區將進行重新劃分。”

“朝廷的羽林衛負責管理未央宮和天下朝臣的監督和情報工作,長安的衛尉負責長安的治安。另外再分為東部、西部、西南和南部幾個軍區,分別管理相對應的區域。”

“這樣一來,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各個軍區能夠迅速響應,協同作戰,提高我們的應對能力。”

衛青眼中閃過一絲贊賞,說道:“陛下此計甚妙。新的軍區制度能夠明確各軍區的職責,提高軍隊的作戰效率,對于維護我大漢的穩定和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

劉據微微頷首,接著說道:“在荒年,尤其是此次黃河賑災和治理期間,將采取將軍優先賑災和搶險工作的策略。”

“將軍們身經百戰,具有豐富的指揮經驗和組織能力,由他們帶領軍隊參與賑災和搶險工作,一定能夠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務,最大限度地減少百姓的損失。”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劉據又將目光轉向桑弘羊,說道:“桑卿,你此次千里迢迢趕回來,辛苦了。如今黃河水患嚴重,百姓急需救助,我們不能將過多的精力和資源放在石油開采上,應該放緩。”

第91章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第91章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即刻加大力度修理黃河災區的公路,確保物資能夠順利運達災區。同時,將軍用物資,如自熱米飯和軍用帳篷等,全部應用于賑災工作,讓受災百姓能夠盡快得到妥善安置。”

桑弘羊微微一愣,隨即明白了劉據的用意。

他心中暗自佩服劉據的遠見卓識,拱手說道:“陛下英明。在這關鍵時刻,應以百姓的安危為重。放緩石油開采,集中資源賑災和治理黃河,是明智之舉。臣一定全力配合陛下的工作。”

劉據欣慰地笑了笑,說道:“此次賑災和治理黃河,任務艱巨,困難重重。但我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還百姓一個安寧的生活,讓我大漢更加繁榮昌盛。”

眾人紛紛起身,齊聲說道:“臣等定當竭盡全力,聽從陛下的安排,為賑災和治理黃河貢獻自己的力量。”

宣室殿內,氣氛莊重。

劉據站在寶座前,環視眾人。

劉據繼續說道:“此外,我決定設立專門的賑災指揮中心,由丞相田千秋坐鎮長安,負責統籌協調各地的賑災工作。”

“衛王則負責指揮軍隊參與搶險救災,確保災區秩序穩定。張騫大人,你負責與西域聯系,讓他們全力配合治理上游水患。”

“司馬遷大人,你負責整理歷史資料,為我們提供治理黃河的參考。”

“桑弘羊大人,你負責調配物資,確保賑災物資的及時供應。”

田千秋、衛青、張騫、司馬遷和桑弘羊紛紛領命,表示將全力以赴完成各自的任務。

劉據又說道:“此次賑災和治理黃河,不僅是朝廷的責任,也是天下百姓的責任。我決定號召全國各地的富商大賈、鄉紳賢達,共同參與賑災工作。”

“朝廷將給予他們一定的榮譽和獎勵,以表彰他們的善舉。”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以后這也將是我大漢的慣例。”

眾人聽后,紛紛表示贊同。

田千秋說道:“陛下此舉甚善。富商大賈、鄉紳賢達若能積極參與賑災,不僅能減輕朝廷的負擔,還能增強百姓的凝聚力。”

劉據點頭說道:“正是如此。此外,我還決定在災區設立臨時學堂,讓受災的孩子們能夠繼續學習。教育是國家的根本,我們不能因為災情而耽誤了孩子們的未來。”

司馬遷聽后,感動地說道:“陛下心系百姓,連孩子們的未來都考慮到了。臣定當竭盡全力,協助陛下完成這一善舉。”

劉據微微一笑,說道:“諸位愛卿,此次賑災和治理黃河,任務艱巨,但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完成。只要我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還百姓一個安寧的生活,讓我大漢更加繁榮昌盛。”

眾人再次齊聲說道:“臣等定當竭盡全力,聽從陛下的安排,為賑災和治理黃河貢獻自己的力量。”

會議結束后,劉據獨自站在宣室殿的窗前,望著遠處的夜空,心中思緒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