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大漢也卷起來了第108章大漢也卷起來了→、、、、、、、、、、、、、、、、、、、、、、、、、
片刻后,劉漢民率領匈奴人和漢家將士共同組成的西域軍區部隊,發起了對兒單于的如潮攻勢。
兒單于心驚膽戰的看著城下的漢軍,滿是惶惶不安。
想不到這些原本只會奔跑騎行,迂回突襲的匈奴勇士,竟然在漢軍的教導下,學會了攻城戰,簡直就是如虎添翼。
不到一個時辰,大月氏王城便已瀕臨攻陷。
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回蕩在整個王城上空。
城墻之上,大月氏和匈奴的聯軍雖仍在負隅頑抗,但眼神中已盡是絕望。
漢軍的攻勢如狂風暴雨般猛烈,一波接著一波,根本不給他們喘息的機會。
劉漢民一馬當先,手中長槍舞得虎虎生風,所到之處,敵人紛紛倒下。
他的身旁,那些曾經的匈奴勇士如今都奮勇作戰,眼中滿是對新生活的向往和對兒單于的憤恨。
在漢軍的強大攻勢下,城門終于被攻破,漢軍如潮水般涌入城內。
兒單于見大勢已去,心中驚恐萬分,哪還有半分往日的威風。
他顧不上身邊的殘兵敗將,帶著幾個親信,偷偷從王宮的密道逃出,妄圖趁亂逃走。
然而,劉漢民早已料到他會有這一招,早已安排了精銳士兵在密道出口埋伏。
兒單于剛一出密道,就被劉漢民率領的士兵團團圍住。
兒單于看著眼前寒光閃閃的兵器,嚇得臉色慘白,雙腿發軟。
“劉漢民,你……你敢殺我?”
他聲音顫抖,強裝鎮定地吼道。
劉漢民冷哼一聲,眼中閃過一絲不屑道:“兒單于,你的死期到了!今日,我便要為那些被你殺害的無辜百姓報仇!”
說罷,他手中長槍猛地刺出,如同一道閃電般直逼兒單于咽喉。
兒單于想要躲避,卻為時已晚,長槍精準地刺穿了他的喉嚨。
兒單于瞪大了雙眼,似乎還不敢相信自己就這樣命喪于此,隨后緩緩倒在了地上,結束了他可悲罪惡的一生。
就在這時,漢武帝、李廣和霍去病等人率領大軍趕到。
此時的王城,到處都是斷壁殘垣,硝煙彌漫,戰爭已接近尾聲。
看到劉漢民成功斬殺兒單于,漢武帝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道:“劉漢民,你做得好!”
劉漢民單膝跪地,恭敬地說道:“陛下,這都是陛下的英明領導,將士們奮勇殺敵的結果。”
漢武帝微微點頭,隨后帶著眾人走進了大月氏王宮。
大月氏王早已被漢軍控制,此時正癱倒在地,瑟瑟發抖。
漢武帝看著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國王,眼中滿是厭惡道:“你身為一國之主,卻不能守護好自己的國家和百姓,還與兒單于勾結,妄圖與我大漢為敵。今日,朕便要讓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說罷,漢武帝下令將大月氏王貶為奴隸,所有大月氏人也都貶為奴隸。
他冷冷地宣布:“三年之內,若你們沒有犯錯,便可恢復平民身份。若再有二心,休怪朕不客氣!”
處理好大月氏的事情后,漢武帝站在王宮的城樓上,目光望向遠方。
此時,他的心中又有了新的目標——摩揭陀國。
“摩揭陀國,聽聞其國土地富饒,文化繁榮。朕要讓大漢的威名傳到那里,讓他們知道,我大漢的疆土,沒有盡頭!”
漢武帝的眼神中閃爍著野心和壯志。
李廣和霍去病對視一眼,他們又將引領大漢開啟新的征程。
宣室殿內,檀香繚繞,氣氛卻出奇的嚴肅。
殿內群臣們的目光都集中在案幾上那份奏折上——黃河上游治理不力、人口激增、資源匱乏,這一切問題像一只無形的手,扼住了大漢和他們的咽喉。
田千秋站在殿階之下,低頭俯身道:“陛下,臣等以為,此乃當務之急。”
劉據站在御案一側,目光落在奏折上的數據:長安城近年人口激增三成,每日消耗的糧食物資已超過往年的兩倍,各行各業競爭激烈;
黃河上游水患不斷,下游水利失修,若再不采取措施……他不由得握緊了手中的筆。
黃河水患倒是早就擺在了案上,也已經在持續推進治理。
但長安城人口激增是他沒有想到了,奏報說饒是連咸陽都人滿為患了。
這都卷到大漢來了啊?
都卷出經濟危機了!
真有你們的!
“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在于控制人口。”
戶部尚書蘇武站起身來,聲音洪亮,道:“長安城已近飽和,若再不加限制,恐將引發更大的災難。”
殿內一片寂靜,所有人都看著蘇武。
這個建議在朝堂上早已被提及多次,卻始終難以達成共識。
“蘇大人所言有理。”
田千秋朗聲道:“但長安城乃我大漢都城,人口聚集自是繁榮之象,斷不可輕易限制。“
“陛下,臣以為眼下最重要的是治理黃河。”
司馬遷向前一步,神色凝重,道:“自古以來,黃河流域就是我大漢的命脈,若不能根治水患,再繁華的都城也終將傾覆。”
第108章大漢也卷起來了第108章大漢也卷起來了→、、、、、、、、、、、、、、、、、、、、、、、、、
殿內一片嘩然,這番話不脛而走,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
“司馬大人所言極是!”
金日磾道:“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在于加強黃河水利建設,廣開渠道,引流疏浚,并在沿岸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
“但如此龐大的工程,所需資財幾何?”衛青也皺眉。
張湯沉吟道:“陛下,臣以為可以多征召民夫,廣開糧餉,同時推行新的賦稅政策,鼓勵沿河流域發展農業。”
“張大人之言有理。
衛青微微點頭,又道:“但當務之急還是要解決長安城的人口問題。”
“陛下。”
張騫站起身來,帶著幾分憂慮道:“臣以為,應當鼓勵民眾遷往塞北、西域等地。匈奴和烏孫剛剛被平定,正是我們開拓的好機會。”
田千秋低著頭,慢條斯理地說道:“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在于開源與節流并重。開源方面,除卻移民塞北之外,還可以在關中大規模開墾荒地,推廣新的農業技術;節流方面,則應當縮減宮廷開支,倡導全民節約。”
司馬遷在一旁微微搖頭,低聲道:“這些辦法……治標不治本啊。”
“哦,子長有何高見?”劉據目光一亮。
司馬遷沉默片刻,緩緩說道:“陛下,臣以為最根本的問題還是黃河。若能徹底治理黃河水患,則上游資源豐富,下游也可借此機會進行大規模的水利建設,帶動整個黃河流域的發展……”
蘇武嘆道:“陛下,科舉開新科在即,同時大量人口涌入長安,現在他們的就業也成問題。”
殿內議論聲不斷,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
劉據蹙眉坐在寶座上,目光不斷在大臣中掃過,沉吟不語。